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肺康复锻炼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便利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2月收治的110例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2组均采取常规化疗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肺康复锻炼干预,观察组基于对照组行跨理论模型的肺康复锻炼干预。比较两组患者RPFS评分、化疗依从性情况及生存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行为疲乏、情感疲乏、躯体疲乏、认知疲乏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化疗依从率为92.9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73%(P<0.01);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及精神支持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肺康复锻炼干预可有效改善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提高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水平。
【关键词】基于跨理论模型;肺康复锻炼干预;肺癌化疗;癌因性疲乏;治疗依从性;生存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ung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interventions based on trans-theoretical models on cancer-related fatigue,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chemotherapy. Methods For convenience, 110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chemotherapy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8 to February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55 cases each.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chemotherapy,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lung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interven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based on the control group performed a cross-theoretical model of lung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intervention. The RPFS score, chemotherapy compliance,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cores of behavior fatigue, emotional fatigue, physical fatigue, and cognitive fatigue in t he obser 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1). The compliance rate of chemotherap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2.93%,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s 72.73% (P < 0.01); The physical, psychological, independence, social relationship, environmental and spiritual support score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1). Conclusion Inter-theoretical model-based lung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intervention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cancer-related fatigue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chemotherapy, and improve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Based on trans-theoretical model; lung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intervention; lung cancer chemotherapy; cancer-related fatigue; treatment compliance; quality of life
肺癌即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具有起病隐匿、早期易被忽视等特征[1]。2019年美国癌症统计[2-3]:肺癌位居新发癌症第2位,死亡病例约占所有癌症死亡病例的1/4,其中我国肺癌位居男性发病第1位,每年发病例数约52.0万,发病人数与死亡人数均居恶性肿瘤发病首位[4-5]。目前,临床上多采取手术、放化疗等形式治疗,相关研究显示[6-7],化疗虽一定程度可改善肺癌患者症状、延长生命周期,但治疗频率高、毒副作用显著,癌因性疲乏(CRF)发生率约为60%-90%,持续时间长,多数患者受疲乏症状、不良反应影响治疗依从性明显降低。