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由投资和要素驱动转为创新驱动,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企业只有在技术、管理、市场上不断创新,才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在新常态下,建筑行业高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发稳固,巨大且不断增长的混凝土需求量有力地促进了混凝土企业的发展,但部分企业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模式未能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市场状况,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混凝土企业需要通过改革创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适应目前的经济态势和市场要求,为自己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主要探讨在现有经济状态下混凝土企业存在的问题、面对的挑战和解决方案等,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常态;混凝土企业;发展前景
前 言
在我国不断推进社会经济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大力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和推动装配式建筑的深入发展,混凝土行业也在大量市场需求的背景下高速发展。与此同时,市场上充斥着大量良莠不齐的混凝土企业,整个行业的规范性也下降了。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企业也需要不断在科技、管理等方面创新发展并调整其经营战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混凝土企业也需要积极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
专业性人才的缺乏、市场的愈发激烈的竞争极大地制约了混凝土行业的发展,如何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和搞笑的经营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事关混凝土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1 目前我国混凝土行业发展的现状
在我国不断推进社会经济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对混凝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现拌混凝土由于其污染大、供应速度慢、质量不易控制等缺点,无法满足现代建筑行业高效、环保发展的要求。而市场对于商品混凝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混凝土的渗透率也逐年提高,据有关数据统计,混凝土的渗透率从2013年的40.8%提升至2017年的44.8%,2018年46.0%。
图1 近几年全国水泥产量
虽然我国混凝土行业发展迅速,但相比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有关数据表明,在2017年时,英法等国的混凝土渗透率就达到了70%,美国日本的混凝土渗透率甚至在80%以上,而当时我国的混凝土渗透率还不到50%。故我国的混凝土行业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生产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是水泥、砂、石和水。随着混凝土需求量的增大,水泥的产量也在不断提高,2018年全国水泥产量为21.8亿吨,而到了2019年全国水泥产量已达到23.3亿吨。
目前混凝土行业在市场推动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规模持续扩大,企业数量已经到达2000家以上,产业结构改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都有所提高,但随之而来的也是整个行业的集中度下降,企业质量良莠不齐。预计随着经济态势的变化,在未来的几年中,营销能力低下,销售商品单一的复配型企业,会被市场淘汰。在去产能的引导下,行业的集中度会上升,企业的总体科技创新能力也会有所提高,会逐步淘汰规模较小、技术能力不足的小企业。
1 混凝土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产能过剩是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混凝土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的热潮退去后,市场需求量减少,这意味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之大企业凭借更先进的技术垄断市场,压榨小企业的发展空间,十分不利于产业的多元化。混凝土行业整体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性能、营销手段上都逐渐趋同,加剧了价格战,使得企业利润更低,尤其是小企业,随时承担着破产的风险。
种种问题都极大地限制了混凝土行业的发展。改善经营管理模式、促进科技创新、重视人才培养与引进等已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要解决的问题。
2 经济新常态下混凝土企业的发展前景
2.1 管理要点
2.1.1 人员管理
要提升企业的核心市场竞争力,包括改善经营管理模式,制定合理的经营战略,提升生产的效率和产品质量等,都需要大量技术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的支持。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化,企业之间的人才竞争也愈加受到重视。企业不仅需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还需要着力培养综合能力强、素质高的管理型人才队伍。企业应当在给部分优秀员工提供深入学习的机会的同时制定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为员工制定科学的职业规划,加强引导,鼓励员工提升自己的能力,在企业中创造自己的价值。
2.1.2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生产中最容易忽视也最重要的管理内容,保障生产的安全性是一切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企业应当积极建设完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在混凝土原料运输、生产以及泵送施工等各项环节中都设立专门人员负责安全管控,及时请专业安全机构对整个生产环节严格把关,做好预防工作,并提前确定好发生安全隐患后的处理方案,加强对生产员工的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时刻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相关政府管理部门也要定期对企业的生产进行监督检查,一旦发现其生产流程中存在安全风险,应及时责令企业整改。以上都是保障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
2.1.3 质量管理
