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分析了公路工程路面垫层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分别从垫层施工技术的质量要求、施工要求、材料要求对公路工程路面垫层施工技术标准进行了探讨,并阐述了路面垫层施工的施工方法,强调了整体管控机制建立健全对路面垫层施工质量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公路工程;路面垫层;质量
前言
路面垫层施工技术对于公路工程质量的控制有着重要作用,其作为公路施工体系结构的重要环节,对保证公路参数稳定性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公路工程整体管理中,结合施工进度、材料特性、工程管理信息,健全相应处理机制,确保公路垫层工作的质量极其关键。
1.垫层简述
作为特殊要求的公路常用的垫层施工技术,主要发挥作用的就是垫层。通过垫层可以实现公路稳定,保证公路使用后路面的安全。就该施工技术来看,可以从施工材料的不同将该施工技术分为两种,分别是沙砾垫层与碎石垫层。碎石垫层也可根据设计级配(通常情况下,级配碎石垫层的材料会排列更加细密,质量也会更好) 分为两种,一种是未级配碎石垫层(这种技术多应用于对质量要求较低的公路) 与级配碎石垫层(多用于质量要求较高的公路) 。至于两种材料技术的选择需要根据公路底基层材料来进行选择,尽量保证两者的一致即可。同时,还要保证垫层材料的抗剪强度和弹性模量达到施工要求,如此方能保证道路变形的问题和坑槽的发生频率降低。最后,保证道路的透水性,保证公路路面的水稳定。
2.公路工程路面垫层施工技术标准
2.1 垫层施工技术质量要求
质量标准是满足工程整体稳定性的基本前提,公路工程垫层施工技术的开展首先应该满足相应的标准要求,确保垫层施工的基本稳定性,继而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质量提升措施,优化工程稳定性。工程管理负责人以及相关技术人员应该熟知公路垫层技术的标准要求,在开展工作过程中,从工程整体到具体施工环节,由上及下管控垫层施工执行标准的力度,确保垫层施工技术的质量要求。
公路工程垫层施工中,施工管理者应该重视路面弹性,结合具体应用设计以及整体参数结构完整性,建立公路投用后相关的车辆载荷、公路维护、应急处理等系统化处理及控制机制。从而提升公路工程的稳定性以及施工质量。除此之外,公路垫层技术还应结合公路其他特性进行调整,使其更好的符合道路的实际需求。例如: 垫层结构具备一定排水性,保证大雨天气公路不会因为缺少排水系统长期积水导致路面垫层软化,甚至出现沉陷坍塌等问题,影响到公路的常规化使用。因此结合公路特性提升路面垫层施工的渗水效果对公路工程的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2.2 公路工程路面垫层施工技术施工要求
公路工程整体技术模型的稳定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系统化的管理措施以及施工机制的践行程度。只有施工模型与施工要求相对应,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众所周知,公路工程中的大部分施工材料主要用于垫层施工中的公路路面碾压操作中,所以要重视公路碾压阶段的施工要求。具体要求针对不同参数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1) 所用材料在使用时必须保证充分并且均匀的搅拌。这就要求相关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加强监督,对整个搅拌过程的物料参数进行有效分析。除此之外,应该就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机制以及质量控制措施,从而确保拌合过程符合相应施工要求,提高垫层施工工程质量。
2) 下承层标高参数是垫层施工的关键参数之一,其对提升公路路面垫层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标高参数发生问题直接导致路面结构层厚度不一致,进而影响工程质量,公路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将会大大降低。标高参数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进行工程整体控制及调整,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素质以及责任心能够有效杜绝严重后果发生。
3) 在公路垫层施工中应该关注路面的平整度,路面的平整度直接取决于垫层工作的完善程度。