跨理论模型 (trans-theoretical model, TTM)是指[8-9]以系统性改善患者健康行为的目的性行为改善模型,本研究将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肺康复锻炼干预应用于肺癌化疗患者,旨在探究其对患者癌因性疲乏、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进而为临床实施护理对策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便利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2月收治的110例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2组均采取常规化疗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肺康复锻炼干预,观察组基于对照组行跨理论模型的肺康复锻炼干预,其中对照组:男31例,女24例;年龄39~74岁,平均(56.42±5.39)岁;肿瘤分期:Ⅲa期19例, Ⅲb期23例, Ⅳ期13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9例, 高中及专科24例, 本科及以上12例。观察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38~73岁,平均(56.31±5.27)岁;肿瘤分期:Ⅲa期18例, Ⅲb期25例, Ⅳ期12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0例, 高中及专科23例, 本科及以上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在我院经病理组织检查确诊,且符合肺癌诊断标准[10];(2)TNM分期为Ⅲ~Ⅳ期[11];(3)符合化疗标准并行多次化疗非手术治疗患者;(4)认知功能正常且无智力障碍者;(5)预计生存期超过1年;(6)患者和家属自愿参与本次调查。排除标准:(1)同期合并放疗、靶向治疗者;(2)伴精神或意识障碍者;(3)合并严重化疗毒副反应、耐受性差、或凝血异常、心血管系统疾病等;(4)不愿配合调查者。
1.2方法
2组患者均行常规化疗治疗,方案为:DP(多西他赛+铂类)、EP(依托泊苷+铂类)、TP(紫杉醇+铂类)、GP(吉西他滨+铂类)、PP(培美曲塞+铂类),21d为1周期,共治疗4个周期[12]。
对照组实施常规肺康复锻炼干预,包括:缩唇呼吸、腹式呼吸(膈肌训练)、瑜伽呼吸操训练等,并予以健康讲座为主(1次/月,40~60 min/次),家庭访视与门诊复诊为辅的护理对策。
观察组基于对照组行跨理论模型的肺康复锻炼干预,分别从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维持阶段5阶段实施干预,并采取家庭访视为主, 健康讲座为辅护理对策,具体内容包括:(1)前意向阶段。患者意识:缺乏锻炼动机、未来6个月内无肺康复锻炼意愿。行动关键:促使患者形成锻炼意识。干预对策:一对一访谈,倾听患者不愿锻炼原因,制定针对性解决办法;向患者讲解肺癌化疗肺康复锻炼知识,重视康复干预益处;引导患者回忆化疗期生活情境转变,如:呼吸困难、身心不适等毒副作用,帮助患者分析利弊,作出正确决定,树立锻炼意识。(2)意向阶段。患者意识:认识到肺康复锻炼益处,预6个月内行锻炼,但无明确计划。行动关键:促使患者改变动机, 呼吁实践。干预对策:肯定患者意向、赞赏进步,耐心讲解及时付诸实践重要性;邀请已坚持肺康复锻炼的肺癌化疗患者分享主题成功经验(如:克服自身锻炼所遇困难方法、长期坚持锻炼后身心改善情况);指导患者家属讲述心理感受,鼓励家属协助患者将想法付诸实践。(3)准备阶段。患者意识:计划在1个月内锻炼。行动关键:成功将患者意识转化为行动。干预对策:借助手册发放、视频播放、个人示范等途径,帮助患者及家属掌握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呼吸体操等肺康复锻炼方法;团队分析法对患者锻炼遇到问题进行讨论,帮助每位患者制定针对性短期、长期目标;短信发送肺癌化疗责任护士联系方式,叮嘱患者采取24h咨询热线;建议患者在家庭聚会或重要场合承诺肺康复锻炼目标。(4)行动阶段。患者意识:已开始锻炼,但锻炼时间与频率未达到要求。行动关键:成功将短期锻炼转化为长期性规律性正确性锻炼。干预对策:指导患者挑选舒适的锻炼衣服、鞋子、锻炼场地,根据自身情况从最易接受动作开始循序渐进完成全套功能锻炼动作;录制患者示范视频,与其共同观看检查是否掌握正确肺康复锻炼方式,及时纠正错误动作;建立网络交流平台,协助每位患者加入长期坚持肺功能康复锻炼的肺癌化疗病友会,发挥榜样同伴教育效果;指导家属学习肺康复锻炼方法,建立家庭、医院双重协助、监督、检查系统;指导患者张贴锻炼计划于家里醒目位置,设置闹铃提醒,鼓励写锻炼日记,并定期上传检查锻炼记录本照片,让护士全面了解患者锻炼情况,予以坚持肺康复锻炼患者物质或精神奖励。(5)维持阶段。患者意识:坚持肺康复锻炼≥6个月,锻炼行为趋于稳定。行动关键:能坚持长期规律锻炼。干预对策:以图片对比形式向患者展示锻炼前后身心状况,肯定肺康复锻炼行为坚持度,激励积极坚持锻炼;采取电话随访、入户方式、同伴教育、家属监督等多途径检查锻炼情况,规避锻炼退回、消失行为,若退回,则实施针对性指导。(6)干预形式:家庭访视为主、健康讲座为辅。①家庭访视:提前1周电话预约家庭访视时间,1次/月, 40~60 min/次,每次方式按照《行为改变阶段评估问卷》[13]评判患者肺康复锻炼行为所处阶段,护理人员依据科室自制的《基于TTM的肺康复锻炼干预对策》结合评定结果,予以患者对应匹配干预对策。②健康讲座:提前1周电话预约处于同阶段肺康复锻炼行为患者,统一时间到院参与“肺癌化疗患者之家”主题讲座,1次/月, 40~60 min/次,讲座依次从前意向阶段开始至维持阶段结束,5次为一周期。
1.3观察指标
(1)疲乏(RPFS)评分[14]:该量表包括行为维度 (6个条目) 、情感维度 (5个条目) 、躯体维度 (5个条目) 和认知维度 (6个条目) 共22个条目和4个开放性问题,采取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法,从0到10分分别表示无疲乏、极度疲乏,各维度平均分计算方式=所有条目得分总和÷该维度所含条目数,根据各维度评分结果分为无(0分)、轻度(0~4分)、中度(4~7分)及重度(7~10分)疲乏。(2)化疗依从性评估:该量表主要包括:是否按时化疗, 辅助化疗是否遵医用药, 是否坚持适度运动, 是否遵医嘱调整饮食结构, 是否保持作息规律, 是否按要求定期复查共6项,其中患者完成6项为完全依从,完成3~5项为部分依从,完成0-2项为不能依从。依从率(%)= (完全依从+部分依从) /总例数×100%[15]。(3)生存质量 (WHOQOL-100) 量表评估[16]:该量表主要包括: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及精神支持共6个维度100个条目,总得分范围0-10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越好。上述量表均由专业护士统一指导测评,若无法完成自我测评者,则通过亲属代填。
1.4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及处理,计数和计量资料以,或例数(率)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取χ2和t检验,P<0.05则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RPFS评分情况比较
第4周期化疗后,观察组患者行为疲乏、情感疲乏、躯体疲乏、认知疲乏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ng)
3 讨论
