摘 要:水利工程运行情况关系着国计民生,工程项目管理旨在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助力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稳定……新时期,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效果不断优化,但是在反思工作中我们也发现存在一些实际问题阻碍了管理工作效率提升,对此作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部门以及岗位工作者,需要以市场经济发展作为背景,科学规划管理工作。基于此,本文尝试分析水利工程运行管理问题以及解决对策,希望能够提升我国水利工程运行水平。
关键词:水利工程;运行管理;问题分析;改革方式
引 言:
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旨在保障工程作用发挥,提高水利工程建设效益。但是就目前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情况来说,显然和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影响了水利工程事业发展。面对这些问题当前我们需要积极分析管理工作要点,强化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模式创新,为现代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提供助力。
1.水利工程管理的问题分析
1.1管理体制不健全,权责混乱
中央到地方的分级管理体制是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的主要传统模式,水行政主管部门、业务管理部门作为水利工程管理主要下属机构,按照上级部门管理下级部门的从属关系形成管理机制,但是业务管理部门被同级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直接领导。这种管理体系建设其实是基于我国长期的水利管理实践工作特点,目前这种分级管理体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很多实际问题,包括制度不健全以及职责不明确等。
1.2工程质量监管意识较为薄弱
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监督与质量管理工作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根本,但其实在实际施工现场监管工作中,行业发展中存在监管意识薄弱的通病,忽视监管部门建设,导致监管工作专业性不足,专业的监管工作人员数量较少,即使设立质量监管部门,质检人员的技术水平也不达标,质量监管工作流于形式[1]。甚至一些质检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和岗位责任意识,与施工单位串通作假,埋下工程质量隐患。
1.3监督工作水平有待于提升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各部门之间还没有达成共识,水利工程监督部门在监管工作上缺乏科学的指导意识以及有效的实践方法,运行管理计划不完善,甚至很多时候缺乏科学规划,运行管理工作不到位。加之基层工作人员在运行管理工作中缺乏责任意识和工作能力,导致监督管理工作没有发挥作用,提升监督力度依然是目前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改革的要点。
2.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思路
2.1转变观念,奠定基础
水利工程管理理念的转变是管理体制改革的前提,水利工程运行管理部门以及基层管理工作人员要深刻认识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为管理工作改革做好思想准备。第一,关注水利工程运行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结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模式,使管理工作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2]。第二,作为主管部门应该制定完善的管理政策、法规,规范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流程,进一步明确部门和岗位责任。此外运行管理活动中,要切实关注法律监管、行政监管以及社会监督三方面工作的作用,以监督、监管作为手段促进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模式的科学发展。
2.2明确权责,分级管理
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应该尽快明确权责,针对不同方面和不同领域的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责任做好划分。水利工程的工程量较大,尤其是大型水利工程对区域地理位置要素有很多要求,甚至建设规划要求跨越不同省份,实现地域性调水目标,这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种情况下省级的水利工程管理部门之间要主动划分权责、协调工作。此外不同类型的管理工作也应该明确各级管理部门责任,比如航道管理、河道疏通等工作要划分责任部门,避免责任推诿。同时,积极完善问责机制,推动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改革深化。
2.3应用优势,多项经营
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包括多方面内容,水利管理部门应该结合实际工作需求积极拓展管理方法,多途径落实管理目标,引导水利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积极解决建设、管理资金不足等问题。首先,结合区域水资源优势,展开水库承包工作,个人或者企业都可以在水库中开展水产品养殖活动,增加管理资金;②挖掘水利工程周围环境和区域地理位置优势,开发旅游业[3];③充分利用泥沙石等资源,获得经济效益。一般河道沙石含量比较大,长时间积累容易使河床水位上涨,合理打捞能够降低洪涝危险系数,可以将这些泥沙卖给建筑商,实现对资源的优化利用。
2.4规范管理,财政补助
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对资金投入的要求都十分高,这取决于工程建设规模以及管理需求,财政补助是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资金的主要来源。为了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效果,需要对运行管理工作模式进行优化调整与改革,要求以财政补助形式发放资金,规范财政补助机制需要行政管理部门结合水利主管单位性质以及工作需求具体规划补助工作,如公益性的水利单位,收入来源不稳定,支出资金以财政补助为主,因此针对这些单位要有政策倾斜,资金补助形式多元化,保证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实效性[4]。比如维修和保障资金,部分由国家财政补助,非公益性单位要自己负责补足差额,这种财政补助形式利于推进不同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提升非公益性水利单位的经济收入水平。
2.5管养分离,制度推广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与维护工作其实并没有实现分离,管养不分离的模式下,经费混乱以及人员冗余的情况普遍存在,为了全面提升工程运行管理水平,控制管理成本,可以实施管养分离制度,逐步实现制度的推广应用目标[5],具体的管养分离目标落实中,我们需要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①提升水利工程管理和维护人员的专业能力,建设高素质的维护工作队伍,管理和维护环节实现脱离;②做好招投标管理工作,选择口碑好、能力高的维护单位专门负责维护工作,科学规划维护成本,为运行管理工作提供助力。
2.6科学用人,优化机制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中,在用人机制上优化建设十分必要,只有有效解决管理工作中人员冗杂、责任划分不清等问题,才能够提升运行管理工作质量。以不同岗位作为编制人员的依据,避免人员随便编制的情况出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应该积极引进技术人才,完善人员考核制度,规范招聘流程,同时关注人员的继续教育,发挥人力资源在提升管理工作质量方面的核心作用。
结束语:
综上,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关系着工程效益发挥,传统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理念和工作模式制约了管理工作水平。新时期,为了保证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效果,运行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关注,但是管理单位需要更新实践工作指导理念,将多项经营、规范财政补助、推广管养分离制度、优化用人机制等措施结合起来,助力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模式的优化发展,为经济社会建设提供助力。本文尝试分析水利工程运行管理问题以及解决对策,以期给有关从业者提供工作方法的改革思路。研究观点中的不足,望广大同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张宁,宁晓静.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式改革探究[J].四川水泥,2018,33(05):202-203.
[2]蔡志勇.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式改革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0(02):108-109.
[3]沈立尧.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式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 20(05):252-253.
[4]冯超.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式的创新研究[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5,20(17):147-148.
[5]张培光.水利工程管理运行机制创新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20(12):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