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谢旻雯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9期   作者:谢旻雯
[导读]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贯穿于工程建设施工的各个阶段中,
        摘要: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贯穿于工程建设施工的各个阶段中,是工程建设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部分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来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建筑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分析
 
一、正确处理质量和工期与造价之间的关系
        在建筑工程的建设阶段,针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需要科学的组织施工,正确处理工程造价与施工工期和施工质量之间存在的辩证关系,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综合经济效益。
        施工质量和施工工期以及工程造价这三部分是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主要目标,这三个目标之间是相互矛盾且相互协调的,其中,某个目标发生明显变化,都会引起其他两个目标发生变化,并受到不同程度地影响制约。
        在招投标阶段,需要在满足合理工期和组织设计的情况下选择更有竞争力的施工单位,是实现工程施工目标的根本前提。而在施工阶段,如果由于建设单位的特殊原因需要对工期进行调整,通过有效地缩短建筑工程的施工工期,能够降低施工企业的经济成本投入,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的安装施工费用。但是,如果采用赶工的方式来缩短施工工期,便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甚至会采用新型材料和特殊技术工艺,也会增加成本投入,反而导致建筑工程造价明显增加。
二、时刻关注建筑行业市场的价格波动
        在建筑工程合同中,常常有约定可以在过程中对于主材单价进行调整的情况,如钢筋材料、混凝土材料、人工费用等。因此,在工程造价预算编制时,要结合当时行业市场中标记的价格,通过对这些价格进行全面化的采集和分析,判断其是否会出现大幅度的波动现象,并在合同中针对这部分内容作出标记。如果有重大市场波动需要提前评估,在过程付款时也能有一个充足的准备。
        另外,对于建筑工程合同内约定不可以补差的材料,也要及时的关注行业市场中是否存在重大的市场价格波动,或者某种施工材料是否存在供应不上的情况。针对这些供应不上的施工材料,要及时选择质量有保证且价格合理的进行替换,从而避免因施工材料价格变化而影响工程造价,无法保证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进度。
        如:2017年12月苏州造价信息网曾发出价格预警,提醒钢筋及水泥制品(含混凝土)存在大幅且无规律上涨。如在此阶段及时统计并计算必要的进场材料数量,不仅能对2017年年底的付款有一个较为合理的预判,还对最终结算时施工单位可能提出的材料涨价索赔/买不到材料产生的延期索赔有一个合理评估和预判,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扯皮。
三、规范施工合同且严格落实合同中的条款
        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与合同内的方案要求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建筑基础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更要引起建设单位的关注和重视。合同对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建设单位的工程造价管理人员,需要充分的理解和熟悉工程合同中的各个条款内容。
        在招投标阶段,需要在满足合理工期和组织设计的情况下选择更有竞争力的施工单位,是实现工程施工目标的根本前提。如果合同内有描述不清的地方,则可能会导致在施工阶段出现各种扯皮的问题,不仅无法保证施工质量,甚至会造成成本投入增加,无法按照预期时间完成施工,给建筑工程的安全埋下了严重隐患,直接影响到工程的经济效益。
        其次,在施工阶段也需要严格落实合同条款。在投标阶段,常存在施工单位为求中标而采取不平衡报价的情况,导致在施工阶段发生设计变更时,施工单位可能有由于单价过低而无法得到充分的利润。此时就需要防止施工单位在没有设计变更的情况下偷偷修改施工方案(降低成本)而导致品质的降低,或重新提交新做法以获得重新核价的情况。


        如:建设单位在合同文本中明确要求了现场完工后施工单位须安排人员用夹板等进行必要的成品保护工作且费用包干。而如果现场管理人员对于前述内容不甚了解,可能会让施工单位换用薄膜等其他材料进行成品保护,从而导致施工品质降低、已完工成品被破坏的风险。甚至有些施工单位会提出将此项保护内容以技术核定单的形式提报费用申请(作为变更加帐),从而让施工单位获得了更多的经济利润。
        因此,只有熟悉合同文本,才能有效利用工程合同条款解决工程造价方面存在的纠纷问题,通过全面履约来避免索赔问题的发生。同时,如果施工单位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相关工程合同中的相关条款义务时,也可以向施工单位提出相应的经济索赔,从而有效减少自身的经济损失,降低工程造价的实际投入。
四、严格控制工程变更
        设计变更是整个工程中关键的一环。最理想的情况,是将设计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如果实际在施工阶段发生了变更,也要尽最大限度将设计变更提前,这样才能够将工程变更带来的经济损失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降低其经济成本投入带来的损失。在施工前期,可以通过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区域的实地勘察工作、施工设计图纸会审等方式避免工程施工中出现一些不必要的返工现象。
        其次,在每次变更后,需要先对工程造价变化进行分析再进行施工。在出现设计变更之后首先要对工程造价进行预先评估,尤其是经济成本投入较大的设计变更情况进行重点分析,防止整个工程设计中大面积采用非常规化或市场供应较小的施工材料导致的超概算现象,在满足设计标准的情况下尽量实现工程设计的优化。造价工程师需要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进行全面跟踪分析,并通过对经济技术变更情况,及时进行经济技术的对比分析,并进行科学预测。同时,针对工程变更现象,需要在变更期间预留充足的签证费用,避免后期因工程施工变更而导致经济成本投入增加。
        最后,对于签证的把控也是变更控制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而现场签证工作是建筑工程建设施工中的经常性工作,大部分建筑工程由于施工现场签证缺少严肃性,给建筑工程竣工阶段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麻烦,甚至给建设单位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这方面存在的教训是非常多的。严格施工现场签证管理工作,需要工程技术人员与工程经济人员进行协调配合工作,不仅要做到随做随签,还需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签证工作需要达到量化要求,签量是需要有明细计算式和相关图形。同时还需要现场人员充分考虑是否属于无法用实物工作量计量的情况,而不是一味确认施工单位的点工工日数量。第二,签证内容需要做到与实际相符合,清楚签证事项的相关来源;第三,签证内容不能与工程合同之间相互抵触,不可以超过签证实际范围。
五、加强主动控制来减少工程索赔事件发生
        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需要加强主动控制工作的开展,减少工程不必要的索赔事件的发生。针对建筑工程中发生的索赔事件而言,在处理时需要始终按照工程合同办事,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对工程双方产生不利影响,保证建筑工程建设施工的有序进行,在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控制经济成本投入。如:针对如新冠疫情的不可抗力或突发事件,造价人员不仅需要时刻关注政府出台的相关规范和合同处理意见外,还需要主动收集相关现场的资料,从而将其带来的不良影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保证经济成本投入的科学性。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经济成本投入的控制,就是利用技术方法和经济手段以及法律手段,来解决建筑工程建设施工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经济问题、技术问题、经营问题、管理问题等等,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增强建筑企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羽.浅谈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02):220-221.
[2]马晓辉.浅谈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04(004):206-206.
[3]孙静.浅谈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C]//2018年9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2018.
[4]刘玉娟.浅谈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J].城市建设,2010(028):155-156.
[5]孟繁丽.浅谈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35):057-0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