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市政工程项目EPC总承包模式的风险管理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9期   作者:魏晓丁
[导读] 本文首先对市政工程EPC总承包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摘要:本文首先对市政工程EPC总承包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然后提出相关应对风险的措施和建议,旨在为促进我国企业发展和经济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市政工程;EPC;承包管理;风险管理
        1 EPC总承包工程项目中的风险内容
        在EPC模式下,传统承包模式中的设计单位和施工总承包单位的工作整合到EPC总承包单位,EPC总承包单位取代了设计和施工总承包单位的地位,原承包模式下的部分由建设单位承担的管理与协调工作也转移到了总承包商的身上,总承包商是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核心。因此总承包商除了承担原来施工总承包模式下的所有风险外,还要承担许多原来由建设单位承担的风险。EPC模式下总承包商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类:投标风险、设计风险、合同风险、管理风险、建设单位指令性风险、政策风险等。
        1.1投标风险
        原来施工总承包模式下,招标单位提供了详细的施工图纸和工程量清单,投标人按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单报价,招标人对工程量清单准确性负责,因此边界条件是明确的。而在EPC总承包项目,建设单位仅仅是提出了功能要求、技术标准和大概的范围,但施工图纸和工程量清单无法确定。因此EPC投标时工程量无法准确确定,投标人无法对人工费、设备、材料价格等费用的上涨很难做出合理的估算,同时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工程变更及出现各种不可预见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承包人无法对EPC项目做出精准报价。
        1.2设计风险
        在传统模式下,设计错误及设计不经济风险主要由建设单位承担,在这种情况下,设计者对设计错误及设计经济性、设计可施工性管理意识不强,甚至施工总承包人把设计错误当成增加工程造价的途径之一。而在EPC模式下,上述设计风险主要由总承包人承担,因此,设计风险成了总承包商重要的风险因素。
        1.3合同风险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总承包商管理的合同繁杂,包括EPC总承包合同、各种专业分包合同、材料、设备采购合同等等,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合同范围约定不清晰,索赔条款约定不明确,导致合同实施过程中会产生争议。同时,我国目前在工程合同管理方面还比较粗犷,合同管理不够精细,导致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因承包人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善,合同管理水平低下,甚至部分管理人员因经验不足甚至是责任心不强,导致没有保留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关键证据,或者所留证据不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产生法律效力,导致后期承包人难以进行工程索赔,有争议也很难有效解决。
        1.4市政工程项目承包中承包企业内部管理风险
        市政工程项目承包中,企业内部管理风险主要体现在承包单位自身项目承包投标报价经验不足、投标报价差距过大、项目工程承包合同违法、项目工程报价漏报、错报等。除此之外,如果项目承包企业对于市政工程合同条款及内容了解不足,增加了合同管理风险,使得在承包过程中容易出现违法行为,增加后期索赔的概率。同时,在承包过程中,如果企业对于不同工程项目采购、施工管理等知识和经验不足,会使得在实际的工程项目承包中频频发生问题,影响整体的工程项目质量,降低企业经济效益。
        1.5建设单位指令性风险
        采用EPC总承包模式后,无论是建设单位、还是EPC总承包商,都会习惯性地将传统施工总承包模式下的思维带入到EPC项目中,但是在EPC模式有些建设单位的指令造成的成本增加很难获得索赔,风险由总承包人承担。所以在建设单位发出指令后,承包人要判断建设单位的指令正确与否及是否合理,在确保工程安全及能够满足建设单位功能性要求的情况下,应该对建设单位错误性指令及不合理指令予以拒绝,避免发生灾难性的安全事故及承包人自身的利益损失。


        2应对EPC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项目风险的建议
        2.1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管理体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法律风险意识和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为了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完整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成立专业的法律部门,当出现法律问题时及时的解决。市政EPC工程总承包的法律风险管理具有特殊性,在风险防范管理体系的建立中,需要注重资源的合理分配,采用与企业实际发展需求相匹配的措施和方法。法律风险防范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要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使整体管理体系的不断优化和完善。只有这样,当出现法律问题时,该管理体系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充分发挥防范作用。
        2.2市政工程承包合同管理体系的构建
        合同管理作为企业风险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整体企业的长期发展意义重大。合同管理直接决定了企业进行产品购买、交易等的法律效益和安全性。不仅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影响了企业员工的经济权益。构建合同管理体系能够在企业出现合同风险时第一时间内进行反应,避免后续出现更加严重的法律问题出现。构建市政EPC工程总承包企业合同管理体系,可以为企业所签订合同的后续有效性进行保障。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合同管理体系是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制度和规定的前提下开展的,具体的合同管理体系可以包括企业合同纠纷调解和处理、专业合同管理、合同档案存放、合同流程审批等不同部分的内容。在建立过程中要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进行调整和创新,使其效果能得到充分发挥。
        2.3投标风险的应对建议
        在EPC投标前,承包人一定要熟悉招标文件,充分了解建设单位的需求,要尽可能地获得并考虑所有相关资料,做详细的现场勘查,了解工程所在地的地质地基、水温气候、地方政策条件、材料设备供应条件等。承包人也应尽可能与建设单位沟通,了解并确定建设单位的要求,最大限度的还原建设单位的设计想法,降低方案的修改次数,报价时一定要有经验的设计单位,进行估算和报价。
        2.4关于设计风险的应对建议
        一是在工程设计中,要避免或减少设计错误,可以借助BIM设计等现代化手段的应用,提高设计出图质量,避免后期变更增加工程成本。二是要进行优化设计,在满足建设单位招标要求的情况下,要使设计尽量经济,同时增强设计单位的全专业设计能力,避免或减少二次深化设计,避免因二次深化设计的不确定性给成本变化带来不好的影响。三是要安排具有丰富的现场施工经验的人员参与到设计中来,确保设计做法符合现场实际,施工过程中方便实施,如设计时即考虑垂直运输设备的布置,如何方便组织流水施工、穿插施工等。
        2.5关于建设单位指令风险的应对建议
        在接到建设单位指令后,承包人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估业主的指令是否正确及合理:(1)该指令改变的原设计是否能满足招标文件要求,如能满足要求,该指令是否提高了建设标准,如果提高建设标准,造成的成本、工期等增加损失建设单位是否承担;(2)该指令是否会给工程安全、质量带来隐患;会否对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安全、质量等造成不利影响;(3)该指令是否对顺利履约产生不利的影响;(4)该指令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当承包人判断建设单位指令不合理或错误时应该书面通知建设单位予以拒绝并阐明决绝原因,对建设单位提高建设标准的指令,如建设单位坚持实施,及时办理签证手续。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政工程EPC总承包过程中会面临多种风险,为了提高风险应对效果,企业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建立专业的风险管理部门,加强市政工程EPC承包工作的专业性、有效性和合法性,促进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洪宇. 谈市政工程项目EPC总承包模式的风险管理[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9(16).
        [2]张涛, 邱瑾, 陈晶. 刍议EPC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 建材发展导向, 2018, 016(010):253-254.
        [3]孟祥超. EPC总承包模式下工程项目的采购风险管理[D]. 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