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我国的交通运输事业正在飞速发展,我省许多地区为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均开始加速公路建设、加宽原有公路。但是,有些路段在通车后不久,就出现各种各样的病害问题,如路基翻浆、路基变形、边坡失稳等,对此必须及时采取相应的病害治理措施,从而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
引言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体现了道路运输系统对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只有道路通畅了,才能够不断整合地区内外资源,实行走出去和引进来的策略,获得更好的发展。我国每年会投入很多财政资金用来铺设公路,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很多技术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施工的进度,导致企业的施工效率很低,同时影响企业的利润,本文重点分析了公路常见的质量通病,以及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1 路基路面病害分析
1.1路面出现坑槽
公路在建设完成之后,随着各种干扰对公路的冲击导致公路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大大降低,同时外界因素时间对于路面的影响就会导致路面出现各种坑槽,从而使得道路运行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第一个影响因素是温度和材料。因为在进行道路施工的时候要求混凝土需要有很高的凝固强度。这种高强度的混凝土需要混凝土的配比要很合理。一般的做法是要选用特定的水泥,然后使用把砂石进行过滤处理,然后再进行混合,这样就可以大大强化混凝土的固定作用。
1.2浅析路基变形下沉
路基变形主要由高填方段、半填方段和半开挖段引起。主要原因可分为两类:1)道路施工阶段路基抗压强度不足,所用材料不符合工程标准。2)公路项目投入使用后,不注重道路的养护管理。大量超载车辆造成路基变形。路基沉降通常发生在软土地段。这是因为软土中含水量很大,承载力有限。在大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段尤其容易发生。下沉现象。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公路工程软土地段施工不当和不规范造成路基下沉。此外,路面一旦生病,也容易蔓延,导致路基下沉。如果路面病害不存在,及时修复,当它被大型载货车辆碾压时,很容易形成大面积下沉。
1.3公路路面开裂
开裂是当前公路路面最为常见的病害形式之一,路面出现裂缝后将直接对公路耐久性造成影响。在缺乏合理控制措施的情况下,裂缝将持续扩大,产生明显的安全隐患。引发路面裂缝的成因主要有: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降,使得路基平整度欠佳,受张力等因素的影响,逐步形成裂缝;温度不均产生裂缝,这一现象在我国北方地区尤为常见,由于施工过程中现场温度偏低,而所用的混合料温度相对较高,二者存在明显温差时极容易导致路面出现裂缝。
1.4公路路面出现坑槽
基于对大量工程实例的分析,总结出公路路面坑槽的成因主要有:1.沥青路面施工中未控制好孔隙率,该值过大时将会出现雨水深入孔隙的现象,不利于骨料与沥青的有效结合,部分情况下,甚至出现沥青集料与沥青彼此分离的情况,加之车辆荷载等因素的影响,最终形成坑槽。2.缺乏合理的沥青混合料配比,经施工后路面质量达不到工程标准。事实上,任何一种集料用量都要得到严格控制,一旦某一项指标未满足要求,均会出现沥青混合物强度不足的问题。
1.5边坡滑坡和塌方
在公路工程路基病害中,边坡滑塌最为常见,以边坡的土质、破坏规模、破坏原因等为依据可分为滑坡和塌方。在重力作用下,部分土壤沿着滑动面出现滑动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滑坡,主要发生原因是地质条件差;塌方则主要是因为施工不当,造成土质边坡向下移动。
2 公路路基、路面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2.1公路路面不平的防治措施
合理控制公路基层平整度,当施工区域含大量稳定土时,可在平土机的支持下将其压平;若施工区域基层含有大量的碎石,需选择性能更强的压路机。为全面确保公路平整度,需从源头上做好控制工作,即选择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在后续各环节则要注重对沥青温度、孔隙率等参数的控制。
2.2科学选择路基填料
在道路工程中所运用的填充料,应当尽量选择具有良好稳定性、耐磨性的路基填料。例如选取细度模数为2.5以上,并且坚硬耐磨的施工材料,如中粗砂、碎石、洁净无杂质的水等,在施工的过程中,还需要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用以加强对于路基填土的稳定性处理,在施工过程中注意严格遵守《公路路基施工规范》相关要求。
2.3采用新型塑料土工隔栅
新型塑料土工隔栅具有耐腐蚀性强、抗老化性强、温度适应范围广、重量轻、安装简易等优点,具体操作是在路基黄土中,夹铺新型塑料土工隔栅,因受到外力作用,网孔中的土柱会嵌锁闭合,同时又相互影响,土体进入网孔所产生的张力会使路基施工填土均匀压实,并促使动荷载向周边传递,而网孔中的土柱由于受到区域限制,会使填土颗粒的自由运动受到限制,改变填土的受力状态,使隔栅在公路路基土体中发挥加筋网格骨架的作用,从而减少路基沉陷的发生。
2.4高强度塑料土工格栅
高强度塑料土工格栅为新型土工原料,它具有很高的强度,有较好的尺寸稳定性、不容易被腐蚀、很大的适应温度范围、良好的老化性能、重量不大、易于搬运,安装方便等特点。因为新型塑料土工格栅具有上文所述的特点,在公路路基填筑期间把它填筑于路基之内,能达到防止软土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的效果,使路基在沉陷期间实现连续过渡的作用。其机理是因为塑料格栅夹铺在路基黄土中,在外力的影响下,网孔中的土柱构成嵌锁闭合又互相作用的群体,这种单元区域限制对填土颗粒的自由运动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使填土的受力状态发生变化,土体塞入网孔后生成的张力有助于路基施工的填土压实均匀和动荷载向周边的传递。如此一来就会增强路基的承载能力,降低包括沉陷在内的病害出现的次数,格栅在路基土中达到了加筋网格骨架的效果。
2.5边坡防护与加固治理措施
路基边坡防护和加固包括植物防护、工程防护、柔性支护和防护、综合防护等等。植物防护也就是说在边坡上种植草或者植树,以降低边坡上的水流速度,运用植物根系加固边坡表层土壤以降低冲刷,从而实现保护边坡的效果。植物防护不仅能美化公路环境,协调边坡的湿温,具有固结和稳定边坡的效果,而且又非常简单、经济。通常情况下,防护工程应首先考虑植物防护,当然其土壤一定符合植物生长的需求,况且边坡又非常平缓,坡高小。在高速公路上,一般用植草、铺草皮和植树等来作为植物防护。工程防护大多是对不符合植物生长的土质填、挖方边坡或者风化比较厉害、节理发育的岩石路基边坡和碎(砾)石土的挖方边坡等等而言的,运用工程防护的方法就是设置人工构造物防护。工程防护有很多种,主要包括护面墙防护、土工合成材料防护、干砌片石防护、锚杆防护、水泥混凝土预制块防护、挡土墙以及浆砌片石防护等。
结束语:
在公路的使用过程中,最常见的路基病害包含边坡坍塌、路基变形、路基沉陷等,为了减少和最大限度的避免路基病害的发生,可以在病害现象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和治理,减小路基病害的作用力,提高公路的安全性,为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提供必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罗秋福.公路路基压实质量通病及防治[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4).
[2]解翔.公路路基路面质量的技术探讨[J].山西建筑,2017,43(9)143-144.
[3]宋万里.对新形势下公路施工中特殊路基处理措施探讨.交通建设与管理,2013,7(6):117-118.
[4]韦厉枚,何润喜.特殊路基的工程质量问题和防治分析[J].公路工程与运输,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