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对行无痛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护理,分析其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科自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无痛内镜麻醉下行肠息肉高频电切术429例,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结果:其中住院患者216例,发生肠穿孔1例,经再次肠镜结扎,胃肠减压,禁食营养治疗后康复。其余患者均效果满意,康复出院,术后随访效果好无复发。结论:对行无痛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护理其效果显著,能促进患者康复,早日出院。
【关键词】无痛;内镜;肠息肉切除术;护理
无痛内镜下摘除肠息肉治疗是病人在睡眠的状态下无痛苦进行手术,是现在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法,痛苦小,恢复快。经内镜高频电切术已广泛应用于消化道息肉的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大多数患者无需住院治疗等优点被广大患者所接受。但由于肠息肉易发生肠出血、肠穿孔并发症,为避免术后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术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无痛内镜麻醉下行肠息肉高频电切术429例患者应用围手术期护理,发现其护理效果显著,现将护理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我院消化科内镜行肠息肉切除手术429例,住院患者共216例。其中男性124例,女性是102例;年龄4-81岁,平均年龄40.7岁,均无麻醉药物过敏史。
1.2方法
⑴术前护理。常规准备询问患者有无高血压,心脏病,急腹症等疾病,是否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如:肠溶阿司匹林片、硫酸氢氯比格雷片等,并做好各项检查,如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心电图、胸透、肝肾功能,输血前全项等。询问麻药过敏史,检查前禁食8小时,禁水4小时。检查前口服聚乙烯电解质散清洁肠道。检查前取下身上所有金属物品。②心理护理 由于住院患者大多数是息肉比较多或直径比较大,术后发生出血穿孔风险比较高的患者,患者对手术了解不全面,担心麻醉意外和手术风险的发生易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责任护士应在术前详细介绍肠息肉高频电切术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加强健康教育心理疏导使患者在最佳的状态下接受治疗利于康复。③用物准备电子肠镜、圈套器,心电监护仪、吸氧装置、输液物品、丙泊酚、抢救药品及气管插管等物品。
⑵术中护理。术中密切配合医生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将双腿贴靠腹部,密切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血压及心率的变化,观察患者呼吸道通畅情况。
麻醉药物丙泊酚静脉麻醉起效快,维持时间短等特点,及时观察有无麻醉药物导致的血压下降。
⑶术后护理。①术后麻醉清醒后安返病房,根据息肉大小及切除范围告诉患者采取绝对卧床的时间,一般为24小时,减少活动量,防止术后引起出血及穿孔。②饮食护理术后禁食24小时,如无腹痛腹胀等症状,术后一到三天进流食,三天后进普食。多吃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1.3观察指标
术后注意观察患者腹部情况,如腹痛,腹胀、出血、黑便等。
2.结果
术后患者均无腹痛,腹胀、出血、黑便等情况发生。术后发生肠穿孔1例,经再次肠镜结扎,胃肠减压,禁食营养治疗后康复。其余患者均效果满意,康复出院。在随访中未出现复发。
3.讨论
内镜下高频电切治疗消化道息肉是首选,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小等优点,由于大多数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及疾病知识的缺乏,术后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给患者造成痛苦,增加经济负担,术后护理及早发现并发症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是护理的重点。
本文中采用的围手术期护理,通过术前常规检查以及心理护理,以此评价生理和心理状态,为更好的确立手术方案和调整术前心理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术中与医师的紧密配合能够减少手术失误而促使手术的顺利进行;在术后通过临床巡查、饮食等护理指导,能及时处理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研究结果中发现有1例肠穿孔,但因护理二及时发现肠穿孔,经过X线检查或诊断性腹腔穿刺后,会诊送检血常规、电解质,经再次肠镜结扎,胃肠减压,禁食营养治疗后得到康复。由此可见,护理能够有效减轻临床痛苦,避免或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可解除其紧张、焦虑心理,提高他们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从而在整个围手术期都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促使病情的恢复。此外,采用围手术期护理能够规范护理工作,减少因人为因素而影响预后效果,引起其他症状,还能够提高整个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为病人带来全方面的护理体验。
综上所述,对行无痛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护理,其护理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少病人对手术的不良心理,减少人为失误而造成的创伤,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同时,通过护理,还能减少或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消除复发,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思静,无痛胃镜下息肉切除术的护理[J].饮食保健,2018,5(50):281.
[2]黄瑜,罗萍,廖琼等,无痛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7,29(11):16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