随着人们对生产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建筑企业也对混凝土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市场萎缩,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混凝土企业更需要以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从原材料运输验收、各材料的配比控制、生产时的工艺等各个流程加强细节控制,加大质量监管力度,提高混凝土产品的质量和质量稳定性,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2.1.4成本管理
当建筑行业和基础设施行业的热潮退去,对混凝土的需求量减小,价格战也愈来愈激烈,企业的利润越来越微薄。面对这样的状况,企业需要在保证产品生产的质量和效率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在价格上赢得优势。随着经济进入新态势,传统的粗放式生产管理已经不适应企业的发展,企业更需要加强对材料成本,制造成本、管控成本的控制,对原料运输、生产制造和铺设施工等过程开展集约化管理。制定最优的经营生产方案,加强对每一个环节的成本细节管理,能够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可以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有效降低企业被淘汰的风险。
2.1.5 服务管理
在经济新常态下,合理周到的服务将成为企业的重要优势之一,能够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混凝土企业面对目前产品质量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不断引导员工树立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将极大地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面对客户不同的需求,企业需要主动了解分析,有的放矢地开展服务,尽可能地满足客户合理的需求。
2.2 管理导向
2.2.1 市场导向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必须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制定适应市场环境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战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混凝土企业发展受到限制时,更应当做好市场调研工作,了解市场的价格动向和对产品的需求变化,对未来的变化态势做出合理预测,并以此为依据对企业的发展策略做出调整。在细节上,混凝土企业需要调研的不仅仅是混凝土的需求变化,还需要了解原材料市场上价格以及供给的变动的信息,综合分析考虑,适应市场的变化,在激烈的竞争中才能站稳脚跟。
2.2.2 政策导向
市场和政府是引导企业发展的两大重要因素。企业在重视市场变化的同时,也要根据政策制定合理的经营战略。根据政府发起的供给侧改革、去产能、优化产业结构等政策调整企业的经营战略和发展模式方向。混凝土企业尤其应当时刻关注政策的变化,以政策为导向发展新的业务。
2.2.3 科技导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想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必须促进科技创新。要想破解目前混凝土行业商品同质化严重,大企业凭借科技优势垄断市场的困境,就必须重视科技创新,不断创新混凝土的制造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的稳定性,不断提升混凝土产品的质量,满足建筑行业的高要求。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企业必须在科技板块加大资金和人才的投入,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2.4 智能导向
智能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各个领域实现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混凝土企业生产经营中产生的数据信息也逐渐增多,能够为企业战略规划和决策制定提供可靠依据。应该加强大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实现对有效信息的快速提取与整理,真正发挥大数据的价值与优势,在市场竞争当中占得有利地位。企业管理人员应该转变传统思想观念,意识到大数据对企业生产经营的现实意义,促进管理模式的智能化发展。
2.2.5 绿色导向
随着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现在的趋势,在传统的生产过程中,常常只重视眼前经济效益而忽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损害了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但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不断创新生产技术,转变生产方式,落实国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政策,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就必须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提高原材料利用率以减小生产成本,走绿色环保发展之路。
2.2.6 人文导向
企业的文化软实力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竞争越是激烈,企业就愈加不能放松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在混凝土企业发展受到限制,企业更需要加强文化建设,鼓励支持员工提升自身能力,引导员工加强内部团结。
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必须在管理上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完善企业的有关规章制度,满足员工合理的要求,建立公平公正的奖惩制度,为企业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结 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进入新态势,房地产行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的热潮退去,混凝土行业的发展受到较大限制,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混凝土商品过剩,大企业垄断市场等问题,则加大了混凝土企业发展的障碍。此时企业需要积极从质量管理、成本管理、服务管理上进行创新,做好市场导向、政策导向、科技导向、智能导向、绿色导向、人文导向等工作,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汪卓飞,汪洲.商品混凝土企业“供给侧改革”之路——湿拌砂浆的应用与发展[J].住宅与房地产,2016(06):79.
[2]陆子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混凝土行业影响的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16):97-98.
[3]董猛.浅谈商品混凝土企业可持续发展途径[J].绿色环保建材,2017(07):93+95.
[4]李海卿.自密实混凝土(SCC)应用与发展前景[A].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2018第五届海洋材料与腐蚀防护大会暨海洋新材料及防护新技术展览会论文集[C].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2018:6.
作者简介:谭明(1982-),男,工程师职称,大学本科学历,主要从事企业管理、企业标准的编制修订、搅拌站建设规划、设备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