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席亚飞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6期   作者:席亚飞
[导读] 数学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具有较强的抽象性。
        摘要:数学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理性思维逐渐形成,思维方式也正在向抽象化不断转变,由此,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至关重要的。本文笔者针对高中数学这一学科,从三个方面对有效教学的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教学;学情;信息技术;问题
        有效教学理念是传统教育理念的一次革新,并不断渗透到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然而,传统的教学理念大多数为填鸭式,这样造成学生总是被动学习,并且对知识的理解过于浅显。因此,教师作为学生的合作者,应扮演好这一角色,并不断转变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能动性。这样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使学生灵活掌握新知识,从而完善知识体系。此外,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本文笔者从“掌握学情、借用信息技术、巧设课堂问题”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全面掌握学情,完善备课环节
        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环节,也是了解学生认知水平的重要过程。然而,传统的备课方式常常忽视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一味地将教材进度和教学内容作为备课依据,这样容易造成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严重失衡。因此,教师在备课环节,首先应把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思维现状,了解新知识对学生而言是否容易理解与掌握,再针对教学难点,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打破学生存在的思维障碍,以保障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进行“生活中的变量关系”备课环节,由于本节知识是学生对函数学习的进一步认识,为了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变量,并认识变量间存在关系,因此,笔者借助学生对函数原有的认识和生活经验,预设以生活中的实例作为教学导入,例如:储油量与油面高度、油面宽度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回忆初中阶段学习的函数定义,再比较这一生活化案例,使他们充分体会函数关系和依赖关系的区别和联系。这一过程不仅能够使学生积极融入学习的探究活动中,还能够降低学生理解新知识的难度,从而加深对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不断完善知识体系。
        二、借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如今,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整合已不陌生。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材作为单一的教学用具,这样常常使课堂常常出现沉闷的氛围,造成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与此同时,有些教学难点也难以突破。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借用信息技术这一辅助工具,这样既能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渲染上趣味化的色彩,还能将抽象的知识以具体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提供充分保障。


        在“古典概型的特征和概率计算公式”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认识基本事件和等可能事件等概念,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展示反扣在页面上的52张扑克牌,然后规定抽到红桃扑克牌这一事件为A事件,进而让学生任意选取一张,再次使学生提前猜一猜选取的一张会不会是红桃扑克牌,红桃扑克牌的概率为多少?这一随机抽取的过程引发了学生的热烈讨论。他们也踊跃参与到活动中,并思考“只要抽到红桃1到红桃k这十三张牌的情况之一,A事件就发生”这一过程,最后得出A事件发生的概率为五十二分之十三。因此,借用信息技术不仅将课堂焕发出生机的活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还增加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从而使他们更加积极地融入到学习活动中。
        三、巧设课堂问题,强化知识理解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新知识的理解也是建立在自主动脑的基础上。而课堂问题可以为学生活跃思维提供重要的依据。因此,教师应改变一言堂的方式,不是将现有的概念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使学生再去强化理解和记忆,而是设置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课堂问题,使学生结合原有的知识来不断生成新知识,从而主动强化对新知识的理解。
        在“变量与赋值”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够根据需要设计变量和给变量赋值,由于学生对流程图常用符号具有一定的学习,因此,笔者首先展示这一旧知识,然后展示实例,如:已知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之间的关系,设计一种算法,画出流程图,并伴随着问题地提出,即:什么是变量,什么是赋值?赋值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于是引导学生组成小组进行探究思考。学生在思考后认识了赋值语句的结构和赋值运算。最后笔者再以练习题的方式巩固学生对赋值语句的深刻掌握,如:判断赋值语句是否正确、写出算法所输出的结果等等。通过课堂问题不仅使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使他们深刻体会到赋值相关知识,还巩固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理念是高中教师需要重视的理念之一。而教师作为落实这一理念的主力军,应在备课过程中,完善备课过程,使教学环节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应合理借助信息技术来唤醒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需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将课堂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他们主动思考,从而发现新知识,强化新概念。
        参考文献:
        [1]彭仲.新课标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7(31).
        [2]马丽伟.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