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对自身居住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对环保的重视,生态小区因此产生。在生态小区规划设计中,不仅要满足对生态环境的适应,还需要具有节能、节水、低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生态小区的规划设计要充分的对人性化设计进行表达,运用科技手段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居住环境。因此文章结合工程实例就现代城市设计生态小区规划设计进行略述。
关键词:生态城市;生态小区;规划设计
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为生态城市规划,将社会经济及自然发展进行结合,为现代城市生态系统规划对象。生态城市建设是将生态学原理及方法等进行结合,利用科学并系统的手段对人工生态系统内的各种关系进行辨识及设计,并进行模拟,将最佳生态位进行确定,在此基础上,将城市复合生态系统及人类协调的优化方法进行规划。生态城市规划的基础为城市、環境、生态规划,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城市建设方针、规划及政策,从城市建设自然条件出发,利用生态学、社会学、经济学及环境学等为原理进行指导,对社会经济发展及城市生态建设目标及方向等进行建设,并对生态城市建设体系进行布置,加强对城区社会经济及环境发展进行强调。生态城市规划需要对城市人口问题、经济问题、资源问题及环境问题等进行解决,促进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规划主要加强对区域内的大气、土壤、水等生态环境的保护,并对环境进行修复及重建,主要会涉及区域内环境污染、土壤流失、城市绿化等方面,规划过程中非常重视可持续发展,将城市经济建设及资源开发利用等进行整体结合,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协调城市发展建设,促进环境保护。
1 生态小区的内涵及特点
生态小区是通过对生态系统中的环境调整,协调生态环境中各生态因子的关系,实现绿色与生活相结合,环境、文化、生活融汇,最终达到“绿色生活”品质的现代生活小区。当前的现代城市生态小区,从设计框架到环境完善再到后期绿色维护都是相互呼应的,符合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要求,是生态城市的一部分,体现了城市的特点与特色。生态小区注重文化底蕴、精神文明及绿色建设。除与以往的普通居住楼有相似之处外,生态小区还有其独特魅力,使人能够在城市里感受大自然气息。同时,要建设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人文环境,使人文环境和浓郁的文化氛围相得益彰,呈现繁荣、生机与活力。基于当前社会对绿色城市需求的现状,生态小区无疑是当下社会发展的主流。它与“绿色生活”理念相互融合,最终达到绿化整个城市的目标,从而提高生活品质与质量。生态小区除可满足住者对大自然的要求外,对规范城市环境起着非常好的作用。生态小区是城市发展的关键,其利用绿色环保理念大大减少资源浪费,为城市和小区自身环境改善带来强大动力。
2 生态小区的设计原则
第一,生态小区的规划和建设应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建设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居住环境,体现土地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和节约性。生态小区的选址、规划、设计和建设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气候环境,保护自然水系、湿地、山脊、沟壑和优良植被,有效地防止地质和气象灾害的影响。
第二,生态小区的规划和建设应尊重和发掘本地区的建筑文化内涵,小区建设具有本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
第三,生态小区园林绿化设计中应该以植物造景为主、突出乡土植物,注重生物多样性的重组、生态系统的重构与景观多样性的营建。生态小区景观应注重地域历史文脉的有机传承,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
第四,生态小区水环境的规划设计应安全、卫生,有效供水和污水收集处理与回收利用、节约用水、提高水循环利用率的措施。生态小区应采用分质给水系统设计,有条件的小区宜采用管道直饮水系统。水质、水压、水量及水系统管道设备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3 应用实例
3.1 住宅概况
某居住小区位于该市区西南部,毗邻市中心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97241.975m2,该居住区呈东北-西南走向的不规则四边形,基地北面临规划50m宽的城市干道潭中西路,其它各面与现有的厂区及生活区相邻。基地现状平缓,生态环境良好。南侧有大片的商业区,西侧紧邻文物保护区。设计范围内设置生态型高档居住区、配套小区级商业娱乐综合服务区、幼儿园等功能。
3.2 规划设计要点
3.2.1 总平面布置
该居住区主要分为三大部分:西北部的高层住宅区、中部游憩公园、东南部的中高层住宅区。西北部高层住宅区,沿小区内环形路布置,与中央的中心景观区紧密联系,为居民们的生活增加了无尽的趣味,另外,该区中大片的绿地、树木为居民提供了很好的生活、休憩环境。由于居住区西部紧挨城市的旅游环山公路,因此在小区西边届种植高大乔木,以起到很好的隔离效果。中部结合地形修建了一个游憩公园,由南至北流入小区的河流也流经公园,同时引入部分河水建造了一个中央喷泉,成为整个小区的重要景点之一。在公园的周边建有会所、居民活动室、医疗中心等公共设施,供居民休养、活动只用。公共绿地、水景、凉亭、蜿蜒的区间小路、公共的服务设施及优雅的绿化很好的体现了小区的有机性、生态性、自然性。东南部的中低层住宅区是基地内最大的一个区,主要布置以13层为主的中高层住宅,总体布局行列式布置方式,住宅南北向间距大,保证每户均有足够的日照和采光。主要户型以一梯两户套型为主,包括少量一体四户套型。该部分分为四个居住组团,组团中的建筑多围合,形成了每个组团中的各具特色的院落,加强了社区的人性化感觉,也形成了小区中具有节奏的景观节点,体现了生态理念。
3.2.2 住宅布局
小区内住宅建筑以小区路为分界分为若干个组团,充分满足其日照间距、通风需要,住宅多结合地形布置,与环境有机结合。建筑布置以平行为主,但也结合了多种组合与围合方式,避免住区内空间形式过分单调,形成空间上的整体感并力图营造良好舒适的视觉空间。
3.2.3 道路交通系统设计
居住区的主要道路系统是方格网状和放射状混合型道路系统,方格网状主干道贯穿整个小区,环绕小游园的是环形主干道,将整个主干道系统连结起来。以环形干道为中心,形成了放射状的次级道路系统,贯穿东部各个组团。小区主干道宽度13m,采用人车混行。主干道的布置自然地形成了小区的分区。同时,地下车库车道设停车场,充分地利用了资源。小区采用局部人车混行的方式,既满足畅通的需要,又保证居住区的安全。
3.2.4 绿化景观系统设计
景观设计坚持生态原则,充分应用现有自然景观,并结合周边景观特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人为本原则,满足人的多维视觉感观,营造舒适亲人的景观环境。小区中有一条由西至东流经小区的河流,沿河设计了一条景观带,配合环境设计的植物、亲水平台等都为居民的生活增添了无尽的趣味,同时也改善了居住区内部的生态气候。中部的小游园是整个小区的主要景观节点,流入小游园的河流、引河水建造的喷泉、成片的绿地、休闲活动设施将吸引大部分居民,为居民提供生态、绿色、宜人、舒适的休闲观景环境,静态水景、喷泉、流水曲径点缀缤纷绚丽多姿的生活景象。
总的来说,在生态小区规划设计中要求内在宏观上注意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在具体设计上追求个性化和多样性。设计在结合地形及围边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对原有特色的尊重,力图实现健康、愉悦、时尚的主题,构建成为一个现代开放、成熟的人文生态区,成为一个散发着朴实气息的、使人们乐居其中的生态型社区。
参考文献:
[1]刑亚璞.浅谈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生态理念[J].山东工业技术,2018,09:76.
[2]靳鹤琳.浅谈现代生态小区规划设计[J].现代装饰(理论),2017,07:54.
[3]史旭松.探讨绿色生态住宅小区规划设计[J].中华民居,2018,0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