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心已逐渐由书本知识的单一传授转向了教授学生学习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善读课文、拓展阅读和改写求新等多种读写结合训练形式可以有效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理解、感受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基于此,本文就对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多种教学方法做些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方法
阅读与写作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不仅在培养学生理解、感受、表达和创作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更是学生学好语文和其他各科的基础。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加强阅读和写作教学,并善于贴合学生的学习特点积极进行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的有效创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写作,在写作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有效培养,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一、善读课文,引导学生品味语言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沟通师生双边情感的主要渠道。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很多专家精心挑选出的文章,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是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的典范。基于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善于立足教材,对优秀的精华作品加以充分利用,以使学生在品味文章语言的基础上领会大意、掌握写法,从而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以《四季之美》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我先是让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并说一说春天的美体现在哪里,以及作者写这一部分时运用了怎样的写法。待学生回答完毕,我总结道:“作者认为春天最美的是黎明,通过描写春天黎明的动态变化,体现了春天的动态美。”随后,我板书了:春天——黎明(颜色的变化)。接下来,我让学生以同样的方式来品味夏、秋、冬三季的美体现在哪里,以及作者是通过哪些景物来体现不同季节的特点的。最后,我与学生一同探讨了课文的写作顺序。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品味文章语言,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而且还夯实了学生的写作基础。
二、拓展阅读,丰富学生写作素材
长期以来,绝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都是在应试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这样固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但却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无从谈起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提升和培养。众所周知,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需要足够量的文学素养为其奠基。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拓宽语文教学外延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以便在极大程度上避免学生习作的“假、大、空”。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一文篇幅较长,在教学过程中,我先是让学生阅读梗概,整体把握梗概内容,再简单讲述一些梗概中鲁滨逊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交流了精彩片段的精彩之处,以及自己对鲁滨逊的评价或读后的感受。在这之后,我向学生问道:“同学们,读完课文,你还有什么疑问吗?或者说你还想了解什么?”待学生充分表达了自己心中的疑问后,我利用课件出示了《鲁滨逊漂流记》一书的封面和目录,并向学生讲述了其中的一个故事,待讲到精彩之处便戛然而止,这样便激起了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通过拓展阅读,不仅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而且还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三、指导仿写,提高学生迁移能力
读写结合的方式有很多,其中“随文练笔”便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在引导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整体与局部感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据此展开仿写,以实现由读到写的能力迁移和课堂教学收益的最大化。
《少年闰土》一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我”对闰土的友谊及对他的怀念之情。其中,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品析文中关于闰土外貌、语言、动作等的刻画体会了课文的表达方法。在这之后,我让学生用15分钟的时间描写我班的一位同学,字数在100字左右,然后读给全班听,让大家猜一猜他(她)是谁。这样,通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还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掌握了描写人物的一般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迁移写作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善于捕捉和创造机会,学会巧妙搭设“读”与“写”二者之间的桥梁,并通过采取形式多样、灵活高效的读写结合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共同发展这一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叶精武.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5):116.
[2]张淑杰.浅谈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3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