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控制工程质量的生命线,质量管理的好坏,直接关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随着科学技术成果在建筑工程领域的不断应用与创新,结构形式越来越复杂,建筑工程的规模变得日趋庞大,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也对工程产品的生产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本文主要基于当前建筑管理以及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策略的探讨,以期更好地提高整体的建筑建设水平。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施工质量;影响因素
1 引言
不规范的建筑施工管理将大致大量“豆腐渣”工程的出现,进而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同时在运行使用的过程中也增加了危害人们生命安全的风险,因而做好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是现实生活的要求,因而就需要结合实际的建设需要对建筑施工管理流程进行优化,以此打造安全、高效的施工环境。以下将对建筑施工管理中的问题进行优化策略的探讨。
2 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施工材料质量难以保证
施工材料的质量是提高整个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基础,而对建设周期较长的建筑工程而言,其中涉及多种多样的材料,同时对于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变更也将增加建筑材料的变更性。因而在实际的材料采购中,,就需要强化监督管理的作用,避免采购人员为了谋取暴利而忽略建设材料的质量。而当前情况下,由于在进行监督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复杂性,使得材料采购的之质量没能从根本上提升。再者,一些施工企业为了降低材料采购的成本,而选择采购低价劣质的施工材料,以此将给建筑施工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2.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薄弱
施工人员缺乏安全管理意识是造成建筑施工脚手架发生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缺乏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施工人员在搭建以及后期拆除脚手架的过程中缺乏准确的方案指导,而且没有成熟的装拆脚手架的相应技术。施工人员在进行装拆脚手架的时候,往往是根据个人的经验进行,而没能科学合理的结合施工现场来做出及时地调整,这便导致了安全隐患的出现,甚至有些施工人员会出现一些违规的操作,而且在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的情况下,便极有可能发生事故。
2.3 施工技术优化力度不足
质量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不够,施工方案落实不到位,导致施工质量达不到相关设计标准或规范。随着科学技术的水平在建筑工程领域的不断应用与创新,结构形式越来越复杂,建筑工程的规模变得日趋庞大,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这对质量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我国建筑行业的数据来看,整个建筑专业管理人员在整个管理团队中仅仅只有2%。企业员工中专业人才仅仅占有15%。既懂施工技术,又善于组织管理的质量管理人员在管理人员中的比例太少,整体的技术水平还有待提升。
2.4 人员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参差不齐的从业人员素质。建筑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核心是人员,也是唯一具有行为能力和自我意识的管理因素,管理的难度比较大也是最为关键的。质量管理过程中相关人员的身体素质、质量意识、专业素养和对工作的责任心等,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对建筑工程质量造成影响。根据2017中国建设行业数据分析报告的相关统计数据,我国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学历分布为小学4.31%,初中10.84%,高中28.97%,大专28.60%,本科及以上27.28%。每个工程项目中,从一线建筑工人到项目经理等质量管理人员,教育程度从小学到本科及以上各个层次都有,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
4 建筑施工管理的优化策略
4.1 加强材料的监管与使用
建设材料的质量实际上是影响建筑质量的重要因素,因而为了更好地提高建筑建设的安全性,就需要结合实际对材料采购以及运用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以此保障材料运用的科学合理性。对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保证材料的质量。
第一,控制好材料的采购环节,优选采购人员,对材料采购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有质量鉴别技术和能力;然后,充分收集材料信息,根据购买需求,选择最适合的正规供应商。
第二,做好运输与库存环节的质量控制。对于材料的运输与存放,要根据材料的类型与特性,选择运输方式,以及保存方法。进入库房时,应对材料进行统计与检验。
第三,制定严格的材料使用制度,明确材料使用应遵循的规章制度。做好材料的质量监管与控制,严格进行进场试验,严把质量关。必须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严格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保证材料规范取用。
4.2 对脚手架安全保证进行监督
为了能够从根本上降低事故的发生几率,施工单位就必须对脚手架的装拆等工序进行严格的监督,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按照安全操作规范来进行脚手架的装拆。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做好全面的安全防范措施,相关的监管人员应该及时发现并纠正其中的错误操作,要求相关施工人员持证上岗,同时佩戴好安全帽以及系好安全带,然后让其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范进行施工,传递工具材料时也不能相互抛掷,以免发生事故。
4.3优化施工技术以及管理
在施工质量形成过程中,需要对影响施工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的全面的动态控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根据相关的施工图纸进行组织施工,把事前制定的各项质量管理目标落实到工程实处。同时,应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增强现场质量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与解决突发问题的操作能力。能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突发质量问题,并能针对问题制定正确的解决措施,避免事故扩大或二次事故,消除给工程质量带来的影响。其次,需要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手段,运用BIM技术结合大数据技术,对材料的采购、存储、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的跟踪,详细记录材料的使用情况,高效的进行材料管理,进而增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其次,运用BIM技术建立信息建模,结合与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可视化,对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营的各个阶段进行模拟,不断的优化施工方案,减少质量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最后,结合全生命周期理论,运用BIM相关技术,对建筑工程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研究导致质量问题的环节与原因,进而提前规避,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
4.4 开展岗位培训和定期考核,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
企业可通过专门制定员工培训制度,定期对员工进行岗位培训与考核。一方面,通过定期的培训与考核,可以逐步增强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提高他们的工作质量和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进而减少管理障碍,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最后,通过培训,可以让员工充分理解与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对于质量的认识也就更容易达到同样的高度,企业质量管理目标与理念也就更容易推行开来。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施工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基于工程建设的需要进行优化管理,同时在施工中强化对细节以及安全问题的重视,以此更好地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对于施工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相关管理者需要结合实际的工作需要进行体制的建立,以此激发员工参与施工建设的积极性以及自觉地提高安全事故防范意识,以此打造一个安全、高效的施工环境。
参考文献
[1]余观金.基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居舍,2018(19):149.
[2]程金良.房屋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四川水泥,2018(09):219.
[3]孟婉静.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居舍,2018(22):157.
[4]赵金帅.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25):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