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评价腰椎管狭窄症手术病人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价值。方法:纳入腰椎管狭窄症手术病人68例为研究对象,病人就诊时间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根据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护理Ⅰ组和护理Ⅱ组,针对护理Ⅰ组(34例)实施常规护理,针对护理Ⅱ组(34例)实施护理干预。分析2组平均住院时间、康复优良率。结果:护理Ⅱ组平均住院时间(13.33±0.24)d,明显短于护理Ⅰ组(p<0.05);护理Ⅱ组康复优良率97.06%,明显高于护理Ⅰ组(p<0.05)。结论:腰椎管狭窄症手术病人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价值显著,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护理干预;效果;预后
腰椎管狭窄症(Severe head trauma)是由于退行性变、椎管发育性狭窄、创伤或医源性等因素导致的腰部脊柱椎管管腔变窄的疾病[1]。目前,手术方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是安全有效的[2],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服务,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因此,我院选择68例腰椎管狭窄症手术病人为研究对象,以常规护理为对照,评价腰椎管狭窄症手术病人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价值。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纳入腰椎管狭窄症手术病人68例为研究对象,病人就诊时间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68例腰椎管狭窄症手术病人根据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护理Ⅰ组和护理Ⅱ组。护理Ⅰ组中,病人34名,男24名,女性10名,39岁到52岁,平均(47.14±3.16)岁。护理Ⅱ组中,病人34名,男性25名,女性9名,38岁到51岁之间,平均(47.09±3.21)岁。
1.2方法
针对护理Ⅰ组(34例)实施常规护理,针对护理Ⅱ组(34例)实施护理干预。(1)健康教育护理。临床护理人员向病人讲解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优势,帮助患者转移对疾病疼痛的注意力,保持心情放松,耐心回答病人的疑问,满足病人的需求。(2)心理护理。临床护理人员主动关心病人的病情,能够共情,理解病人的不幸遭遇,给予病人人性化的关怀,多安慰和鼓励。(3)康复护理。临床护理人员保持病房舒适的环境,精心照顾病人,改变病人的饮食计划,满足身体所需营养,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并早期开展康复训练。
1.3 评价指标
(1)评价2组平均住院时间。
(2)评价2组康复优良率。评价指标包括优:病人腰腿痛及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消失,CT检查椎管的容积恢复正常水平;良:病人腰腿痛及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有所改善,CT检查椎管的容积接近正常水平;无效:病人腰腿痛及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未消失或加重,CT检查椎管的容积水平值异常。
1.4数据分析
采用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卡方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
2.结果
2.1评价2组平均住院时间
护理Ⅱ组平均住院时间(13.33±0.24)d,明显短于护理Ⅰ组(p<0.05)。见表1。
2.2评价2组康复优良率
护理Ⅱ组康复优良率97.06%,明显高于护理Ⅰ组(p<0.05)。见表2。
3.讨论
临床研究证明,腰椎管狭窄症病人多伴随腰腿痛及间歇性跛行等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针对腰椎管狭窄症病人,保守治疗没有效果的情况下,临床多采用减压术、融合术等手术方法治疗[3],以消除病灶。但任何手术操作都具有一定的风险,应重视护理干预服务工作,以加快术后康复进程,改善预后。
护理干预是一种现代新型护理模式[4]。具体而言,一方面,通过疼痛教育护理,引导病人正确认识病情,避免过度紧张;另一方面,通过心理护理,疏导病人的情绪,提高早日康复的信心;其三,通过生活护理,促使病人病情快速向好的方面发展,缩短住院时间。本研究显示,采用护理干预的病人平均住院时间、康复优良率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p<0.05),证明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更好,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倩男,赵媛.优质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管狭窄症行椎间孔镜术后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07):96-98.
[2]苏桂娣.全面护理干预联合电脑中频治疗仪对腰椎管狭窄患者康复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9,32(21):146-147.
[3]曾喆,郭淑梅.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腰椎管狭窄症椎板减压术后患者VAS疼痛评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8):221-222.
[4]雷燕,司誉豪.护理干预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康复积极性及生活质量评价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6,42(14):1638-1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