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流程应用于小儿骨科手术患者饮食管理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7期   作者:肖寿梅 徐德霞
[导读] 分析柔性流程应用于小儿骨科手术中对患儿饮食管理的作用。
        【摘要】目的:分析柔性流程应用于小儿骨科手术中对患儿饮食管理的作用。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20例小儿骨科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对患儿的饮食管理中,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研究组则采取柔性流程管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两组患儿骨科手术情况进行评价发现,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两组患儿实际禁饮、实际禁食、饥饿程度、口渴程度等评分、舒适度及满意度评分、关节活动度及关节功能评分发现,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骨科手术患儿的饮食管理采取柔性流程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手术的有效率,提高患儿治疗的舒适度及满意度,对加速患儿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柔性流程;小儿骨科手术;饮食管理
        小儿骨折患者因患儿年龄比小,认知与沟通能力、安全意识比较差,对于手术认知也较少,使沟通困难,使护理工作面临诸多不安全因素,一旦护理工作有稍微疏忽就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对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带来极大影响[1]。而因手术需要禁饮禁食,如何作好小儿骨科手术的饮食管理对于术后患儿恢复效果有着重要影响[2]。为了探讨小儿骨科手术中有效的饮食管理办法,本文分析柔性流程应用小儿骨科手术中对患儿饮食管理的作用,取得较好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本科2018年8月~2019年10月间收治的120例小儿骨科手术患儿为对象,随机分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男患儿35例,女患儿25例;年龄2岁~14岁,均值(6.58±1.43)岁;致伤原因中,摔伤26例,交通事故伤12例,重物砸伤13例,高处坠落伤9例;骨折部位中,上肢骨折34例,下肢骨折26例。研究组男患儿38例,女患儿22例;年龄1岁~13岁,均值(6.74±1.55)岁;致伤原因中,摔伤24例,交通事故伤11例,重物砸伤14例,高处坠落伤11例;骨折部位中,上肢骨折32例,下肢骨折28例。对比两组患儿以上临床资料情况,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3];研究组则采取柔性流程管理,具体如下:①加大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患儿年龄比较小,护理人员需加强与患儿家属沟通,对提高护理质量有着重要作用。②加强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加强对患儿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增加患儿及家属的认知。③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主动关心患儿,以消除患儿的不良情绪。④术前饮食管理:因接台手术的时间具有不确定性,手术会提前或延后。我科从2018年8月开始,除参照《成人与小儿手术麻醉前禁食指南》(2014版)进行禁食禁饮,按医嘱给予输液,再在术晨6时,按医嘱给予患儿口服50%葡萄糖溶液兑水≤5ml/kg或10%葡萄糖溶液≤5ml/kg(或总量≤300ml)。⑤术后饮食管理:小儿手术都是全麻方式,按传统的护理常规,术后需禁食6小时后方可少量饮水,目的是预防患者呕吐引起误吸。由于术前禁食禁饮再加上手术以及复苏的时间,患儿禁食禁饮时间过长,出现口渴、饥饿、出虚汗、哭闹、烦躁等现象,不利于术后快速康复。我科运用快速康复外科的理念,术后患儿回到病房后,责任护士评估患儿的情况:如神志清楚、生命体征正常、有吞咽功能,患儿有进食需求,护士可指导患儿饮水,每次30—50ml,观察20—30分钟,如患儿无恶心、呕吐等不适现象,可给予适量的清淡流质饮食,根据情况再过渡到半流饮食、普通饮食等。⑥体位及疼痛护理:术后帮助患儿取舒适体位,促进血液的回流,同时鼓励患儿说出自身的疼痛感受,正确评估疼痛程度,适当按摩患肢,以缓解疼痛和促进血液的循环。术后还要注意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促进患肢恢复。
1.3观察指标
护理效果评价,显效:患儿无疼痛感,无功能障碍,且活动不受限制。有效:患儿有轻微的疼痛和轻度的功能障碍,活动受到一定限制;无效:患儿疼痛感明显,且有明显的功能障碍,活动大大受限[4]。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实际禁饮、实际禁食、饥饿程度、口渴程度等评分越低证明效果越高,舒适度和满意度评分越高证明效果越优[5]。评价两组护理前后的关节活动度及关节功能评价,通过Install关节功能评价量表评分,分数越高证明其关节功能越好[6]。
1.4统计学处理
本组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用“%”、“±s”表示,经SPSS22.0软件包加以统计学分析后,将所得数据间对比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效果
经不同护理管理,对两组患儿骨科手术情况进行评价,对照组总有效率是81.67%,研究组是96.67%(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饮食管理情况评分
研究组实际禁饮、实际禁食、饥饿程度、口渴程度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舒适度及满意度评分则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关节活动度及关节功能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儿关节活动程度及关节功能评分相比较无明显区别(P>0.05),护理后,研究组关节活动度及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骨科手术所需恢复时间比较长,尤其是小儿耐受度比较差,加上肢体制动导致的行为运动不便,会使其生理及心理受到明显的影响。柔性流程是一种以提高患儿舒适度为目标的护理模式,其强调的是以患儿作为中心,通过柔性化管理,根据患儿需求为其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7]。由于小儿骨科手术术前后均需禁饮禁食,所以在围手术期做好患儿的饮食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因对禁饮禁食的时间控制上担心过短影响手术麻醉,临床对患儿禁饮禁食的时间控制上多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即从术前晚22:00开始禁食,这样就会使禁饮禁食的时间过长,使患儿出现饥饿、烦渴等反应,影响患儿的舒适度,从而降低满意率[8]。而通过柔性流程管理,术前常规按医嘱饮用葡萄糖溶液以及术后根据患儿的情况及早给予进食,有利于减少患儿的哭闹、口干、饥饿,可缓解术前口渴、饥饿和烦躁,还可增强患者手术耐受力,减少术后的胰岛素抵抗发生率,维持血糖稳定,有利于抑制手术后的分解代谢,提高了患儿的舒适度及家属对医护人员服务及医院的满意度。
本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研究组则采取柔性流程管理,经不同护理管理,对两组患儿骨科手术情况进行评价,对照组总有效率是81.67%,研究组是96.67%(P<0.05);研究组实际禁饮、实际禁食、饥饿程度、口渴程度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舒适度及满意度评分则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儿关节活动程度及关节功能评分相比较无明显区别(P>0.05),护理后,研究组关节活动度及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对小儿骨科手术患儿的饮食管理中采取柔性流程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手术的有效率,提高患儿治疗的舒适度及满意度,对加速患儿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罗香姣.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J].全科护理,2017,15(03):295-297.
[2]朱咏梅.探讨儿童孟氏骨折手术后的康复护理[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6):218-219.
[3]胡晓云,王晓蕾,李连永.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手术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25):152-154+158.
[4]方继红,刘永,武凤芹,唐艳华,谢国萍,陈晓艳,孙军.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围手术期护理标准流程的应用及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09):1033-1037.
[5]朱爱萍.手术室护理配合对骨科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影响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A3):20351.
[6]樊园园.小儿骨科术后功能锻炼应用舒适护理的临床分析[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25(06):114-116.
[7]于倩,华敏.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4):166-168.
[8]芮春梅.循证护理在骨科手术患者功能锻炼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3):217-2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