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相关内容,从拌和、运输、振捣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以此提出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浇筑养护技术的相关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混凝土施工;浇筑养护措施
前 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逐渐增多,而作为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中常见的材料之一,受到广泛的应用与关注。但是在具体的施工作业中,由于受到施工单位人员、技术和相关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导致在实际施工作业中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解决,因此需要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明确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主要要点,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做好浇筑防护措施,以保障施工的总体质量。
1、工程背景
某地区水利水电工程,其供水人口有7000人,并且在五个村落集中建设供水工程,该工程范围包含饮水工程施工图内部的土建部分,包含厂区内的预埋管件、设备采购和输水主管道的安装等,其在施工要求方面一次验收合格率在100%,并且严格执行初检、复检和终检三级自检制度,初检由班组人员承担、复检由施工成员承担、终检由专业质检员承担。工期目标为120天,经过施工图纸与整个地区的地质数据,本工程场内岩土由粘土和岩石组成,持力层的承载力均满足施工设计需求。场地内部无下水,基岩含有少量的裂隙水,场地的排水主要考虑到大气降水,交通较为便捷。本工程所在区域为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受到季风性风向影响,季风明显、雨量丰富、热量充足、光照充足和逆温天气少。
2、水利水电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
结合上述施工案例分析,该工程建设主要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由于混凝土其本身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其具体在于价格较为低廉、稳定性较强,因此在本工程作为主要材料应用。在具体的施工技术方面,应当满足以下几点应用要求。
(1)拌和技术。结合施工要求和相关的材料质量规范,科学选择水泥、砂石和外加剂,保证材料的质量满足施工需求。在材料确定之后,需要实施取样试验,将取出的样品交给具有相关资质实验室实施有效的配合比设计,以此来保证试验的准确性[1]。另外在试验完成之后需要对混凝土的使用性能加以测试,使其满足实际的施工需求,然后实施大规模的混凝土拌和工作。在具体的实施中,结合工程建设实际需求,检验骨料的含水量,同时结合工程对于材料的要求,对含水量做出适当的调整,使其满足实际施工需要。在投料时应当结合搅拌机的应用需求量控制投料的数量,在此期间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够超过搅拌机的额定容量,防止出现搅拌机堵塞等问题。在具体的搅拌期间,需要注意拌料坍落度的实时监测,防止出现拌料离析问题,提升混合料的拌和质量,以此为后续混凝土施工作业创建良好技术基础。
(2)运输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作业中,混凝土的运输是其重要的工作内容,应当注意水利工程的具体需求,采用不同的运输方式与运输设备。在此期间需要注意的是提升架与起重机等设备是用于混凝土垂直运输方式中,而手推车和小型翻斗车运输主要是在现场混凝土搅拌期间有所应用[2]。同时为了保障混凝土的质量满足实际需求,在整体的运输中应当保障混凝土的均匀性,防止出现离析的问题,并且需要将混凝土的流动性全面降低,进而更好的适应实际施工需求。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减少混凝土运输的总体时间,提升水利工程混凝土的施工效率,需要在施工开始之前就将混凝土的浇筑作业全面完成,尽量减少混凝土运输的周转次数,进而在节省时间的前提下,保障施工进度的顺利完成。
(3)振捣技术。混凝土的振捣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能够有效的提升整个工程的混凝土质量。为了保障施工的顺利实施,在混凝土浇筑之后需要及时进行振捣作业,保证在模板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够填充混凝土,进而加强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以此保证整个混凝土施工的质量[3]。在实际施工作业中,混凝土振捣存在两种形式,机械和人工,一般在施工作业中,机械振捣属于常用的方式。人工振捣只适用于一些工程量较小或者塑性混凝土材料的应用时期。在振捣期间需要注意“快插慢拔”原则,将插点位置均匀选择和标注,防止出现漏振的问题。在振捣棒插入之后需要将其插入到下层混凝土中,避免出现缝隙问题,然后将每个插点保持20~30s的振捣时间,保证具体的振捣效果。在混凝土表面没有气泡、下沉或者泛浆等问题之后方可停止振捣。
3、水利水电混凝土浇筑养护措施
3.1混凝土浇筑
在进行浇筑混凝土施工作业之前,需要将钢筋与模板进行全面检查,保证满足浇筑的具体需求,另外还需要结合实际的施工需求采取适合的浇筑方法。在确定使用的浇筑方法之后,保证混凝土的下落高度应当在3m以下。如果采取的是分层、分块浇筑方法需要在每层建筑期间考虑到钢筋的密集程度和结构特点,并且保证每层浇筑的厚度要小于200mm,为了保证整体的施工质量,浇筑要连续进行,并且在间隔施工作业中也应当尽量的缩小间隔时间。在具体的混凝土期间,对于钢筋、模块等出现的变动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整改,如果浇筑的面积过大,则需要进行单独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如果区域内部难以进行连续浇筑应当将施工缝隙预留出来,为浇筑创造有利条件,保证整个水利工程混凝土浇筑效果的提升。
3.2混凝土浇筑养护
在施工期间要想健全水利施工的各项工程效果,需要全面引入新型的技术措施,并且需要严加关注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在经过浇筑之后需要对混凝土浇筑开展全方位的养护工作[4]。从目前的施工状况分析来看,很多施工单位都选择了洒水养护措施,进而能够在最大限度内保证混凝土表层符合特定的湿度续需求,在必要期间可以将草帘覆盖在混凝土的上方,保证其始终在湿润状态。一般对于混凝土的养护工作而言,需要的时间至少在半个月以上,并且在上述措施中主要是预防混凝土裂缝的问题产生,因此可以得知,开展混凝土养护的目的在于保障施工的总体质量。在各个季节中混凝土养护较为关键,在本文工程中,虽然不存在较低温的情况,但是其温度相比而言较高,因此需要注意混凝土水分流失的问题,避免出现混凝土结构任何质量问题,影响整体工程的建设质量。最后如果混凝土出现上述问题,则需要在各个时间段进行全面养护工作,结合适当的养护方式消除其存在的混凝土病害,保证其内部不受任何阻塞。
结 语:
综上所述,在混凝土养护期间的操作主要有全程性的特征,而不限于独特时间的养护工作。在水利水电施工作业中,需要关注相关的施工技术之外,还需要在技术应用之后保证混凝土工程的总体质量,虽然混凝土具有较强的持久性和防冻性,但是在具体的施工作业中,为了避免混凝土出现缓慢渗透的问题,在具体操作期间需要进行全面养护作业,这样才能够完成后期的施工质量建设目标,以此来获得最为优良的混凝土养护效果。
参考文献:
[1]邓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处理技术探讨[J].中国标准化,2019(24):96-97.
[2]张鹏.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评《水利工程管理与施工技术》[J].水利水电技术,2019,50(12):211.
[3]张培松.水利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及保护层研究[J].居舍,2019(35):85.
[4]杨红艳.水利工程大坝施工过程中碾压混凝土施工的技术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9(34):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