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地基加固技术的分析谭敏强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9期   作者:谭敏强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带动了现代科技的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带动了现代科技的发展。同时,建筑技术水平也在直线上升,在建筑中,土木工程至关重要,土木工程技术也在不断完善与改进中。对土木工程建设质量以及房屋承载能力而言,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地基加固技术直接对其作用。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地基加固技术,以提升房屋承载能力,保障房屋建筑质量,促进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基于此,文章详细分析了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地基加固技术。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地基加固技术
       
       
        前言:我国的建筑业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得以快速发展。建筑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土木工程建设中,结构与地基加固技术的运用,是非常关键的,结构设计与地基加固技术可高效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同时有利于保障人们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基于此,文章首先详细分析了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然后简要阐明了地基加固技术,以期为相关同行业者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1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要点
        1.1传力设计须简单化
        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而言,另一个重点设计是传力设计。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要提前做好规划,在进行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传力设计对钢筋混凝土设计质量的影响。为了有效避免建筑结构因外力而倒塌,必须积极设计简单的传力方式,在最简单的方法中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承载能力,传力设计路线的传递应尽可能短,使工作效率高,消耗品可最大限度地减少。除此之外,在同一高度上,受层力小于八层、高度小于二十四米的一般民用框架和框架抗震建筑物,不能进行验算天然地基和地基的抗震承载力。因此,有必要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的考察钢筋混凝土设计,充分了解实际施工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钢筋混凝土的设计工作顺利进行,在保证传力设计简便的前提下,有效地促进了人员专业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1.2优化结构计算方法
        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优化设计的关键,在于工程结构计算分析方法的优化。⑴优化结构体系的选择,主要是对经济合理的结构型式和剪力墙的布置形式,以及柱网尺寸进行确定。⑵对结构构件进行了优化设计,在这几个方面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再对经济合理的构件截面尺寸和混凝土钢筋加固量,以及混凝土强度等级进行确定。在传统设计中,基于经验假设确定构件的结构体系和截面尺寸,然后进行分析和计算,以检验规范是否满足,它是一种被动的设计方法。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化设计需要首先考虑如果目的不同,则分析方法就不同。在初始假设之后,需要根据一定的方法反复地对优化设计进行分析和调整,以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化设计接近最优设计。通常在传统设计中,由经验来确定构件的尺寸,然后进行强度校核。当优化设计时,再根据不同构件的布置以及不同截面的尺寸进行配筋计算,并进行经济比较,确定截面的最优布局和尺寸。例如,除了角钢外,中跨的悬臂梁可以被截断,节省了钢筋,便于施工。
        1.3优化设计参数取值
        为了获得良好的优化结果,要优化设计参数取值。根据具体情况和住宅设计标准,应对各功能空间的二次装修荷载进行充分合理地考虑。在计算墙体荷载时,应对墙体的高度、长度和开度进行考虑,对墙体的高度取值,应从钢筋混凝土梁板的高度中扣除,对于墙体的长度取值,应从钢筋混凝土墙柱的长度中扣除,还应对洞口的面积进行扣除。等效荷载取值应作为消防车等荷载。根据实际使用功能,合理取值确定楼面活荷载,根据规范考虑楼面活荷载的降低。对抗震设防烈度和场地类别进行正确取用,对风荷载系数以及风荷载标准值进行合理确定,并对风荷载的类型系数进行确定要利用风洞试验确定。负荷的分项系数是根据不同的计算内容、不同的负荷组合进行选择的。当从上部结构到地基的荷载为设计值时,在进行基础设计时,设计值应转换为标准值。
        2地基加固技术要点
        2.1强夯法
        ⑴测量定位。

依据试夯时确认的夯点布置图,地基基础施工单位进行逐一测量放置夯点。一定要保障测量定位的精准性,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强夯法施工的具体效果。⑵通过推土机进行两遍预压后实施对场地的整平,结束后再测量场标高,并确认布置的夯点是否同测量放线的确定点相符合。如有较高的地下水位,则需要结合施工现场实况,采用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亦或是将0.5-2m厚的中砂铺设在基础表面,垫层使用砂石或粗砂,避免设备出现下陷情况。然后,开展分段施工,强夯由缘向中央开展,并从基础的一边到另一边开展。每当结束一次,使用推土机将场地整平,之后防线定位同时进行下一轮的夯击工作。在加固强夯法时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要秉持着先深后浅的原则,即先深层土再中层土,最后表层土的顺序开展加固。完成最后一次强夯后,还需要应用小夯锤实施一次满夯。⑶夯击地基基础时,需要对一些有关注意事项加以明确,如,夯击是要将试夯明确的强夯参数开展;夯击位置要具备一定的精准性;落锤一定要保持平衡;要第一时间排除夯击坑内的积水;夯击期间遇到含水量较大的地段,应先铺设砂石后再夯击;每次夯实完成后,坑内应填满新的或周围的土壤,然后进行下一轮夯实。
        2.2注浆法
        ⑴派设专业人士如实记录现场钻孔记录表上的数据。⑵为了避免浆液上冒,硅化加固的土层应保持1m厚,不得加固。如有必要,应夯实石灰土层或填料。⑶在灌浆方法中,应注意灌浆液的压力范围。通常而言,灌浆液的压力范围开始、结束时分别为0.2-0.4MPa、0.8-1.0MPa。⑷土的加固,通常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来进行的,但倘若随着深度的增加,土的渗透系数随之增大,则土的加固需要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来进行。一旦邻近土层的土壤质量存在差异,则必须先对渗透系数较大的土层进行加固。⑸定期抽查灌浆配比、灌浆孔位、灌浆顺序、灌浆孔径、灌浆孔深及灌浆过程压力值等,抽查其是否与实际指标相符,待结果出来时,与记录人员进行核对并记录。⑹及时在孔位平面图上标注灌浆孔位日期,防止漏浆。⑺在灌浆过程中,若发生地面变形、邻近房屋建筑变形,应立刻将施工停止,研究其变形的原因,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3预压法
        在建筑工程中处理地基缺陷的方法还有预压法,包含真空预压法和堆载预压法,对于具有饱和黏性土地基的淤泥质土、淤泥和冲填土情况较为适用。在地基基础施工前期,模拟地基施工现场的荷载,进行堆载预压,来达到地基土固结沉降的目的。痛殴地基土的固结,可以有效提升建筑工程中地基的承载力。设置的预压荷载要与建筑物荷载保持一致或者大于建筑物荷载,可以加速地基的压缩过程。天然地基堆载预压和塑料排水板或砂井地基堆载预压是堆载预压法的两种方法。当地基软土层厚度小于4m时,采用天然地基堆载预压法处理;当地基软土层厚度超过4m时,就可以采用塑料排水板或砂井等竖井排水预压法来加速地基的预压过程。
        结束语:
        总的来说,目前土木工程的地位越来越高,使建筑工程具备较高的质量也是相关人员应当重视的问题,因此,相关的设计人员要对结构加固技术和地基加固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完善,以提高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进而满足人们高质量的需求。随着现代建筑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工艺的发展、新材料的使用,结构加固手段也会越来越多元化,将为设计和施工人员提供更广泛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杨春梅.关于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论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7).
        [2]宋士忠.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关键点分析[J].河南建材,2016, 2(15):97-98.
        [3]王宇.探讨钢筋混凝土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关键点[J].城市地理, 2014(14):108-108.
        [4]钱启军.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探讨.工业设计,2014(2):106.
        [5]艾立富.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分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36):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