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人性化心理干预在对老年患者进行临终关怀护理中的价值体会。方法以78例老年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分为参照组39例与研究组39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人性化心理护理,对比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对于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明显更优,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老年患者在临床关怀护理时采用人性化心理护理,有效改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人性化心理干预;老年;临终关怀护理;
前言
临床关怀护理是针对临床患者所实施的特殊性护理服务,确保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生理状态,坦然面对死亡,有效降低痛苦;与此同时,还可有效缓解患者家属自责和忧伤。老年患者受到自身疾病、思想等影响,痛苦加重,面对死亡所伴随的不良情绪随之增加[1]。因此,应当重视老年患者的护理研究。大量临床实践表明,老年患者采用人性化心理护理,有效改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本文将以78例患者为对象,探究人性化心理干预在对老年患者进行临终关怀护理中的价值体会。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78例老年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分为参照组39例与研究组39例。参照组,男性、女性患者的比例为19:20;年龄为:72-87岁,平均为(79.38±4.39)岁。研究组,男性、女性患者的比例为20:19;年龄为:71-88岁,平均为(79.69±4.4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分析,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参照组
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常规体检,采用口头方式讲述疾病知识,给予患者关心与支持,观察体征变化,监测多项生命指标。
1.2.2研究组
给予研究组人性化心理干预:
患者在入院以后,由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干预措施,加强健康教育,消除恐惧心理;对于患者需求需尽可能满足。日常护理中需鼓励患者,提高克服病痛积极性,并稳定患者的情绪,避免因情绪过分波动造成生理变化。合理引导患者家属,确保心态平稳,正确面对濒临死亡事实,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关怀临床患者,减少心理影响,以便患者能够从容面对死亡。对于护理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护理人员应当保持镇静,树立良好形象,且在护理过程中,保持温暖、亲切态度,给予患者关怀。
1.3 观察指标
使用SF-36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检验方式为T检验,表达方式为±;计数资料检验方式为X2,表达方式为%,组间差异比较,若结果为P<0.05,则说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研究组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与参照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明显更优,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如表1。
3 讨论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阶段,然而,人们面对死亡有着恐惧感,特别是老年人群、重症患者,死亡恐惧感更强烈,对治疗、护理配合度产生影响,加重痛苦。近年来,护理措施呈人性化发展,临床关怀护理也逐渐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当前,老年人群的临终关怀护理要求不断提高,需提供物质保障,同时也需要给予心灵慰藉[2]。当患者的生命即将结束时,生物学治疗十分困难,心理治疗则占据重要地位,关注临床患者心理变化,且及时掌握,并针对性实施心理护理,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人性化心理干预是一种强针对性、高效性心理护理方式,充分考虑实施对象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从而实施护理干预,以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实施对象抑郁、焦虑等情绪改善,并提高该对象的生活质量,随着临床研究不断深入,此护理模式不断完善,被视为心理治疗中成熟体系,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次研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人性化心理干预,结果可见, 对于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明显更优,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在人性化心理护理中,在护理各环节中均渗透着人性化心理干预,在潜移默化中强化患者的死亡认知,确保患者在面对死亡时能够从容,有效缓解负性情绪。另外,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使得患者家属做好心理准备,能够正确面对患者死亡,有效预防护患纠纷[3]。
综上所述:老年患者在临床关怀护理时采用人性化心理护理,有效改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李笑莲,李艳珊,赵秀玲.人性化心理干预在老年患者临终关怀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34(9):111-112.
[2]翟平平.人性化心理干预在老年人临终关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2019,28(2):170-171.
[3]叶茜.人性化心理干预在对老年患者进行临终关怀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8):24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