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在慢性小儿哮喘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患儿气道功能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7期   作者:张鑫
[导读] 针对慢性小儿哮喘患儿在治疗期间采取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摘要:目的:针对慢性小儿哮喘患儿在治疗期间采取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2018年2月到2020年2月期间,随机选取在本院儿科中接受慢性小儿哮喘治疗的66例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将其平均分为对比组(n=33)采取普通护理,观察组(n=33)采取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儿肺功能康复情况以及并发症、急诊和住院次数。结果:观察组患儿肺功能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比组,并发症发作、急诊和住院次数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慢性小儿哮喘患儿在治疗期间对其进行舒适护理,能够提高患儿的治疗效率,降低患儿并发症发作、急诊次数,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肺功能。
        关键词:慢性小儿哮喘;舒适护理;临床价值
    慢性小儿哮喘是一种常见的肺部疾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呼吸困难等,容易引发梗阻性呼吸道疾病等。慢性小儿哮喘是影响小儿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不利于儿童生长发育。为提高患儿的治疗效率,改善患儿肺功能,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对其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1]。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针对慢性小儿哮喘患儿在治疗期间采取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8年2月到2020年2月期间,随机选取在本院儿科中接受慢性小儿哮喘治疗的66例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采取计算机单双号配号法将其平均分为对比组(n=33)采取普通护理,观察组(n=33)采取舒适护理。其中,对比组患儿平均年龄(5.12±2.63)岁,男患儿10例,女患儿13例,观察组患儿平均年龄(5.63±1.89)岁,男患儿21例,女患儿12例。纳入标准:本研究经伦理研究委员会讨论通过,患儿监护人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资料不全、患有其他重大疾病以及精神异常患儿。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比组
对该组患儿采取普通护理。护理人员在对患儿进行护理时,需要严密监测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并告知家属患儿在接受相关治疗时需要注意的事项,观察患儿治疗时的临床表现,如有异常现象发生时需要及时通知主治医师进行治疗。
1.2.2 观察组
对该组患儿在普通护理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1)依从性护理:由于患儿年纪较小,在治疗过程中,面对较为陌生的医护人员会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对医护人员存在排斥心理,为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度,护理人员需要对患儿心理进行安抚,更换生硬的白大褂,改穿粉红色、天蓝色一类的工作服,在护理中采取微笑服务,与患儿进行沟通时需要轻言细语,并通过与患儿做游戏等方式,降低患儿警惕感;(2)环境护理:患儿在接受治疗时,护理人员需要提前调节治疗室的温度和湿度,并在治疗室墙面上进行装饰,通过粘贴、绘画一定的彩色儿童画等,使患儿能够尽快适应陌生的环境,提高患儿治疗效率;(3)临床护理:患儿在接受治疗时,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各项指标和临床表现,并通过演示的方式指导患儿学会正确排痰,对于口腔中、肺部有痰的患儿,护理人员可利用吸痰器将痰液进行清除,防止痰液堵塞患儿呼吸道[2]。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肺功能康复情况以及并发症、急诊和住院次数。肺功能康复情况的观察指标主要包括:FEV1、FVC。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儿肺功能康复情况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护理前FEV1(0.83±0.23)L,对比组患儿护理前FEV1(0.84±0.22)L,t=2.152, P=0.842;观察组患儿护理后FEV1(2.36±0.36)L,对比组患儿护理后FEV1(1.23±0.24)L,t=10.236, P=0.001。观察组患儿护理前FVC(1.84±0.36)L,对比组患儿护理前FVC(1.84±0.40)L,t=2.243, P=0.862;观察组患儿护理后FVC(3.45±0.25)L,对比组患儿护理后FVC(2.74±0.83)L,t=10.536, P=0.001。
        2.2 对比两组患儿并发症、急诊和住院次数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作次数为(3.02±1.23)次、对比组患儿并发症发作次数为(7.12±1.03)次,t=10.543, P=0.001。观察组患儿急诊次数为(1.03±0.36)次、对比组患儿急诊次数为(3.85±0.74)次,t=10.651, P=0.001。观察组患儿住院次数为(1.20±0.31)次、对比组患儿住院次数为(2.84±0.51)次,t=10.653, P=0.001。
3 讨论
慢性小儿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该疾病主要是由于患儿呼吸系统异常引起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在临床上具有较高发病率。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对患儿进行舒适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儿在治疗过程中舒适程度,避免患儿病情出现反复发作的现象。
舒适化护理是一种基于“以患者为本”护理原则上衍生出来的护理方法,通过对患儿进行舒适护理,能够提高患儿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降低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紧张焦虑等情绪,使患儿的内心得到有效安抚。同时在舒适护理中,通过对患儿进行临床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儿临床症状反复发作的概率,使患儿早日康复出院,通过对患儿的临床症状进行干预,能够进一步改善患儿的肺部功能[3]。
综上所述,对慢性小儿哮喘患儿采取舒适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肺部功能,提高患儿的治疗效率,降低患儿临床症状的反复发作性。因此,该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徐惠群.舒适护理在慢性小儿哮喘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患儿气道功能的作用评价[J].心理月刊,2019,14(23):148.
[2]李军.舒适护理对慢性小儿哮喘治疗依从性及肺功能的影响[J].西藏医药,2019,40(06):136-137.
[3]沈秋娣.舒适护理在慢性小儿哮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及对患儿气道功能的影响[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4):4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