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镇痛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者术后疼痛影响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7期   作者:文英
[导读] 探讨多模式镇痛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术后疼痛及疼痛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术后疼痛及疼痛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疼痛护理,观察组实施多模式镇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h、24h、48h疼痛程度、疼痛知识评分及疼痛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12h、24h、48h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评分及疼痛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能有效减轻PFD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提升患者的疼痛知识水平及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多模式镇痛;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术后疼痛;护理满意度
Effect of multimodal analgesia on postoperative pain in patients with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Abstract】Objective: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multimodal analgesia on postoperative pain and satisfaction of pain care in patients with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disease (PFD).Methods:A total of 108 patients with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who underwent surgical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December 2019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with 54 cases in each group. Multimodal analgesic care was implemented, and the differences in pain levels, pain knowledge scores, and pain care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t 12h, 24h, and 48h after surgery.Result:The NRS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t 12h, 24h, and 48h after surgery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pain knowledge score and pain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Multimodal analgesia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degree of postoperative pain in patients with PFD, improve the level of pain knowledg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Key words】Multimodal analgesia;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postoperative pain; nursing satisfaction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在中老年女性中较为常见,发病率高达30%~40%,以子宫脱垂、压力性尿失禁、排尿困难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1-2]。手术治疗是临床治疗PFD的主要手段,尤其是盆底网片重建术因其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效果好等优点在临床得以广泛应用[3]。但50%的患者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局灶急性疼痛[4]。由于患者年龄较大,身体机能降低,耐受疼痛能力差,急性疼痛如不及时缓解,易发展为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不利于术后康复,且会增加深静脉血栓、感染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经济及心理负担[5-6]。因此,在围手术期给予有效科学的规范化疼痛管理对于患者的手术效果及预后发展至关重要。目前,临床对于盆底重建术后患者的疼痛管理形式及内容较为单一,镇痛效果不佳。亟需探究系统规范的镇痛干预模式。本研究主要探讨多模式镇痛对PFD患者术后疼痛及疼痛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10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年龄52~74岁,平均(61.46±5.31)岁;病程3个月~12年,平均(6.25±2.16)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1例,高中25例,大专及以上18例;压力性尿失禁14例,子宫脱垂40例。观察组年龄54~73岁,平均(62.05±5.19)岁;病程2个月~13年,平均(6.14±2.31)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4例,高中24例,大专及以上16例;压力性失禁17例,子宫脱垂37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标准并行盆底重建手术治疗;理解、沟通能力正常;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肝肾等功能障碍或泌尿系统畸形者;患有引起疼痛的其他疾病者;神经或精神疾病者;妊娠哺乳期妇女。
1.3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疼痛护理,即:术前行常规宣教,介绍手术方式、主要步骤、术前注意事项等,告知患者术后疼痛是正常现象,以免患者过度紧张;术后给予常规镇痛治疗。观察组实施多模式镇痛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3.1组建多模式镇痛管理小组:由护士长、主治医师、麻醉师、管床医生、责任护士等为小组成员,所有小组成员均接受了疼痛病因病机、疼痛评估、疼痛缓解措施等相关知识的系统培训。管床医生负责患者病情、既往病史等评估,并与手术医师、麻醉师共同制定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方案,并及时处理镇痛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护士长负责多模式镇痛方案实施的指导、监督及质控工作;责任护士负责多模式镇痛的具体实施及问题反馈。
1.3.2术前评估及健康宣教:患者入院24h内,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对患者进行包括病情、慢性疼痛史、药物治疗及滥用史、精神状态、疼痛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等方面的全面评估,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术前1d,与患者进行一对一交流,借助健康手册、图片等形式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盆底重建术的优点及操作流程、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内容,帮助患者了解无痛理念、疼痛对术后康复的危害及常见镇痛方式,并教会患者如何使用自控式镇痛泵及自我疼痛评估方法;鼓励患者积极表达自己的担忧和疑虑,并给予针对性解答及心理疏导,提高其对疾病、手术及疼痛知识的认知,缓解其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建立康复信心。待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内容提问,以强化巩固宣教效果。
1.3.3疼痛护理:①手术开始前,给予氟比洛酚脂50mg静注,超前镇痛;②患者麻醉清醒前,保持平卧位,头偏向一侧,给予常规吸氧,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者阴道内切口有无出现血肿、出血等症状,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待患者清醒后,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放置软垫于小腿下,增加舒适度。③根据患者疼痛主诉,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对于NRS评分≤3分者,可采用与患者聊天、音乐疗法、指导呼吸放松疗法等非药物镇痛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缓解疼痛;对于3<NRS评分≤7分者,密切观察腹部症状及阴道流血状况,指导患者使用自控镇痛泵、双氯芬酸钠栓肛门给药等方式止痛,并注意监测患者有无不适感;对于NRS评分>7分者,查明病因,并进行针对性诊治。④积极与患者沟通,向患者传授镇痛相关知识及护理技能,给予患者鼓励及帮助,并加强与患者家属的交流,争取家属配合和支持,叮嘱其多从心理上、情感上给予患者支持,确保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相应护理。⑤术后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换药时尽量保持轻柔;适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舒适度;鼓励患者术后及早进行床上及下床活动。
