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建筑行业迎来改革春风,在当前的社会中,建筑工程已经与人们的生活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现实情况中,只有积极做好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保证每个施工环节的合理和规范,才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本文针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关键词: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引言
在现阶段的发展条件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且城市化程度稳步提高。作为城市化发展的最重要标志之一,建筑物在整个城市化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质量需要得以提高的原因。因为它不仅可以提高中国建筑业的发展水平,而且可以提高中国建筑的总体质量,为人们提供更安全、更舒适的居住空间。
1建筑主体施工技术的相关概念以及应用意义
在目前的建筑施工中,建筑项目的建设特点有这样的表现,由于土地较为紧缺,城市中的高层建筑、大型建筑等项目建设的展开广泛,同时随着建筑设计理念的多元化,在建筑的结构上也呈现出了更多的个性化特色。这种发展的方向,为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无论是对高层建筑还是大型建筑、结构多样性的建筑,建筑主体建设质量的保障,都是项目得以继续进行以及长期应用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技术的研究中,需要对建筑主体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关注。在目前的主体建筑建设中,钢结构、混凝土、钢结构与混凝土混合结构的应用最为常见,要结合建筑项目所在地点的地理条件,根据设计的要求,选择适合的材料进行应用。
2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2.1钢筋工程
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钢筋是不可缺少的一种建筑材料。现代建筑的规模越来越大,对于建筑的强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应用钢筋能够有效的确保建筑的整体强度能够满足建筑施工设计的要求。在进行建筑钢筋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工程的设计内容选择合适的钢筋类型,并且在施工的过程中要选择与钢筋相适宜的混凝土,确保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在进行钢筋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钢筋种类的选择。在进行钢筋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钢筋的种类将会影响到工程的结构强度,因此必须要根据设计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钢筋。此外,在选择的过程中还要综合考虑钢筋的结构比、钢筋的尺寸以及种类等。并且在进行钢筋采购的过程中,对不不同区域使用的不同类型的钢筋应当进行明确的分类,避免在实际的施工中发生误用的情况。(2)选择合适的钢筋连接方式。在进行钢筋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钢筋的连接方式直接影响着钢筋连接的强度,在选择钢筋连接的方式时,需要综合考虑钢筋的受力情况以及钢筋的尺寸等。在实际的施工中,对于22mm以下的钢筋,在连接时一般采用搭接施工的方式进行连接。而对于22mm以上的水平受力钢筋,应当用冷压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除此以外,还要考虑钢筋在建筑中的位置以及接头的具体数量。(3)钢筋的捆扎施工。在进行钢筋的困扎施工时,困扎的距离也会影响到钢筋的强度,在实际的绑扎中,应用最多的便是十字扣,一般而言要求钢筋的困扎施工在模板安装结束之前完成,以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2.2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术
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能够充分地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搅拌站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关于混凝土的强度、粗集料的粒径、外加剂的品种等各种指标也需要进行明确。其中,混凝土工程在开始施工之前还需要进行预拌混凝土的强度试验,在试验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是双向控制的标准,也就是说,供方和需方,都需要按照相应的标准来进行取样试验。
而且,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不管是地下工程,还是地上工程,都采用的是泵送混凝土浇筑的方式。关于混凝土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关于底板混凝土的浇筑。在这里,如果底板铺设了混凝土管道,那么在现实情况中一般采用边浇筑边拆管的方式来进行的。而且,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一般会采用自流斜面分层一次到顶的方法来进行。其中,每一个作业面,都需要分前、中、后三排来对混凝土进行振捣,边浇筑混凝土,边将地板的表面抹平。针对于实际的标高、厚度等数据,还需要利用水准仪来进行定点测平,确保数据合理、准确。并且,在实际工作当中,还需要利用小白线来控制板面的标高,确保表面平整。(2)关于墙体混凝土的浇筑。在浇筑墙体混凝土的过程中,一般都需要从墙体的其中一端开始,采用循环浇筑的方式来进行。而且,关于每一次的混凝土浇筑高度,还应该保持在1200mm及以下。只有等到上一次浇筑的混凝土停止流动时,才能够再次进行浇筑。而且,在混凝土终凝之前,还应该将混凝土的顶部进行拉线抹平,确保没有松散的混凝土。针对某些粘附在钢筋或者是模板上的混凝土浆,需要及时清理干净。(3)关于顶板混凝土的浇筑。与墙体混凝土的浇筑工序一样,顶板混凝土的浇筑也需要从其中一端开始。但是,在浇筑顶板混凝土的过程中,还需要振捣和抹平,采用“赶浆法”的方式来进行浇筑。
2.3模板工程的施工
模板工程的施工,是为了保持混凝土浇筑的稳定性而采取的施工手段。在模板施工中,要注意模板的材料以及模板本身的质量,一旦模板不能够起到预想的支护作用,模板的应用价值就会降低甚至会影响工程的整体建设状况。一般情况下模板施工,要根据不同的混凝土浇筑位置,选择不同的模板材料。对于柱体,通常采用钢质材料;对于构造柱则采用竹木模板;对于梁体和屋面等应采用竹胶板。要点主要体现在模板的支设和拆除上,其中,模板的支设或搭建的过程中,要使低端平齐,防止混凝土出现流失现象。在模板的拆除过程中,最为主要的便是确保混凝土的强度符合工程施工标准,当混凝土强度超过设计强度的一半,则可进行大部分模板的拆除工作,当混凝土强度完全符合标准,且在确保不会使混凝土的边角和棱等受到损伤后,才能将模板进行完全拆除。
2.4砌体工程管理
在进行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过程中,建筑砖体砌筑部分的施工成为砌体工程,在进行砌体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确保两层砖体的错位砌筑,这样能够有效的确保建筑的稳定性与结构强度。在施工的过程中如果发现砖体的结构不完成,砖体上存在孔洞,应当将带有孔洞的位置与建筑砌体的受力面进行垂直放置,以防砌体的整体荷载能力受到影响。在砌体施工的过程中,应当选择水泥作为砌体之间的粘合剂,在砌筑的过程中为了确保粘结的稳定,应当控制好水泥的质量。在砌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雨水的冲刷,否则将会导致砌体施工的稳定性受到影响。
结语
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施工是工程施工中最为重要的环境,其直接影响着建筑的整体施工质量。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一定要制定完善的施工计划,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确保工程主体结构施工的顺利开展。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会涉及到很多不同的专业与技术,对此施工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对现场的管理,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最大程度上确保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献柱.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8(30):42-43.
[2]杨骏,邹玲燕.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9(35):24-25.
[3]周华山.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9(45):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