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设备的广泛使用,雷电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如何科学防雷、经济防雷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对雷电预警与灾害评估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一个基于定点雷电戒备、具有个性化服务功能的雷电戒备服务系统,为雷电防御重点用户提供精准、及时、有效的定点雷电监测与预警服务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城市;防雷监管;雷电隐患;防雷对策
1防雷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防雷监管工作存在诸多难点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防雷服务工作能力与水平显著提升,然而长期以来气象部门防雷监管工作主要依托政府,联合安监等相关部门进行防雷安全大检查。在新形势下,城市气象部门的工作重心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由之前的搞好服务逐渐转变为如何做好管理工作,因此,管理谁、如何进行管理及如何持续、有效地进行管理成为做好管理工作首先面临的重要问题。如何通过有效的管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甚至避免雷电灾害的发生,已经成为当地气象部门防雷减灾改革的重难点问题。
1.2雷电监测设备不完善
我国科研经费多应用于雷电物理及防御应用两大方面,由于城市在雷电监测设备上的投入较少,进而导致该地区仅有一处雷电定位系统,和日益发展的防雷服务市场和对雷电监测预警预报服务的需求不相符。
1.3防雷监管体制不健全
通过调查气象部门机构现状能够得出,当前城市不具备固定的防雷管理机制。特别是市县级气象部门机构与人员配置都与国家改革的需求不相符合,而且监管对象的覆盖面增大,增加为检测与被检测单位,防雷监管的对象较多,且大都分布于各种不同的行业当中,无法与监管人员投入形成一定的比例,进而无法满足管理需求。
1.4执法力量薄弱,监管不到位
城市防雷执法工作人员大都来自于气象学相关专业,其法律知识相对匮乏。同时当地气象局还缺乏专业的气象执法人员队伍,现场开展执法检查与后续安监跟踪处理的能力不高,且与专业执法人员队伍之间存在着明显差距。另外,监管工作人员大都属于行政管理人员,无法清楚地了解与掌握防雷业务。在实际的监管工作当中既要准确辨别检测报告本身数据的真假,又要对被检测单位的制度与检测报告等进行检查。除此之外,城市气象部门无法有力地对检测单位和企业进行监管,而且市县级气象主管机构也不具备有效的法律法规对检测单位和企业进行约束。
2、城市防雷的关注点
2.1城市建筑
高层建筑在城市建设中越来越普遍,也对安全造成了负面影响,许多高大的在建工程、构筑物和机械设备都容易受到雷电的袭击。发生这些事件时,雷电流对流过地表的被袭击物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其电压可高达数百万伏,电流达几十万安培,有可能造成现场人员伤亡、建筑物损坏、配电线路停电及用电设备被击毁甚至燃烧等事故。因此城市建筑群的防雷显得尤为重要。
2.2城市电电路网和通信
建筑因智慧城市发展步伐的加快,雷电对城市电网的破坏不断加大,我国电流电压的稳定性水平较差,再加上波及范围较大和电网的绝缘水平不高,架空线路密度大很容易出现雷电灾害,使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供电设备受损日益加重。随着我国通讯设备建设水平的增强,电路和通讯设备的智能化特点越发突出,其对防雷措施的需求不断增强,传统的防雷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的防雷需求。
2.3城市轨道交通
随着现代化新技术不断地涌现,更多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被应用到轨道交通系统中,为轨道交通运营效率、运行速度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轨道交通全线应用电力驱动、牵引的方式提供车辆动力,多种因素综合起来增加了线路、车辆及车站遭受雷电的概率,更有可能受到直击雷的袭击,在一定程度上对系统的稳定运行产生了不利影响。
3新形势下城市防雷监管的思考
3.1完善防雷安全监管方式
明确防雷行政监管的管理职能和防雷检测等基本业务,对防雷业务布局进行优化,并理顺防雷运营机制,使防雷监管的行政职能与专业服务职能得到充分发挥。进一步完善防雷安全监管制度,按照“两随机一公开”的要求,建立完善防雷监管对象信息库;每年由政府牵头(政府出文件)开展防雷安全大检查。在防雷安全检查中,一般不做具体检测,而以检查防雷检测技术报告和检测机构的检测资质等相关资料为主,对于不合格的企业,按程序完善相关执法手续。在针对防雷检测机构的监督管理,首先要对防雷检测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与考核,以确保其能够获取最新的政策法规及防雷技术规范要求。另外,还要构建监督与责任追究制度,创建优秀的防雷监管执法队伍,联合安监等部门随机抽查检测机构的检测行为,一旦发现问题必须立即进行监督与整改,情况严重的还要将其从检测队伍当中清除,并严格杜绝检测机构出现乱作为、只收钱不服务等现象,以此强化防雷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3.2加强培训和宣传
积极组织培训活动,以提高工作人员的防雷技术服务水平及防雷安全监管能力,加强防雷技术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普及,以培养专业的防雷技术工作人员,既能够提高防雷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还能使防雷减灾的效果得到充分发挥。
3.3增强防雷减灾公共服务水平
①对相关机构的防雷服务进行强化。为了进一步增强雷电检测预警、防雷科普宣传、雷电风险评估、灾害调查等的防雷安全公共服务能力,需要充分发挥出防雷减灾机构的公益性职能;②对雷电预警体系加快建设。对现代化的观测设施网络,如大气电场、闪电定位等进行完善,加强雷电定位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并将其与“智慧城市”信息发布平台进行连接,增强对雷电天气的预报水平,降低雷电对城市的影响;③进一步拓宽雷电灾害预警服务覆盖范围。对于气象部门来说,应借助于现代化的多媒体传播平台,第一时间向社会大众发布雷电预警信息,并拓宽其覆盖面。
3.4防雷设施建设
(1)首先必须大力加强城市雷电研究、防雷避险措施和防雷技术的完善。通过城市闪电监测资料和雷电灾害统计数据,对城市雷电灾害风险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对各行政区雷电灾害易损性进行综合评估的方法,对城市雷电灾害易损性进行风险区划。(2)要加强防雷安全网的建设,特别是雷电高发区域,需要全面查补防雷设施的安装漏洞。各相关部门要通力配合,特别是要重点做好易遭雷击部位的防雷设施建设。消除了长期存在的雷击隐患,使城市有了一个安全的环境。(3)要加快建设防雷预警服务体系,重点要完善闪电定位仪、大气电场仪、新一代雷达、气象卫星的雷电监测网,并加强开发研究及应用,提高雷电预警预报能力。(4)要把防雷设施的检查维护作为重要内容,建立防雷安全管理制度,设立防雷安全责任人,制定防雷设施检查维护制度,并进行必要的防雷安全知识教育,发现防雷设施存在隐患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防雷减灾工作体系日渐成熟。很多城市对防雷的重视还不够,城市气象局着眼于国务院行政审批改革“放、管、服”的要求,及时转变机构职能,建立城市重点单位信息库,开展双随机执法工作,进一步强化防雷技术服务支撑和监管职能,从而提高防雷减灾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科杰,成勤.城市效应对区域雷电活动影响分析与灾害防御[J].农学学报,2018,8(09):52-57.
[2]林金旭.乐清市雷电灾害特征及防雷减灾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15).
[3]杨雷.浅谈怎样做好防雷减灾工作[J].贵州气象,2010,34(增刊):220-221.
[4]胡定,刘开道,蔡木民,等.防雷减灾管理工作中一些问题及探讨[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2,33(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