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游戏是幼儿了解世界,探究世界的重要途径,在幼儿园阶段的教育中,教师要设计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来达到启发幼儿智力、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改善幼儿身体素质,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目的。民间游戏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游戏资源,其不仅简单易学,同时具备十足的趣味性,能够激起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本文从民间游戏入手,主要讨论了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民间游戏;幼儿教育;教育意义
民间游戏是指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游戏形式,常见的民间游戏有踢毽子、捡棋子、丢沙包、跳房子等等,随着现代教育教学条件的改善,幼儿的玩具相对丰富,游戏的样式也越来越多,民间游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忽视。简单易行的民间游戏并非一无是处,其不仅是幼儿进行游戏、参与教育的重要载体,同时教师还能够借助民间游戏发挥出游戏的育人作用。
一、促进幼儿心智发育,发展社会性交往技能
幼儿园阶段的教育主要是促进幼儿实现智力上的启发,让幼儿能够通过幼儿园内的生活和学习得到心智稳定发育,为幼儿养成认真思考、积极观察等良好习惯做好铺垫。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民间游戏的多重感官刺激,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借助民间游戏简单易操作的形式,为幼儿创造趣味化十足的环境,同时还能够在互相交往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交往技能。
例如,教师结合跳绳可以教幼儿歌唱《马兰花》,熟练精细地示范跳绳的技巧,结合《马兰花》的节拍进行跳绳活动,不仅能够让幼儿在朗朗上口的儿歌训练中得到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同时还能够加强幼儿的身体素质,让幼儿在蹦蹦跳跳的过程中掌握跳绳游戏的技巧。在利用民间游戏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交往技能时,教师可以设计合作形式的游戏,如提高幼儿数字认知能力的“跳房子”游戏等等,让幼儿在合作的过程中辨认相应的数字,同时跳到相应数字的房子中,将数学认知能力的训练与身体训练相结合。
二、加强身体素质锻炼,增强幼儿肢体灵活性
当前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幼儿的生活被父母或长辈照顾的十分周到,而同时电子设备十分流行,幼儿参与户外活动或体育活动的时间和机会变少,长时间在家庭中观看动画片、影视剧等等,使得幼儿的身体素质有所下降。
民间游戏中包含的种类较多,且多数为户外运动,不仅容易举行和组织,对于场地的要求和限制也较低,教师需要分析当前阶段幼儿的身体素质,如幼儿的腿部肌肉发展情况,幼儿呼吸系统的强化所需的条件,幼儿血液循环系统所需的运动等等,合理设计跳皮筋、捏泥巴、丢手绢等活动,加强对幼儿肢体的肢体灵活性的锻炼,同时倡导幼儿在手脑协作的过程中参与游戏实现幼儿智力的开发与身心的协调发展。
例如,教师可组织丢手绢的活动,活动形式和内容比较简单,幼儿需要围成圆圈坐好,首先教师将手绢丢到幼儿身后,并悄悄离开,幼儿发现后需要追赶教师,如没有追上则需要表演节目。该节目以幼儿的个人爱好和特长为主,为幼儿提供表达自我、展现自我的舞台。又如,教师可以组织户外民间游戏——“毛毛虫”游戏,幼儿身穿毛毛虫的外套,相邻幼儿需要将外套上的袖子缠绕在一起,整组幼儿需要排成一列,并均匀向前爬行。这样的游戏形式需要幼儿注意到自己的行进速度,同时照顾到其他幼儿,能够发展幼儿肢体的灵活性,也能够加强幼儿的集体意识。教师和家长应该做好协同教育工作,教师在积极开展民间游戏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到幼儿家长的教育理念,鼓励幼儿家长在家庭中带领幼儿多多参与户外民间活动,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利用民间游戏,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不仅是幼儿园的教育目的,同时还能够利用丰富的游戏形式来增强幼儿的游戏体验。
三、注重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
幼儿阶段是人思想情感和道德的启蒙阶段,在幼儿园教育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帮助幼儿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情感,还能够促进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保证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教育内容并不是让幼儿学会多少知识,掌握多少技能,而是培养幼儿形成正确的认知能力,具备美好的人格品质。民间游戏能够拉近幼儿与社会之间的距离,同时拉近幼儿之间的情感距离。
例如,“跳皮筋”的民间游戏需要幼儿具备一定的规则意识,按照教师所给出的规定来进行游戏活动,同时每组幼儿成员需要通力合作,共同完成皮筋中的项目,以保证整体小组幼儿都能够晋级,顺利进行之后的游戏比拼。这需要幼儿能够明确自己的优缺点,利用好合作的力量,发挥出集体的合作优势,帮助幼儿形成乐于助人、善于合作的品质。
总之,在幼儿教育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广泛搜集民间游戏,明确民间游戏对于幼儿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为幼儿创造智慧鲜活的游戏情境,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冼瑞飘. 儿童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1):105.
[2]于春娟. 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2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