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一方面可以提升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化学综合能力的培养,初中化学教师要理解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重要价值所在,积极的研究和探索有效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方法和策略,全面的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和提升助力。本文将结合笔者的化学教学经验总结,就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初中化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有效性;建议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得到全面的贯彻和落实,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更加强化对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也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促进了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初中化学教师要继续沿着正确的方向指引,进一步强化对学生化学综合能力和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并不断的钻研教学和学法,全面的梳理和总结教学问题,真正的实现素质教育,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提升。
一、强化基础知识讲解
在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过程中部分化学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基础知识储备的夯实,使得学生的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不到位、不精准,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化学综合能力的提升,还需要初中化学教师积极性的摆正认识,有效的强化对基础知识内容的讲解和阐述,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升培养的效能和质量。例如,在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小节内容时,需要初中化学教师强化对基础知识的讲解。首先,化学教师可以使用逻辑大纲图为学生展示该节课的知识框架组成,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判断变化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方法等,让清晰的展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继而让学生初步感知该节课的基础知识内容组成。其次,初中化学教师可以使用白板和PPT课件对以上的知识点进行形象阐述和具体讲解,并借助提问的方式来带动学生更加积极的学习这些化学基础知识内容,有效的强化学生对该节课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最后,初中化学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对应的课堂练习题目,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和教学知识点来对这些题目进行作答,从而在强化基础知识讲解中不断的厚实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储备量,为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积极引入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也是初中化学教师的重要教学目标指引,但是由于部分化学教师依然采用口授+板书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使得学生在课堂和教师、同学之间没有进行有效化的课堂互动,不利于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学习,还需要初中化学教师积极的更新教学观念,有效的引入合作学习模式,进一步的激发学生在课堂的积极参与性,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化学学科素养。例如,在学习《走进化学实验室》小节知识内容时,化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方面,初中化学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水平,为学生设计高质量的合作学习任务,如分析在实验室应该注意哪些事项;讨论化学药品的取用;研究仪器的取用和洗涤等等,引导学生沿着这些高质量的问题开展合作学习,如让学生分组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并互相讨论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路和具体方法,同时还要引导每个小组的组员通过各种途径来解决合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化的知识分享,如可以让每个小组分别派出代表就知识讨论的思路、具体步骤和最终结果等,并在分享过程中有效的查找问题和补足短板,有效的巩固学生的讨论学习效能,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有效强化实验教学
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版块,通过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相应的化学知识内容,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中化学教师要理解实验教学的价值和意义,积极的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强化实验教学,不断的通过高质量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助力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例如,在学习“水的沸腾”实验内容时,一方面,需要初中化学教师强化对实验基础理论性内容的讲解和阐述。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微课视频对该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器材、实验过程等理论性的内容进行详细化和透彻化的讲述,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实验有一个透彻化的了解。另一方面,要重视起实验操作示范。如教师可以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对该实验进行模拟演示,并引导学生结合演示进行实验操作,而教师可以给予有效的实验操作指导,进一步借助有效的实验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教师要进一步强化对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积极的钻研有效的教学对策,不断的梳理教学流程,进一步联合优秀的初中化学教师同行一起探索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方法和对策,并在具体的培养实践中强化基础知识讲解、积极引入合作学习、有效强化实验教学等,有效的掌握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规律,真正的实现素质教育,助力学生全面的发展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莉.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24):33.
[2]刘晟.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究[J].名师在线,2018(36):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