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作业设计不但需要体现学科基础知识,而且需要渗透学科核心素养,使作业赋予人文色彩,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对于高中化学作业设计而言,同样需要优化作业设计,使作业发挥其自身价值。因此,本文笔者对高中化学优化作业设计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设计策略;设计原则
化学核心素养是发展学生各项思维能力的主要依据,体现了科学原理与规律、科学思维与实证、科学实践与创新等原则。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需要以化学知识为载体,而作业设计是其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作业设计模式,并将化学核心素养不断渗透到作业体系中,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以实现化学教学质量的整体性提高。因此,本文笔者以高中化学为切入点,从“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优化作业设计策略、作业设计的原则”三个方面对优化作业设计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作业作为教学的延伸,在教育体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教师常常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使作业呈现出形式单一、内容量大、考点重复等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产生严重的压迫感,增加了他们学习的压力,还逐渐扼杀了学生对化学课的学习兴趣,并对学生多元化思维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由于化学作业不仅是师生互动的重要渠道,还能体现出学生的知识漏洞,此外,学生只有通过动手动脑的过程,才能提高其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有助于培养核心素养,因此,新课改下的化学作业成为了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优化作业设计策略
1、实践类的作业
实践类作业是指学生在原有认知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设计方案等过程来解决社会生活、工业生产问题的作业形式,这一作业形式既体现了基础性,又体现出了核心素养,实践类的作业有多种内容,如:以自然资源为背景、以实验探究为背景、以社会热点为背景等等,因此,教师应设计实践类的作业,以促进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实。
以“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为例,为了强化学生对原电池化学原理的理解,由于桔子里含有大量的糖类、蛋白质、生物酸等物质,可以起到电解质的作用,因此,笔者设计实践作业,即:设计桔子电池,学生结合已有的化学原理知识,运用“铜片、导线、桔子、干电池”等实验用具进行模仿,此外,通过“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这一过程,加深了学生对原电池这一概念的理解,也巩固了电极反应相关概念,从而使学生建立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观念。
再以“海水中的元素”为例,由于化学与自然自然联系密切,在物质转化、分离提取、实验装置和操作方面有着广阔的空间,因此,笔者借助化学工艺流程,设计实践类的作业,并围绕“将原料转化为产品的生产原理、除杂并分离提纯产品、减少污染”等问题设计作业内容,使学生通过教材内容,网络搜索相关资料来完成作业,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还使得学生体会到了化学工艺流程需要践行绿色化学理念,培养了学生自身的环保意识,从而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2、生活化的作业
化学知识大多数来自生活,并作用于生活,生活化的作业成为文字化作业的补充,是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途径,目前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理论理解的层面上,这与素质教育观严重不符,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设计生活作业,使学生体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这样不仅加强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还能够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促进全面发展。
以“物质的量”为例,由于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为了加深学生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理解,并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建立在概念化的作业基础上,设计生活化作业,提出:类比分子、原子、离子这些微观概念,思考生活中哪些宏观的现象与之相类似,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反馈得出:一袋小米作为一个集团,而每粒小米可类比成分子、原子、离子这些微观离子。
通过设计生活化作业,不仅使学生产生了探究兴趣,加深了对宏观与微观的理解,还帮助了学生运用宏观的角度进行辨识,并利用微观的思想展开探究,以提高宏观辨识与微观探究能力。
再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为例,由于这一章节与生活生产联系密切,为了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理解,笔者首先以“火力发电厂发电”这一主题为导向,设计作业问题,如:火力发电厂发电过程中,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有能量放出?由于发电过程运用了化学变化这一原理,学生通过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树立了变化观念,而且结合具体的探究内容,体会到化学知识作用于生活中的价值,此外,学生也树立了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以达到知识、能力、情感三者有机统一的目的。
三、作业设计的原则
1、作业选择层次化
目前,“一刀切”的作业形式仍然存在,教师只重视面面俱到,而刻意追求学生的发展,一蹴而就,这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相悖,导致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了”。由于每个学生之间的化学认知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从实际出发,将学生分层,并设计多梯度的作业,题型可以为基础型、变换型等,让学生自由选择,从而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
2、知识内容全面性
在设计作业时,教师要考虑作业内容需涉及学生的学习内容,保障作业内容和教学目标相呼应,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强化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并能够客观反应出学生自身所存在的知识漏洞,以便针对性的完善,还能保证学生真正学有所思,并运用已有的化学知识解决作业中的问题,从而达到巩固和锻炼的目的。
3、作业难度可行性
难度可行性主要是指作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充分研究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并结合化学核心素养,使作业的难度要始终围绕学生最近发展区范围而展开,这样不仅能够降低学生的压力,还能够真正体现作业的价值,以实现学生学所有乐,学有所成的目的。
4、作业多功能性
作业不仅仅起到巩固基础知识的作用,还需要与多维目标相契合,如:小组作业,不但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频率,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再如:生活化作业,学生不仅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还体会到化学知识学习的必要性,因此,作业通过体现它的多功能性,以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从而获得全面发展。
5、作业评价完善性
作业批改和反馈作为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这项工作是一种人文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民主的氛围,还有利于学生调节心态,增加学习的热情。因此,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应适时适度写好作业评语,如:在自编的练习册中,不失时机地插入一些名言警句、化学小故事等,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学生逐渐产生学习的动力。
综上所述,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体现在教学活动中,还渗透到作业中,作业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巩固、经验习得、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需要教师优化设计,因此,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将作业在内容、形式、原则上体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以引导学生在完成化学作业的过程中提升化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杨长进,范郴兴,李登俊.布置化学实践作业培养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6):22-24.
[2]裴红云.高中化学有效作业设计的“三性”[J].高中数理化,2017(12):56-56.
[3]王菊梅.浅谈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习题设计策略[J].高考,2019(5):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