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6期   作者:吴玲娟
[导读] 在现代化的初中数学课堂中,以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为主
        摘要:在现代化的初中数学课堂中,以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为主,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为辅的形式进行教学,即参与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促成了传统数学课堂向现代化课堂的转变,直观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设计有针对性的方法授课,给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切实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从而有效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参与式教学;制定目标;灵活教学
        苏联教育家苏赫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由此可见,参与式学习在孩子们学习当中的重要作用。在现代化的初中数学课堂中,“参与式”教学是相对于“注入式”教学的一种新式教学方法。在应用“注入式教学”方法的课堂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依赖教师的讲解,长期下来以致于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依赖,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在实施参与式教学法的现代化数学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发生改变,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对知识产生了自己的见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有效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制定明晰可行的学习目标,指明学生的学习方向
        初中阶段的学生虽说已经有了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作为基础,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存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的差异,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可避免的存在差别,以致于部分学生在难度增加的初中阶段中迷失了学习的方向。鉴于此,数学教师要尊重这种差异,给予学生充分地学习指导,并帮助学生制定明细的学习目标,指明学习的方向,从而有效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教师在正式讲授课程之前先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明晰本节内容的学习目标,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在课堂开始,对学生说:“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了解到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那么如何确定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全等三角形呢?接下来请大家通过自主学习找出答案吧!”通过提出的问题给指明了学习的方向,学生在课堂中以问题为方向认真学习,很快找出了答案,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中为给学生制定明晰可行的学习目标,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二、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的氛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就具有一定的教学难度,再加上教师应用的教学方法如果刻板,会使得课堂了无生趣,学生易产生抗拒学习的心理。在现代化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感受可能性》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课堂趣味活动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开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判断某件事的可能性,那么什么是可能性呢?今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通过在课堂中利用转转盘游戏给学生体验,增加了课堂的趣味,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的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有多种教学方法涌入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开阔的心态接纳新式的教学方法。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的知识,自主、高效的学习,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时,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本节课采用的主要方法有:(一)观察法。

通过观察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在观察中感知平移旋转及其性质,使学生养成较好的观察习惯。(二)操作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学具,验证自己所发现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发现平移旋转的性质。(三)交流。交流活动是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交流的有效手段,学生在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体会到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感受到它们的性质,这时候通过交流,以实现学生资源之间的共享,便于取长补短,从而对本节课形成本质上的认识。(四)创造。在认识、理解了本节课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平移、旋转设计图案、再利用三角形、圆、四边形等图形平移、旋转、轴对称及它们之间的组合进行创造性图案设计,从而圆满、高效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四、科学优化评价的方式,增强学生的信心和热情
        科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批评和指责往往要多于表扬。习惯性对学生拟定一个评价的统一标准。对达不到标准或偏离标准的言行举止,常常轻易的提出批评,挫伤学生学习热情。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我的评价方式不仅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还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用成长记录的方法,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对学生的评价可以将日常评价、阶段评价和期末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在期末成绩中,日常表现和作业、单元测试以及期末考试各占一定的比例。使学生和家长不再只关注期末考试,体现了形成性评价的精神。并将评价融入日常教学中,做到教评相长。通过多方面的评价,学生获得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会大大增加,从而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和热情。
        五、设计个性化作业,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新课程改革至上而下,使许多教师更加看重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而缺乏对学生作业设计与布置的人文关怀和艺术性。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注意学生的心理需求,课外作业形式单一,缺乏变化和趣味性,致使许多学生对课外作业缺乏兴趣,传统的课后作业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具有趣味切近生活、综合性强的个性化作业,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苦学变为乐学,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做。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构建基本的数学模型,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比如在学习《打折销售》后,周末作业让学生的父母带领孩子到商场购买打折商品,体验打折销售中标价、售价、利润、成本之间的关系,加强数学理论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平时的教学中我还采用编数学小故事、设计数字游戏、制作手抄报、写数学日记等多种形式的课外作业。让学生感受到作业是一个游戏的天地,学习的乐园,而不是一种负担。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充分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提高。
        总之,在现代化的数学课堂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引导学生收获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有效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不断实践、积极探索,寻求更多、更好的能够促进参与式教学效果的应用策略,以构建高水平的数学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李西.初中数学参与式教学方法与问题分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7,35(06):118-122.
        [2]陈学文.参与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7(07):107.
        [3] 黄建松.“参与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 2011(12):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