肺癌又称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指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指出,肺癌位居男性癌症发病率、死亡率首位,每年新发病例约52.0万,该病起病隐匿,易被忽略而失去早期手术治疗机会[17],化疗是治疗肺癌主要手段之一,尽管化疗药物可杀死肺癌细胞, 但毒副作用显著,会损伤皮肤、胃肠粘膜、骨髓等快速增殖正常组织细胞,临床症状表现为:脱发、疲惫、口腔溃疡、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还会缩短患者眼动睡眠潜伏期,导致心理负担。临床有研究表明[18],加强化疗期护理干预,利于缓解患者身心不适、减缓病症,提升依从性。
跨理论模型是指综合多种理论系统研究个体健康行为改善的办法,具有阶段性、连续性、行动及保持阶段转换性。有文献指出,肺康复锻炼干预可有效提升重症COPD患者肺功能,但尚无将其应用于肺癌化疗患者中研究,本次研究将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肺康复锻炼干预应用于肺癌化疗患者,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行为疲乏、情感疲乏、躯体疲乏、认知疲乏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化疗依从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及精神支持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上述干预办法可有效缓解化疗患者毒副作用,提升依从性并改善生存质量。分析原因:常规肺康复锻炼干预以护士说教讲授指导为主,主观认定或假设患者立即改变行为,费时、费力且效果不佳,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肺康复锻炼干预明确实施架构和理论支持,强调个体行为阶段评估,对个体干预依据所处阶段实施匹配性、计划性、针对性指导,行为变化过程融合患者自身、家庭成员、病友、医务工作者、环境等条件,基于知-信-行理念实施干预,基于健康教育及意念改变,尤其针对高龄、思想顽固或文化程度低及接受能力差患者,使干预更富有实践意义。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肺康复锻炼干预可有效改善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提高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吴桂香.正念减压疗法对老年丧偶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0,40(02):430-436.
[2]王小梅,张红娟,杨蓉,李蔚,杨敏.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及运动睡眠心理三联护理干预对策[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0,27(02):247-250.
[3]王双,杨丹,刘义兰,徐玉兰,吴凤.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肺康复锻炼对晚期肺癌化疗患者依从性、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12):31-32.
[4]李正,景欣,张永强.益气养阴方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介入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改善作用[J].河北中医,2019,41(09):1311-1315+1320.
[5]王莉娟.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作用效果的Meta分析[J].湖南中医杂志,2019,35(10):134-138.
[6]陈静,闻雅,王爱平.放松训练对癌症病人癌因性疲乏症状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J].护理研究,2019,33(17):2950-2955.
[7]雷秀文,梁潇楠,王玉婷,田拂晓.基于跨理论模型护理模式护理干预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内科,2019,14(04):503-505+512.
[8]陈玉芬,杨春茂,李燕舞.肺康复训练对肺癌化疗病人肺功能、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08):1123-1126.
[9]季红燕,王美华,朱向阳.循证护理对肺癌放化疗患者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5):56-58.
[10]武一彦,刘昱.家属协同健康教育对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心理弹性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癌症进展,2019,17(13):1598-1601+1608.
[11]尹伟琴.运动-心理-睡眠护理干预在肺癌化疗患者护理中对生活质量、癌因性疲乏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9,18(03):4-7.
[12]王艳慧.以正念减压疗法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9,20(05):73-75.
[13]陈雯微.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9,35(02):217-219+229.
[14]叶静,谢国省.家庭肺康复训练对肺癌肺叶切除术后化疗患者肺功能、癌因性疲乏和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9,22(02):220-224.
[15]林慧洁,佘晓佳,魏化冰.基于个案管理的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06):64-65.
[16]何红叶. 肺癌患者支持性照护方案的临床初步应用与评价[D].安徽医科大学,2019.
[17]霍玉萍.舒适护理对肺癌放化疗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2):194-195.
[18]崔晓静,常丽,王凌侠.舒缓护理联合中医护理在肺癌化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8,16(03):322-323.
[19]佘晓佳,吴国栋,林慧洁,覃金燕.应用个案管理优化肺癌化疗临床路径的效果[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7,45(04):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