1.4观察指标  ①疼痛程度:采用NRS对术后12h、24h、48h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价,采用0~10分评估法,0分为无痛,10分为最痛,分值越高代表疼痛越严重。②疼痛护理满意度: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评价,包括健康宣教、护理技能、镇痛效果、护理态度4个方面,采用0~10级评分法,0为非常不满意,10分为非常满意,总分0~40分,分值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③疼痛知识: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评价,共有20道题,每题5分,总分0~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疼痛知识掌握越好。护理满意度及疼痛知识均在患者出院时进行调查。
1.5统计学方法  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x±s)表示,独立样本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及疼痛知识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12h、24h、48hN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知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盆底网片重建术是治疗PFD的主要术式,但患者术后易发生大腿内侧及盆腔局部疼痛,可能与穿刺部位距离神经、骨膜过近,导致穿刺过程中神经、骨膜损伤或网片挛缩、牵拉过紧、外露、侵蚀引起局部炎性反应等有关[7-8]。疼痛会促使机体释放儿茶酚胺等内源性物质,进而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9]。同时术后持续疼痛还易引起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病变,直接影响病情发展及转归[10]。
多模式镇痛是一种通过多种作用机制镇痛药物及镇痛措施协同发挥镇痛效果的护理模式,现已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围术期的临床护理中,被证实能最大程度的缓解疼痛,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11-12]。本研究将其应用于观察组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12h、24h、48hN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知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多模式镇痛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疼痛知识水平,减轻疼痛。与方良玉等[13]关于开腹手术患者的研究结果相似。原因可能为:大多数PFD患者对疼痛知识了解较少,且存在认知误区,认为应用镇痛药物易产生依赖性,因此经常采用过度忍耐的应对方式[14]。健康宣教是多模式镇痛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反复宣教强化了患者对疼痛相关知识的认知,纠正了其错误认知,使其认识到急性疼痛对术后康复的危害,树立起无痛舒适理念,提升患者的自主镇痛行为,进而在存在疼痛时主动告知医护人员、主动向医护人员了解疼痛控制知识,患者的疼痛知识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提高[15-16]。有文献显示,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可能是慢性疼痛发生的危险因素[17]。多模式镇痛通过采取心理疏导、寻求家属配合等措施,有利于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及康复信心,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而起到缓解疼痛的目的。此外,多模式镇痛实施前,对患者病情、既往病史、精神状态等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了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术前超前镇痛、术后进行疼痛评估,并针对疼痛评分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避免了镇痛药物过度使用造成的不良反应。总之,多模式镇痛通过多种镇痛措施的结合,有效降低了患者的疼痛阈值,确保了镇痛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18-1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疼痛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原因可能与本研究组建了镇痛管理小组,所有组员均接受了系统全面的疼痛知识培训,提升了患者的健康宣教水平、护理态度、护理技能等,护理过程中所有组员各司其职,确保了多模式镇痛的高质量实施有关。
综上所述,多模式镇痛能有效减轻PFD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提升患者的疼痛知识水平及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成, 洪莉.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17, 23(6):505-512.
[2]刘志杰, 杨娇娥, 张洪秀,等. 全盆底重建术治疗老年妇女子宫或阴道脱垂的临床研究[J]. 实用老年医学, 2014, 28(7):608-609.
[3]黄润强, 杨帆, 方彩云,等. 全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7, 9(2):51-54.
[4]李怀芳, 童晓文. 盆底重建术后慢性盆腔疼痛的中枢发病机制[J]. 上海医学, 2017, 40(10):586-588.
[5]王益勤, 杨欣, 王建六. 盆底重建术后合成网片或吊带相关疼痛的处理和结局分析[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6, 51(12):901-908.
[6]牛珂, 鲁永鲜, 段磊,等. 盆底重建手术后聚丙烯网片或吊带暴露并发症的处理及结局分析[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8,13(9):620-624.
[7]Illston Jana D, Garris Jeffrey B, Richter Holly E, et al. Pain Scores and Exposure Rates after Polypropylene Mesh for Pelvic Organ Prolapse[J]. Southern Medical Journal, 2015, 108(12):715-721.
[8]Wu X , Wang Y , Zhu C , et al. Preclinical animal study and human clinical trial data of co-electrospun poly(L-lactide-co-caprolactone) and fibrinogen mesh for anterior pelvic floor reconstruc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 2016, 11(4):389-397.
[9]陈冯琳, 郦灵丹. 多模式镇痛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镇痛效果及应激反应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 37(11):2736-2738.
[10]王海侠, 李先会, 周敏,等.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静脉镇痛泵不同拔除时间疗效观察[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2(22):167-168.
[11]高兰娟, 丁翠华, 梁玉华,等. 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效果观察[J].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 38(3):101-103.
[12]许来霞, 左晓燕. 多模式镇痛护理在上肢尺桡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7, 23(8):95-96.
[13]方良玉, 唐碧云, 陈洁,等. 多模式超前镇痛护理对开腹手术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的影响[J]. 护理与康复, 2015, 14(9):807-809.
[14]彭琳, 刘伟伟, 崔静,等. 基于术后疼痛管理指南的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护理管理方案构建与应用[J].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 40(4):318-322.
[15]李占飞, 王果艳. 综合护理干预下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J]. 中国临床研究, 2018, 31(6):856-859.
[16]孔金芳, 陈红楼, 瞿迎扬. 聚焦解决模式对非药物性分娩镇痛产妇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 23(17):2255-2258.
[17]Smorgick, Noam, Marsh, Courtney A, As-Sanie, Sawsan, et al. Prevalence of Pain Syndromes, Mood Conditions, and Asthma in Adolescents and Young Women with Endometriosis[J]. Journal of Pediatric Adolescent Gynecology, 2013, 26(3):171-175.
[18]舒承婷, 孙春艳, 杨静华,等. 多模式镇痛对下肢游离皮瓣移植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 22(35):5072-5075.
[19]邓建林, 伍翰笙, 张意辉,等. 多模式镇痛在创伤性肘关节僵硬松解术后康复治疗时应用的效果分析[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9, 34(3):314-3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