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当前大背景下,人民对市政工程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市政工程施工工艺和管理机制体制进一步完善。在公路道路施工工程中,当前阶段市政工程施工主要着力点都在道路路基、路面技术的升级和应用层面,通过实际考察分析,从中吸收教训,总结经验,进一步发挥该技术在道路施工中的应用。
关键词:市政工程;路基路面;施工工艺
引言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交通道路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城市道路工程建设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因此对城市道路进行调整与完善迫在眉睫。而路基路面的施工质量对城市道路使用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论文针对市政道路路基路面工程的施工做了详细的分析,并总结了有效提升市政道路路基路面施工质量的相关措施,以期提高市政道路的整体施工质量,为城市交通道路的正常运转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1市政工程路基路面技术的重要意义
最近几年,由于各行业不断发展,社会城市化进程步伐逐步加快,国民对市政道路建设有更大的需求,与此同时,对道路施工安全性的要求也日益增高。因此,路面路基施工技术也成为道路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当前倍加受到重视。从具体方面看,可以看出该项技能重要性如下:在实践过程中,道路路基路面技术为陆地交通和行人行走提供基础。如果施工人员忽视对于技术的质量监督,导致道路在外力作用下出现裂缝或发生沉降事件,则会给行人带来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增加路上交通的风险性,更不利于企业自身发展。其次在道路施工建设过程中,合理使用路基路面施工技术,可以从根本上提升道路安全性,增加延长使用寿命,并对维持道路稳定性起决定性作用。通过该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内部结构缝隙。有效控制土壤含水量,减少积水可能。使道路更紧密,能够承担来自车辆的更多压力。
2施工要点
2.1路基的开挖
首先,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测量和放线工作,对木桩的实际开挖深度与边桩线都要进行清晰的标注,并且要在经过监理师确认的基础上进行施工。其次,采用挖掘机与自卸车有效配合的作业方式,人工操作起辅助作用。而施工中的废料、坏土或杂物等,要倾倒在指定区域。针对土方施工的坡度设计,要确保雨水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排除,避免积水影响整体施工质量。
2.2路基含水量检测
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对于路基含水量的检测是提升整体地面工程质量的基础,但是由于施工条件的不同,在具体工程开展时,路基的含水量不一定达标,所以,需要对地面含水量进行检测,检测的方式可以使用含水量检测方式进行,同时在该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还需要严格的按照《路基路面试验检测技术》要求进行,以保证工程能够有效的开展。
2.3路基回填
第一,确定回填的土场以及运输线路和方式;第二,结合施工图纸对回填区域进行准确的定位;第三,确保回填土的质量,严禁出现淤泥、砖块或腐植土、石块及有机物等,在碾压过程中无翻浆和弹簧现象的出现;第四,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分层检测,将填土的厚度控制在30cm以内;第五,根据横坡设计要求,确保每层都设有纵向与横向排水措施。
3提升市政路基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
3.1开展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在企业进行施工时,需要保证施工人员的工作态度合理,建设观念一致,企业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施工技术并且对施工技术进行严格的把关,如果发现施工技术出现一定的问题,就需要选择相对科学的方式进行解决,保证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同时保证企业的利益,建立现代化的管控体系。
最后,施工期间,需要应用现代化的管控体系,如果管理过程出现了问题,首先需要对的方式解决,发挥先进施工技术的积极作用对问题进行控制,保证其后果在可控范围内,其次寻找相对合理的方法,提高工程质量。
3.2路面排水控制
路面排水采用多种排水设施,排水系统需达到路面排水的相关规范要求;在开挖沟槽时,每25m为一段放置出水沟边桩和中桩,机械开挖深度10~15cm转换为人工开挖,控制好开挖深度,不允许破坏坡面原土层;开挖后报监理工程师进行检验,待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混凝土浇筑工序;混凝土浇筑要保证连续施工,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前完成次层混凝土浇筑。在施工过程中若出现间歇情况,则要尽量缩短间歇时间,当间歇时间超过2h,则必须按照施工缝进行处理。
3.3 做好压实工作
路基本身的稳定性同样会对工程质量带来影响,同时也直接决定后期的正常使用是否受到任何影响。因此,工作人员理应保证工程的稳定性能够达标,对于压实工作予以充分重视。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理应保证整个路基足够稳定,提升压实的整体效果。因此,在针对土层进行调整的时候,必须参照相关规定,基于具体操作,完成所有施工内容。不仅如此,对于路基的基本结构同样需要做到充分了解,通过涂层的方式,提升施工的整体稳定性。只有真正做到认真把握,合理控制各方面因素,注意相关问题,才能有效保证施工的质量。
3.4路基路面养护
首先,确保路基的密实性与排水性,各项路基安全隐患能得到及时的消除。其次,路基无沉陷、坑洼、缺口及隆起等现象,并且路基横向坡度设置合理,路面具有理想的坚固性与良好的平整性;路基边坡方面坚固稳定,无松散或冲沟等现象;路基的排水设施完善,并且排水管道具有良好的通畅性,避免灾害问题而影响道路的正常通行。
3.5路面病害防治
(1)唧泥和错台是接缝损坏中最常见的两种类型,其严重影响了道面的平整度和行车舒适性。唧泥和错台是由于基层被水掏空和板边缘弯沉过大造成的,因此,接缝必须具备良好的传荷能力,把行车荷载传递到相邻板以减少受荷板的应力和弯沉,从而起到防止或减轻唧泥和错台现象的作用。(2)混凝土路面裂缝情况复杂,修补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宽度在0.5mm下的非扩展性表面裂缝可采取压力灌浆法,将松香与石蜡按1∶2配置加热熔化,用胶带将缝口贴牢,用压力灌浆器将灌浆材料溶液压入缝内。(3)局部裂缝缝口较宽时,可采用扩缝灌浆法,槽深根据裂缝深度确定,用压缩空气吹干混凝土碎屑并填入清洁的小石屑。灌入选用的裂缝修补材料。对非扩展性裂缝可采用直接灌浆法。
3.6提升专业素质
为进一步提升工作的质量和工程效率,当前阶段,道路工程管理部门也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人员配置和管理模式。强化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开展讲座和其他培训活动。并注重强调质量安全问题。引进先进的技术和机器。规范操作流程,并定期组织人员进行业绩考核等。落实岗位责任制。在施工过程中营造积极、肯干、踏实、敢于吃苦的学习氛围和工作氛围,为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道路施工队伍不懈奋斗,用高新人才进一步提升道路施工的能力和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要取得理想的市政道路路基路面施工质量,充分结合施工道路工程现状与特点是基础,选择最佳施工技术加以科学应用是关键,强化施工过程与后期养护的质量控制是保障。另外,要利用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提高市政道路路基路面施工的专业性与规范性,以确保市政道路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得到有力的提升,并促进社会建设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明葛.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研究[J].交通世界,2019(15):24-25.
[2]范矫捷.公路路基路面施工管理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风,2017,25:96.
[3]丁春云.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探析[J].居舍,2019(12):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