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张业英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6期   作者:张业英
[导读]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能力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摘要: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能力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语文课堂中阅读占有特别大的比重,基本以阅读为主。因此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手段来为学生开展专业化的语文阅读教学工作,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此,本文将围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及策略来展开分析,主要从“设计趣味化的阅读课堂导入”“以合理的问题贯穿阅读课堂”“以小组合作加强交流”“给予正确的阅读教学评价”几个方面具体展开,以期促进广大教师的语文阅读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促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得到切实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导入;问题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语文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学生未来的生活和职业发展都离不开语文素养的加持。对此,教师要将语文教学重视起来。而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更应受到足够的重视。新课标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将学生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特点因材施教,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思考如何为学生构建高效的语文阅读课堂。具体来说,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注意以下几点。
        一、设计趣味化的阅读课堂导入
        语文教师要转变以学科为本的传统教学思想,坚持以学生为本。而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还处于被兴趣支配的阶段。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中心。因此,教师应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使学生由被动的“填鸭式”接受知识转变为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讨知识。对于学生的兴趣激发来说,导入是关键的一步,在导入部分语文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期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将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出来。
        例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这样一个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法西斯入侵中国。在抗日战争中,除了在前线作战的中国士兵外,还有与你们同龄的孩子。他们热爱祖国,勇敢地站岗放哨,还向八路军传递鸡毛信,上树瞭望,捕捉敌情,与敌人进行了不屈的斗争。那么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学生们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极想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可见,这样的故事导入是十分有效的,符合小学生的特点。?又如,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导入,如从网上下载一些关于小英雄雨来的片段,在视听情境下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就被吸引到了课堂上,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展开课文阅读自然可以事半功倍。
        二、以合理的问题贯穿阅读课堂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要基于问题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教师角色进行转换,使自己可以逐步从知识教育者转变为问题引导者,指导学生通过问题深入阅读文本,使学生对课文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具体来说,教师应挖掘课文细节内容,围绕课文一步步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精读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并总结出自己对问题的答案。之后,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各自对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全面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例如,在《观潮》一文的讲解中,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阅读中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提炼本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教师以此为线索,对学生提出问题,如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得出作者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来写。然后教师可以接着提问:在这三个不同的阶段钱塘江大潮分别有什么特点?这样一来学生就在问题的引导下初步理清文章的结构,并且理解了段意。

之后,教师可以再带领学生细细品味文章的句子,以问题引导学生,如“观潮和天下奇观,这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如此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细细地品读课文。只有理解了课文含义,才可以使学生产生自己的思想,塑造出全新的细节。通过对问题答案的思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阅读能力,深刻地体会课文的情感特性,增强学生的体验。另外,合理的问题设计对学生把握通篇文章的整体思想和加深课文的理解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以小组合作加强交流
        上文也提到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各自对问题的答案。而小组合作不失为一种有效交流的方式。实践表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许多教学中得到了运用,其十分有利于学生间、师生之间的探讨,能够有效提高课堂的互动程度。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教师要提供充分的时间来促使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不仅无形中锻炼了表达技巧,还能够听取他人对相关问题的看法,理解彼此的见解,产生思维的碰撞。通过合作与讨论,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增强了学生的课堂体验。
        例如,还是以《观潮》这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融入小组合作这一形式,如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各小组分别归纳一个段落的大意,然后相互交流,整体提炼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小组分段讨论并概括段意的过程中,学生可总结出以下内容:第一段描述钱塘江潮是世界奇观;第二段描述了潮前的景象;第三段描述了潮水来临时的壮观景象;第四段描述了潮汐过后的江景。全文的重点是潮水来临时的壮观景象。在这方面,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看看课文是如何写出钱塘江潮这一“天下奇观”的。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在阅读时进行想象,通过深入阅读产生体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此在合作讨论交流中,学生更深地理解文章的描写。
        四、给予正确的阅读教学评价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还要采取一定的阅读评价。在评价中教师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片段阅读,而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这是因为学生只有具备了整体阅读能力,才能避免思维狭隘、理解偏差、逻辑欠缺等方面的问题,更好地实现阅读学习目标。此外,不同学生的阅读感受也是不一样的,教师不能以对错来评价学生的阅读,应该以鼓励性的、发展性的评价来树立学生的阅读自信心,保持学生的阅读热情。
        例如,在《囊萤夜读》《铁杵成针》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对学生的阅读质量进行评价,看学生对寓意的理解程度如何,对语言表达技巧的掌握程度如何,同时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些课下阅读任务,阅读一些成语类的故事,并最终对学生的阅读量进行评价,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质量,还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做到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效衔接。又如,在阅读中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们可能会给出多种多样的答案,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彼此的观点相互印证和讨论,让学生开展一定的相互评价,深入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
        总而言之,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构建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是必要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应秉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灵活设计和实施教学策略,促进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秀美.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兴趣的培养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9(35):50.
        [2]陈晓娟.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4):243-244.
        [3]石春业.合作学习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98-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