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以及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现代化教育进程速度加快,整体教育体系已进入深入改革阶段。新课程改革倡导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视野,让小学生在各科学习中提升综合能力,小学语文作为各科目学习的基础,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重视小学语文,尤其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本文将在核心素养视野下对小学语文课堂拓展阅读进行教学研究,希望对各教育工作者教学创新提供可行性思路。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堂拓展;阅读;教学;研究
核心素养是当代教育提出的重要教育课题,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核心素养。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师运用创新合理的教学手段,将核心素养融入其中,因此,在素质教育的改革过程中,要以开拓阅读教育为基础重视核心素养培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进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一、小学语文课堂拓展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阅读教学内容趣味性低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逐步将核心素养融入到日常教学当中,所以大部分教师注重课堂拓展阅读教学,但在学生的阅读书籍选择方面相对较为主观化,教师会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和选择书籍的哲理性和趣味性,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逻辑能力和思维理解能力不够,导致阅读起来存在困难,通过阅读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大大降低,无法调动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二)没有良好的阅读氛围
小学阶段的学生缺少自我鉴别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大多数是从众心理,非常容易受到他人影响,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并没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经常容易受到周围事物的影响,导致阅读效率低。
二、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语文课堂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策略
(一)参照学生的个性需求选择适合的阅读书籍
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自身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有限,在知识学习方面尚处于基础入门阶段,同时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和知识的接受理解基础都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选择书籍时要参照学生的个性和年龄情况,不能太过深奥甚至超出学生的认知范畴,致使学生无法很好的理解阅读内容,失去阅读教学的真正意义。因此,教师要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为导向,综合学生的情况去选择趣味性强的阅读书籍。
例如,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对图画类、故事类书籍非常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选择绘本或者经典童话故事等,让学生对阅读书籍充满兴趣,又易于理解,极大增强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小学生天生爱模仿也容易受到身边人的影响,因此,良好的阅读氛围能够侧面吸引和带动学生主动阅读,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借助多种形式的教学阅读活动,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创设图书角,学生可以随时借阅图书进行阅读,图书角的书籍可以由每位学生从家中带来,放入图书角,选择专门的图书角小管理员,由其对图书角书籍进行管理,这样不但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也能够让学生在担任管理员期间锻炼自身责任感,进一步提升核心素养。这样的借阅阅读氛围,能够带动更多的人开始阅读,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与课外阅读进行关联,加深阅读理解,拓展视野。
(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核心素养视野下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拓展阅读教学时,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是新课改指出的基本要求,在课堂教学时间安排上教师要科学合理,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开展阅读,同时教师在选择书籍时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书籍,让学生在其中自主选择,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尊重,更有兴趣开展阅读。在阅读方式上也可以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阅读形式。例如,教师可以针对大部分学生喜爱的阅读书籍,安排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阅读,阅读后进行情景表演,不但能够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也能促使学生认真阅读,最后通过表演加深学生的印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组织亲子阅读活动
小学生除了在学校,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家庭作为小学生阅读教学的重要载体,对小学生的阅读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家长要做好学生的阅读拓展工作。现如今很多家长在学生学业上投资巨大,但却忽视对学生时间的投入,很少陪伴孩子进行阅读。因此,教师可以组织亲子阅读活动,倡导学生和家长共同阅读,让家长陪伴孩子的同时,通过家长的发散思维和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阅读书籍,提升阅读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及综合能力提升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对于教师而言,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语文课堂拓展阅读教学研究是重中之重,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借助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促使学生综合发展,在良好的阅读习惯中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淑慧.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语文课堂拓展阅读教学研究[J].语文课内外,2019,(32):125.
[2]李凤.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的阅读拓展策略[J].课外语文(下),2019,(11):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