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现如今的教育更加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让学生掌握思考的方法。因此,结合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数学学科的特征,初中数学教师要加强问题情境的创设,促进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深入思考,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使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知识的探索活动中来,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
初中学生的思维具有灵活多变的特征,具有很强的学习潜能,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一味灌输的教学方式,转而使用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让学生在富有创新以及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以及成就感,从而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以下就是对此的一些具体看法。
一、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
明确性的原则。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使学生明确问题的本意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从而使学生可以真正地围绕着问题进行探索,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效率。
创新性的原则。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是充满着好奇心的,一个过多被提出的问题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提升自我,了解数学发展的进程,提出新颖独特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快速地集中到课堂上。
挑战性的原则。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当注意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的问题不能过于简单或者过难,要让学生能够通过一定的努力完成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并使学生能够过渡到下一个发展阶段。
二、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1.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内容相互之间大多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的基础更加扎实,教师要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去创设问题情境,驱动学生进一步探索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在已习得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更加全面地掌握数学文化。
比如,在学习“正方形的性质”这一节内容时,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思考小学阶段学到的正方形的相关知识,学生可以从中得到正方形的哪些结论?接下来再让学生思考全面学到的矩形相关的知识,想一想矩形和正方形之间存在着哪些联系?从而帮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形成全面的领会,有助于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得到不断的积累,提高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使用类比的方式,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
2.创设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
数学知识的产生都是与我们的生活相联系的,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从日常生活中找出适合的教学素材,创设符合学生生活认识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更高效地接受和学习数学知识。
比如,在学习“成比例线段与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黄金分割的概念,并且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断臂维纳斯等经典的作品,利用这些素材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自觉地产生好奇心,对比例相关的知识深入地展开思考,使学生将教学内容真正地转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保持开放的教育心理,多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化素材,丰富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以及形式,为数学课堂注入活力。
3.创设适合学生实践的问题情境
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行动力,而数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热情,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以学生实践为目的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有助于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比如,在学习“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这一节内容时,学生对于其中涉及到的概念理解起来会比较的困难,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实践当中思考圆周角的知识。首先让学生利用圆规或者其它工具画出一个圆,并画出它的圆周角,之后再让学生在已经画好了的圆周角上画出一个对应弧度的圆心角,在学生操作完了之后,可以让学生利用量角器对画出的圆心角和圆周角进行测量,看看可以发现什么,接下来再思考如果先画出另一个已知圆周角的圆,结论还会一样吗?这样,让学生边动手边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质量,使学生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
本文针对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展开了一番叙述。初中是学生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好教学思想观念,重视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通过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去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力,使学生能够形成积极的学习兴趣,乐于探索数学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促进数学课程的有效改革。
参考文献:
[1]骆夏夏. 初中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对学生注意力的影响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
[2]李倩.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效果的评价研究[D].洛阳师范学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