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9期   作者:艾文
[导读] 水土流失问题是当前全世界的环境问题,我国对于该问题更是投入
        摘要:水土流失问题是当前全世界的环境问题,我国对于该问题更是投入了较高的关注度。水土流失严重不仅仅会导致生态失调、土壤退化,还会造成农业生产环境恶化,作物产量大幅度下降。因此文章在简要分析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治理;重要性
        水土流失问题一直是我国严重的自然环境问题,全世界范围之内也是严重的环境问题。我国的水土流失面积正在逐年增长,尤其是坡地水土流失。坡地水土流失严重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甚至导致自然灾害产生,威胁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同时影响水资源的使用。所以,我们必须找到能够有效遏制水土流失的方法策略,改善自然环境。
1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概述
        1.1 水土流失的概念
        水土流失指的是,由于水力和重力的影响导致土壤被水侵蚀、分散、破坏、搬运、分离、沉积。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土资源,但是随着近年来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水土流失问题愈加严重,据统计调查,全世界范围内每年的土地侵蚀面积已经超过了 700 万 hm2。我国的水土流失问题也十分严重,其主要特点包括:水土流失范围广,通过遥感调查发现,我国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水土流失面积占据整个国家土地面积的 37%,坡耕地水土流失面积占据总耕地面积的 39%,尤其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我国的水土流失面积非常大,同时还伴随着干旱、荒漠、贫瘠、石漠化的变化;水土流失形式多样,我国的水土流失形式有多种,出现原因比较复杂,例如水力、风力、冻融、重力侵蚀等等。
        1.2 水土保持的概念
        水土保持,指的是防治水土流失,改良水土资源,合理利用山区丘陵等地带的水土资源,提升这些土地的使用效率,并在充分利用的过程中挖掘其中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价值。
2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的作用
        2.1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
        水土流失会降低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很多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自然灾害出现的概率也在不断的增加。水土保持工作能够提高土壤入渗能力,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通过建设水库,能够减轻洪水对于河道的破坏,能够削峰调流。水土保持工作能够通过减少地表径流以及泥沙的流失量,拦截泥沙、储存泥沙,降低泥石流灾害以及山洪灾害的发生几率。
        2.2调节局部气候
        有效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不仅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还能够使植被更加茂盛。在植被密度提高的过程中局部地区的温度就会降低,湿度也能够增加,昼夜温差也会减小。这些都是因为植被数量在不断地提升植物的光合作用影响所致的。这样,局部气候的改善,能够促进植被的快速生长,形成良性循环。生物种类和种群也能够得到进一步丰富,使生态系统更加的平衡。此外,采取挖条沟措施能够解决土壤存在的板结问题,提升地表的拦沙蓄水能力。土壤的蓄水功能提升,植被在生长过程中就会拥有更充足的水分,在生长过程中利用自己的根部牢牢抓紧土地,使其起到稳固土壤的效果。
        2.3构建立体化治理模式
        水土保持工作,通过采取小型水库、湿地保护等不同的技术,能够对上游的淤泥进行拦截,使下游的水量得以储存。由于淤泥不能长期储存,且坝体在下游的灌溉能力比较弱,如果不及时清理,淤泥面积可能会越来越大。因此建立拦河闸坝系体系能够有效地拦截淤泥,还能够进行水土的协调工作,在实现拦、排、灌等多种立体化的治理模式。


        2.4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水土保持能够调整土壤的孔隙,提升土壤的通气度以及排水能力,使土壤的肥力得以保持,内部的有机质含量也得到了提升,能够快速为植物补充养分。土壤作为动植物生长繁衍的载体,其内部微生物数量不断增加,能够使动植物快速的生长。这个过程能够提升土壤的理化性质,促进生态环境的快速恢复。一些研究表明,水土保持较好的土壤内部的真菌纤维分解菌等的数量比一般的人工林更多。
        2.5促进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水土保持措施能够改善水质,使水环境的污染程度得到有效降低。在进行区域水资源保护的过程中还能够提升水资源的价值。如果水资源比较充足,那么当地的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多个行业的发展也会更加的有利。调查研究发现,如果水土保持措施采取得较好,那么土壤的含水量就能够达到50%。这能够促进农业的发展,能够为农作物提供更加充足的水源。农作物在茁壮成长过程中又能对水土保持起到辅助作用。这个过程土壤的保土能力、蓄水能力以及内部环境都能得到改善,土地就能够提升抗旱能力,作物也能更好地生长。
        2.6推动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发展
        近年来,人们不断进行水土保持研究,从原来的栽树种草转换成了水土资源的综合治理。这个过程中土地的生产力水平在不断的提高,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也得到充分提升。水土保持工作在开展过程中要考虑地质水文气候等方面,采取拦幕降水方法,把地表水逐步地引到深层次的土壤之中,在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地区就能为植被提供更加充足的水分,有效避免暴雨的冲刷导致土壤大面积的流失,减少了自然灾害的发生几率,以及减缓了江河流的淤泥堵塞。
3 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
        3.1 人工种植牧草
        有研究发现,对比豆科牧草,禾本科牧草更适合应用于水土流失防治。研究中专家学者对比了冰草、老芒麦、披碱草、草地雀麦几种禾本科牧草的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发现:冰草使用效果较差,基本无法进行水土流失防治;老芒麦能够起到较好的土壤侵蚀防治效果,但是年径流量比较大;披碱草虽然覆盖度和密度比较高,但是容易倒伏,容易生病,耐湿耐热的能力比较差;草地雀麦具有较好的水土流失防治能力,能够较快适应环境,实际应用效果较好。草地雀麦在自然降雨条件下种植,通过对试验区进行坡面水土流失监测,发现保水能力能够达到 96%,固土能力能够达到 99%,种植该牧草以后能够有效降低地表径流,减少雨水的冲刷,防治水土流失效果非常好。坡地水土流失问题受到坡度的影响较为严重,对比坡度 15°和 25°的坡地,同样种植草地雀麦,25°的坡地水土流失显著高于 15°的坡地,但是不同坡度的坡地保水和固土能力均能够达到 90% 以上,所以坡度对于草地雀麦的影响是比较小的。
        3.2 突出水土保持监管
        近年来,云南省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把云南建成生态文明排头兵的要求,按照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牢牢牵住水土保持监测这个“牛鼻子”,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理清工作思路,强化责任担当,狠抓措施落实,强化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一是健全制度体系。健全水土保持方案承诺、区域评估等制度。制定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三色“评价管理办法。根据项目情况采取审批与核准制,加强过程监管,确保生产建设工程项目的水土保持措施落实到位。二是健全责任体系。开展水土保持履职情况逐级督查,确保监管责任落实到位。三是健全支撑保障体系。建立水土流失监测系统,对全区进行水土流失监测并定期公告水土流失动态,开展全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推进监测点优化布局。抓好人为水土流失卫星遥感常态化监管,组织开展覆盖全区范围的生产建设活动卫星遥感监管,各地根据情况加密监管,确保人为水土流失违法违规行为都能及时发现并依法查处。
        总之,应当正确的认识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这二者的内在联系。通过一系列措施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有效提升植被的覆盖率,改善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从而降低自然灾害的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刘功纯.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0(05)
[2]郭世萍.防护林水土保持的现状及改进措施[J].现代园艺,2020,43(09)
[3]高二鹏.南方崩岗区铁路工程弃渣场水土保持防治措施研究[J].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2020,10(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