一旦路面平整度出现缺陷( 台阶、凹凸不平等) ,将会严重制约路面施工的进一步开展。因此,在垫层碾压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施工需要,建立并优化相应的施工管理制度,在机制健全的基础上保证材料的处理效果,为路面施工的整体有效率进行奠定基础。
2.3 公路工程路面垫层施工技术材料要求
为了确保管理机制以及控制措施的稳定性,建立健全工程整体的处理机制以及控制措施,在垫层施工材料的选择时,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际需求对遇到的问题整体集中处理。首先,管理工作人员以及相关技术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对工程管理相关内容、整体参数配置进行优化,并且在此基础上构建系统化处理机制。只有这样公路垫层施工的各项检测指标才能符合标准,整体结构具有实用的强度和弹性。在公路投用之后,有效减少因正常车辆流通造成的车辙印以及减少后期对公路进行维护的成本,具有客观的实际作用。除此之外,保证垫层技术匹配良好的级配,从最根本上控制材料的质量,并将优秀的工作模型转化成平常的施工工序,既能提高公路工程垫层施工的工作质量,也能提高管理效果及施工效率。
3.公路工程路面垫层施工方法
公路工程路面垫层技术应用于具体工程当中,工程负责人应该从项目整体出发,做好项目的质量控制以及相关问题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得项目的管控机制符合相关标准。
1) 路面垫层工作的开展要严格按照标准化的工序进行,除了要高度重视级配材料的运输,也要对处理效果的稳定性进行关注。这就要求垫层施工工序中的相关操作技术人员熟知运输操作的工序,遵循工程管理机制以及注意运输模型中的参数控制。例如相关级配材料在运输质量达到 15. 0 t 以上时,运输模型应该提供能够遮雨保温的篷布。减少级配材料在运输过程中的成分流失以及保证材料不会受温度影响改变材料特性。运输过程中应该着重注意材料的均匀分布,对水分含量进行进一步监督,从而整体提升垫层碾压作业工序的稳定性。
2) 垫层施工开始前,应确保路基路桥结构的整洁,对整体结构进行集中清理。公路工程管理机制的建立过程中,必须保证工艺模版符合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垫层施工质量以及实际效果的完整性。针对施工材料(普通材料、级配材料) 的摊铺工作,应该进行深入分析,就摊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集中处理。垫层施工过程中的路面洒水处理,保证不影响其清洁度,且符合相应的工艺标准。在解决公路垫层平整度控制问题时,技术人员应该重点关注路面摊铺材料的均匀性,通过反复摊铺均匀性的提高来杜绝路面坑洼现象的发生,从而提升垫层施工环节的施工质量。
3) 挂线操作在整个公路工程垫层施工中作用也很关键,其对公路垫层施工的可靠性影响显著。在道路垫层施工过程中,应该关注其抗剪强度以及公路负压工作的施工质量,严格按照相关施工标准、要求,最大限度内减少施工的预估损失。
除了上面提到的几点,公路工程垫层施工技术应用时,要注意人工和机械的匹配度,注意提高机械操作人员素质,减少操作人员的失误,做好施工过程清洁处理工作以及水分疏导控制。在机械应用方面,应该注意操作模型与公路建设施工质量标准的一致性。值得重申的是,工程施工的重中之重就是从整体出发,建立健全管理以及控制机制,提升工程进度以及工程质量。相关技术人员应该从自身出发,学习先进技术,培养个人综合素质。只有这样,公路工程垫层技术施工效果才能更好的符合公路设计的预期标准。
结束语:
严格按照公路工程路面垫层技术标准进行施工的质量控制,注意结合项目实际对工程管理以及施工质量不断优化,才能确保工程整体的稳定性。除此之外,从整体建立健全工程的管理以及问题处理机制,提高管理人员以及相关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公路工程路面垫层施工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润平.探讨路面垫层施工技术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实施要点[J]. 中国科技纵横,2018,55( 17) : 123,125.
[2] 楼中恺.浅谈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及对策[A].2016 年烟台公路学会烟台公路建设与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2018: 117-118.
[3] 王荣金,王建修,左连华,等.浅谈公路工程施工中路面垫层的施工技术[J]. 科技与企业,2015,23( 12) :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