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理学科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让学生以更加清晰的视角来看待世界,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同时,物理学科中涉及到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能够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本文中,笔者将从教学实践中入手,探索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思维发展;促进方法;有效措施
在高中阶段,学生涉及到的物理知识难度越来越大,并且涉及到很多抽象的问题,使学生在接收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从抽象思维和具象思维两个方向入手,不仅使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得到提升,还能够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一、采用直观方法,增强学生体验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一般以教材为根本,对物理知识进行讲解,但是学生仅仅从文字上无法对物理知识进行理解,使学生产生了畏惧心理,认为物理学习非常难。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改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从图片、视频中对物理知识进行全面了解,产生丰富的学习体验,从而更快地对物理知识进行掌握。
例如,在学习抛体运动的时候,教材中的图片都是静止的状态,仅仅从教师的描述和教材的图片中,学生很难对其中的内容进行理解。为了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知识上的掌握,我为学生从网络上搜集了视频,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各种抛体运动进行观察。学生看到,当篮球员投掷篮球的时候,篮球在空中有一定的运动轨迹;当运动员抛掷铁饼的过程中,铁饼呈现出一定的运动轨迹;当学生将垃圾投入到垃圾筐的时候,垃圾也会呈现出一定的运动轨迹。学生了解到,原来生活中的这些现象都与抛体运动有一定的关系。通过直观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具有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参与物理实验,提高实践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很多物理现象都是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的,实验也能够帮助学生对物理学的概念和原理进行感受,还能够实现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但是受到各种原因的限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很少有自己动手的机会,仅仅通过教师的展示来观察实验,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地动手机会,让学生能够通过对物理实验的观察,来得出结论,而不是简单地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背诵,从而使学生的物理学科思维得到发展。
例如,在学习《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验中,我将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为每个小组准备了实验器材,让学生结合自己学习到的知识,来对实验的基本流程进行设计,并在小组的共同帮助下,取得实验的基本结论。小组中的学生先对相关知识进行了复习,并规定了每个人的任务,确保小组实验能够得到顺利的开展。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我不断在教室中巡视,对每个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观察,并及时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我发现,每个小组都能够顺利、独立地完成实验,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验之后,每个小组都提交了非常全面的实验报告,小组中的每名成员也都在实验中获得了收获。通过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到物理实验的方法,能够调动学生自主探究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具有更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采用思维导图,培养归纳能力
物理学习中的各个知识点并不是分散的、独立存在的,而是具有一定的联系。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让学生将每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整理,抓住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起物理知识体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归纳能力,当遇到综合性的物理分析问题的时候,能够调动起学生知识储备,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结束了每个章节学习内容之后,我都会让学生思考:在本章节的学习中你获得了什么?如何根据你学习的情况来对本章节的知识与内容进行整理?同时,我向学生介绍了思维导图的方法,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习惯,抓住每个章节中的重点,围绕重点来开展分析,使每个知识点都能够在思维导图中进行展示。在对知识点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学生发现,物理学的内容并不是独立的,而是有机结合在一起,共同组成物理知识体系。学生还会结合自己的认知情况和记忆特点,来设计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帮助自己对核心知识进行理解,还能够将这些知识实现综合运用,实现了自身物理学综合思维的发展,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课堂教学是高中物理中教师和学生教与学主要环节,是发展学生物理思维的重要阵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物理对教师和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学生的知识考查也从传统的单一考查方法向综合考查方向转变。因此,教师应积极分析当前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视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上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具备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立志.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各项思维能力[J].学周刊,2020(02):54.
[2]夏越.高中物理教学如何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J].黑河教育,2019(12):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