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6期   作者:王明章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对于高中数学而言,其教学目标、理念和方法都在进行着不断的变化。而广大高中教师团体对于高中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数学思维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基础,更是帮助学生快速克服各类重难点的重要法宝。因此,本文在顺应高中数学教学趋势的大背景下,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进行简单探究。
        关键词:思维能力;思维导图;联想思维
        高中数学不同于初中,其教材内容的要求更为全面,知识点更为深入且抽象,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要求会更高。而当下部分教师由于专业素养较低,其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学习质量低下。为此,教师的当务之急是总结出一套与学生学习特点相匹配的教学方法,意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良好条件。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善用思维导图,理清知识结构
        高中数学的知识体系非常庞大,其中的知识点纵横交错,如果学生没有一个清晰的知识结构,很容易在后续的学习中出现知识点遗忘、混淆、乱用和混用等问题。而思维导图正是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区分不同知识点的特性,明确相似知识点间的区别,熟悉不同题型的解体方法的重要法宝。思维导图也在当前高中数学的教学中被众多教师广泛使用。
        虽然当前教师都深知思维导图的在教学中所承担的重要作用,但是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是自己带领学生做思维导图,让学生去理解,这就大大限制了该教学方法的效果。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去做思维导图,教师在该过程下针对学生的问题给予相应的指导和改正,这就有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体系的理解,从而实现对知识的灵活掌握。比如,教师在讲完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1中的《导数及其应用》一章中的“导数的计算”一节后,就应带领学生做出关于不同函数的求导的思维导图。首先教师应让学生自己写出导数的计算公式,继而在该公式下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写出一次函数的求导公式,学生写出后,教师让学生写出二次函数的求导公式,之后再依次写出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不同函数的求导公式。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求学生的每一个求导过程都要用导数的定义计算出来,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从而有效地理清导数部分的核心知识结构。
         二、巧用数形结合,攻克重点难点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说过:“数无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这句话简单直接地道出了数形结合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对于知识体系庞大且复杂的高中数学,更是离不开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它是帮助学生快速攻克重点难点的有效途经,更是为学生整个数学学习生涯保驾护航的重要法宝。因此,教师要大力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维,从而切实提高其学习效率和质量。


        数形结合思维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不仅仅是针对某种题型,它更可以反映到某块知识点、某个知识体系。比如,教师在讲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中的《三角函数》一章内容时,没有比采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更能够让学生简单透彻地理解知识内容了。如针对该章节下的“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部分内容,若教师课程开始就告知学生一个通用口诀,即“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学生必然不会灵活使用,因为学生没有搞清楚诱导公式的核心内容与精髓,而这恰恰就是需要教师通过图形的方式带领学生去理解的内容。比如针对一道题“”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图,简单明了的看出其答案为“”,之后教师让学生结合口诀不通过图形去计算看结果是否相同,答案是肯定的。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利用图形帮助学生充分理解了知识,其次教会了学生如何使用口诀,最后明确出当学生在口诀记不清或不确定时,可以通过图形来直接得出答案。
         三、明确概念定义,引导联想思维
        对于较难抽象的知识点,学生理解起来会有困难,此时明确出其概念定义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概念定义是知识点的核心,是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的重要基础。而针对一些较难理解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即借助所学过的知识去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还可实现对旧知识的复习,一举多得。
        联想思维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更为广泛,也可以说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最不能缺少的就是联想思维,因为数学学习就是一个从基础到深入的过程。而基础知识已经在小学和初中结束,在高中学段下可以广泛应用从前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的问题。比如,教师在讲到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中的《圆锥曲线》一章时,这部分内容是整个高中数学知识公认的重点与难点,其中的相似类似知识点多,题型复杂且多变。该章内容的核心就是三大曲线,那么教师可以借助于之前在必修二中《圆与方程》的内容,将三大曲线方程与圆的方程进行对比,意在明确出二者的区别,从而加深学生的对三大曲线的理解,还能实现对“圆”部分内容的复习与巩固。与此类似的是,教师在讲到必修二中《直线与方程》一章内容时,亦可以将之前学过的一次函数部分内容进行联系,通过一次函数的不同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直线方程的不同形态,以实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
        总而言之,教师在高中学段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时,要以使用思维导图、善用数形结合、巧用联想思维为原则,全方位多角度的完善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良好条件。但是,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仍需要教师顺应当下高中数学教学大趋势去不断的改进与更新其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每一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不断深化。
         参考文献:
        [1]裴承雄.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9(36):65-66.
        [2]季小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J].名师在线,2019(35):68-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