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6期   作者:朱龙江
[导读] 情感既是学习语文的主线,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
        摘要:情感既是学习语文的主线,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小学阶段的学生年纪尚小,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能力还有待提升,情感表现虽积极但肤浅。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其无论是对于语文教学内涵的丰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抑或是对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下面,本文就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这一问题展开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品析;朗读;体验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中,绝大多数教师通常是以灌输和讲授的方式来展开和组织教学的,这便导致课堂气氛压抑沉闷,学生学习兴趣持续低迷,且更无从谈起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需将情感教育置于与认知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之上,对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进行充分挖掘,并借助多种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多方位地将其贯穿于语文教学始终,以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取向。
        一、品析文本,感知感悟,体味情感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精髓中的精髓,是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的典范,而且其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作者丰富的个人情感,无一不彰显着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妨以问题为契机,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度剖析,使学生得以在阅读中感知感悟,体味情感,并从中受到积极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在教学《丁香结》一文时,我结合文本内容设置了以下问题,以供学生交流探讨: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丁香?她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品格?2.文章1—3段三次写到了丁香,描写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顺序?3.找一找丁香花成为“丁香结”的语句,谈一谈你的理解。4.读文章第4段,由古诗句展开联想,想一想古诗中“丁香结”常常表达什么?5.作者为什么先写“丁香花”,后写“丁香结”?6.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剖析文本,不仅充分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还使学生理解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了学生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二、配乐朗读,启发思维,深化感受
        朗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朗读,不仅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在情韵和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感受。

与此同时,由于音乐艺术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其跌宕起伏的旋律、动人心弦的节奏更易为学生所接受。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妨用音乐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还可以获得美的享受,以更好地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去领悟其情感。
        在朗读《草原》这篇课文时,为渲染情感教育氛围,启发学生的思维,我运用多媒体播放了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整个教室随之被舒缓而悠扬的旋律所包围,学生仿佛置身于一望无际的辽阔草原,一幕幕情景也随之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蓝蓝的天空、遍地的野花、彩色的蝴蝶、纷飞的百鸟、奔腾的骏马……这样,学生便得以快速进入文本情境,深入体会文章的内涵。再如,在教学《慈母情深》一文时,我播放了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在真挚感人的歌曲声中,学生思绪万千,自然而然地在脑海中回忆了诸多与母亲相处的感人细节和母亲对自己无私的爱,在朗读时便能够深入体会母爱的慈祥、善良和伟大。
        三、角色扮演,情感体验,引发共鸣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都是以被动者的身份来对教师所灌输的知识进行全盘接收,这便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情感的释放,进而不利于有效教学目标的更好达成。为此,教师不妨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演绎重现,以便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同时,还能够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情感能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
        以《将相和》一文的教学为例,待学生初读文章过后,为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强化学生的学习和情感体验,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进行演绎重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尽可能地深入文本情境之中,运用语言表达与肢体动作相结合的形式来进行分角色演绎。在这期间,我会在各组之间巡视,对学生表演不到位的地方予以一定的指导点拨。如此,通过角色扮演,不仅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而且还增加了师生、生生互动的机会,使学生从人物的美好品质中受到了启示和教育。
        总而言之,情感教育是与认知教育相对的一个概念,其主要聚焦学生的内心情感与精神世界,二者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因此,为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需在课堂教学中合理渗透情感因素,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因子,从而促进学生德智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小意.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9):250-251.
        [2]靳志勇.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纳税,2017(11):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