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初探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6期   作者:孙莹莹
[导读] 非智力因素在幼儿认知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摘要:非智力因素在幼儿认知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许多人还未充分认识到对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要性,只是片面地看重对幼儿进行智力、技能的开发,缺乏科学的育儿知识和教育方法,使幼儿兴趣没有更好的开发,失去了许多锻炼机会,对幼儿造成了不良影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会使孩子终生受益。本文从非智力因素理论分析入手,以我国燕国材教授的第二层次即狭义的非智力因素为主,阐述了非智力因素对幼儿成长的重要作用,论述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措施,以此为培养幼儿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

        一、非智力因素的概念
20世纪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W.P.A701exander)在其论文《具本智力和抽象智力》(1935)中最先提出“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同时,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韦克斯勒经过多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从智力和智慧行为的心理结构方面,对非智力因素的含义做了如下概括:从简单到复杂的各智力水平都反应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非智力因素是智慧行为的必要组成部分;非智力因素不能代替智力因素的各种基本能力,但对智力起着制约作用。
我国的燕国材教授1983年2月11日在《光明日报》发表《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文,把非智力因素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广义的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力和注意力)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第二个层次为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它主要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五种心理因素组成;第三个层次为具体的非智力因素,它的组成因素主要有12种: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自制性、坚持性、独立性。
本文主要以我国燕国材教授对非智力因素的第二层次的界定进行论述。

        二、非智力因素对幼儿的影响作用
        1、兴趣爱好对幼儿的影响作用
学龄初期儿童兴趣活动的特征是,兴趣已在幼儿期就发生与发展;但兴趣多限于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上,而且,兴趣缺乏动机,并容易转移。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赞可夫认为:“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孩子有了学习兴趣,才会努力去学习;有了制作的兴趣,才会埋头苦干;有了探索的兴趣,才会苦苦思索,追根求源。因此,必须培养孩子有广泛的、浓厚的兴趣,到一定年龄,又要引导培养专门的兴趣。
        2、意志对幼儿的影响作用
人类良好的意志品质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意志品质主要靠后天的教育培养,是在生活实践中经过培养和教育形成的,它对幼儿智力、体力、兴趣、爱好的发展都有直接影响。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意志的强与弱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推动作用。
        3、情感对幼儿的影响作用
情绪是一个人对所接触到的世界和人的态度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感总是与认识紧密相联,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情感,对认识起反正面的动力作用。消极情感阻碍智力发展,积极情感推动人的智力发展,特别是理智感,能使人不断地探索新的知识,保持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努力克服困难。人的情绪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人活着就总免不了体验快乐、激动、恐惧、愤怒、害怕、担心等等感觉。对于幼儿来说,情绪体验更是无处不在。正如发展心理学家所说:“幼儿的世界就是一个情绪的世界”。父母在幼儿早期情感教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父母的一言一行及情绪变化都会给幼儿留下很深的印象,成为他们的模仿的对象,从而影响他们情绪、情感的发展,它对幼儿的成长发育有着积极的意义,情感直接影响身体健康。


        4、性格对幼儿的影响作用
所谓性格,它一般是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明显标志,具有可塑性,是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发展的。性格随年龄的发展逐步形成,幼儿儿没有社会经验,集体观和自我意识未形成。但是家庭的物质和精神支持、家庭成员的关系、家长的育儿态度等,都给性格的形成打下深深的烙印。

        三、培养幼儿非智力因素的策略
        1、培养幼儿良好的兴趣
﹙1﹚环境创设,培养幼儿的兴趣。
一定的环境条件使人产生一定的兴趣,心灵单纯幼稚的幼儿更是如此。活泼而使幼儿向往的幼儿园生活,温馨而幸福的家庭环境,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中必然对幼儿兴趣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根据孩子的兴趣特点,发展孩子的兴趣。
孩子心灵纯正,可塑性强;孩子生性活泼,自律性差。孩子虽小,但他们也有着鲜活的思想和情感,有自己的兴趣所在。
        2、培养幼儿意志力
﹙1﹚制定目标法
家长应该指导和帮助孩子制定短暂和长远的目标,使孩子有努力方向。幼儿心中有了目标,有了“盼头”,他就会为实现目标而去努力,表现出坚毅、顽强和勇气。但目标一定要恰当,应该使孩子明白这目标不经过努力是达不到的,但稍经努力便能达到。太难或太易达到的目标都不能使孩子的意志得到锻炼。
﹙2﹚独立活动法
独生子女家庭占的比例额比较大,因此,每个孩子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好比“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因此,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依赖性强,缺乏主动性,经常叫嚷“妈妈,来帮我“老师,我不会”,对幼儿意志品质的发展极为不利,我们应培养幼儿坚强的意志品质,如让孩子自己穿衣,自己收拾玩具等等。幼儿正是在克服这些困难过程中,使意志得到锻炼。
        3、重视幼儿的情感教育
﹙1﹚以积极健康的情绪与情感感染幼儿
幼儿的情感容易激动、变化、外露而不稳定。他们的情感容易受周围人们尤其是成人的情绪所影响。
﹙2﹚要培养幼儿稳定乐观的情绪
因为4-5岁幼儿的情绪情感虽然比3岁前有很大发展,但仍具有易变化、易受感染、易冲动、外露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家长既要培养孩子的稳定、乐观的情绪,同时又要预防和消除各种不良情绪。
        4、培养幼儿性格
﹙1﹚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养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孩子影响最早、最深、最强、最经常的环境刺激,是父母的爱,是家庭与孩子建立的亲子关系。
﹙2﹚给孩子独立锻炼的机会。如单独活动,同生人谈话,与小朋友来往。即使有一定困难也要让孩子自己去做。
﹙3﹚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幼儿性格。对幼儿来说,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各种游戏,因此,要注意把性格培养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的游戏之中。
总之,非智力因素在促进幼儿智力因素的发展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能使幼儿的智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个性得到全面的完善。人才的造就都不仅仅是由智力单方面所决定,而常常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结果。因此,所有的幼教工作者,一定要认识到非智力因素在幼儿智力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且注意培养幼儿的非智力因素,这样做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开发幼儿智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米爽.浅谈幼儿教育中的非智力因素培养[J].科教文汇,2008,(04)
[2]吴新颖、卢莉娅.应重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08年第07期
[3]韩迎春.思想政治教育中非智力因素问题研究述评.求实,200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