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6期   作者:梁萍
[导读]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将有效教学不断渗透到高中化学教学中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将有效教学不断渗透到高中化学教学中,成为教师所重视的话题之一,它不仅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统一的保障,还有利于学生化学思维的提高,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笔者对有效教学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生活现象;问题情境;实验活动
        高中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关键期,也是培养化学素养的重要阶段,而教师常常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以一言堂的方式,将化学原理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造成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兴趣也得不到激活,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产生严重的阻碍作用。因此,教师首先应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将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并运用行之有效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灵活掌握新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以保障学习目标的实现。因此,本文笔者以高中化学作为出发点,从“挖掘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开展实验活动”三个方面对有效教学进行分析。
        一、挖掘生活现象,揭示化学原理
        化学知识大多数来自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由于高中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师可借助这一特点,挖掘生活现象,并将其作为素材运用到教学活动中,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加灵活掌握知识,降低理解化学概念的难度,还能塑造学生的应用意识,以体现化学学科的应用价值,同时,学生也可利用已掌握的化学原理解释实际的生活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以“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为例,为了使学生认识合金的性能及合金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首先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展示一些“飞机、自行车”等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金属材料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学生产生了一种内在情感共鸣,伴随着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再次以生活现象为素材,揭示后续的化学知识,提出:“为什么铝制器具不能用来盛放醋、酸梅汤和碱水等物质?”有些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如果盛放这些物质的话,铝制器具就容易被腐蚀。”在此基础上,提出:“为什么铝制器具在醋等物质的环境中被腐蚀呢?”学生产生一定的求知欲望,进而引入铝与酸反应的实质,并展开后续的教学活动。因此,通过挖掘生活现象,不仅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原理的重要性,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为教学活动的展开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问题作为激发学生探究意识的主要依据,在教学活动中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能动性,并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新知识形成的过程,同时,问题也加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频率,活跃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以“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教学为例,由于学生只是简单掌握了一些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还没有把分类形成一种方法,为了使学生知道分类法应用的普遍性,并掌握多种分类的方法,首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并将导学案分发给每个小组,如问题:“按其组成的阳离子来分类,属于什么盐?”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在学生确定学习任务后,产生了一定的探究欲望,并尝试着对学过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一段时间后,学生找到了导学案中问题所对应的答案,最后由小组代表将总结与其他小组分享,笔者及时进行强调补充,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三、开展实验活动,提高学习能力
        实验作为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各项能力的途径,教师常常以演示实验为主,使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象的认识层面上,对学生可持续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教师应重视实验活动的展开,并引导学生从思考实验的可行性到验证化学原理的一系列过程中,提高其自身的学习能力。
        以“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教学为例,为了使学生认识钠与水反应的实质,由于学生对钠这种金属的性质有了一定的认识,如:“钠的密度小于水,钠的熔点低”等,同时,也初步掌握了钠与水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两种物质,因此,给学生一定的空间,根据已有知识,设计初步的实验方案,即:“准备好水、钠、酚酞溶液、烧杯等实验用具,将烧杯里放入一些水,滴入酚酞溶液,最后把一颗绿豆大小的钠放入水中,观察实验现象”,在此基础上,笔者完善学生的实验方案,并将注意的事项列入程序设计的一部分,如:“水槽的水不宜过多”等,随后引导学生走进实验室,展开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活动的展开,不仅增强了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还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保障实验活动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这一理念是传统教育理念的一次革新,它不仅促进了教育改革的有效落实,还保障了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应运用生活现象,使学生对化学原理产生感性认识,同时,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以问题作为载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此外,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活动,使学生全面发展,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红利.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7,3(3):217-218.
        [2]邢丽丽.浅议如何对高中化学进行有效教学[J].好家长,2017(67):173-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