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我们必须意识到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有效地控制混凝土施工的各个环节,避免频繁返工,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稳定运行,建设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混凝土施工是土木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土木工程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结构的性能和整个工程的质量。在施工前,有必要了解混凝土结构及产生问题的原因,以便在施工中注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土木工程的最终效果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而混凝土施工是土木工程中重要的一环,提高该技术的应用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土木工程行业相关人员需要继续加深对混凝土施工相关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保障土木工程质量。
1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
1.1混凝土麻面问题
在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在混凝土的表面会出现一些细小的麻点、凹坑或者气泡。这会导致混凝土出现麻面,不仅影响混凝土的美观,而且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在于对施工细节的处理不到位。例如,对模板的清理不到位,模板上粘有杂质,导致混凝土出现麻面。如果没能对混凝土进行有效的养护,或者在混凝土振捣过程的振捣不充分,导致混凝土内部的气泡未完全排除等,都会造成混凝土出现麻面现象。
1.2混凝土蜂窝问题
在完成混凝土浇筑后,在其表面弧线疏松情况,形成蜂窝状。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骨料聚集过程中砂浆没能完全覆盖,在长时间的空气侵蚀下,会在骨料之间形成蜂窝状的孔穴。如果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骨料与砂浆之间出现离析,将会导致混凝土蜂窝的出现。而且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如果模板破损,或者模板密封不严,发生浆液渗漏,也会导致混凝土蜂窝出现。
1.3混凝土裂缝问题
裂缝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也是危害性较大的问题之一,混凝土裂缝主要分为三种,即横向裂缝、纵向裂缝以及网状裂缝等。如果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对温度把控不当,便很容易出现裂缝问题。在混凝土的养护过程中,如果不能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养护处理,也很容易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除此之外,在外力的作用下也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
2混凝土施工的关键技术
2.1配制技术要点
混凝土具有流动性、和易性,在水分蒸发后获得一定承载力和强度等的特点,该材料作为土木工程原材料之一,配置工作本身涉及到的环节和技术要点较多。从整体上来看,要保障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有关部门在混凝土原料选择环节需要关注,施工单位应该在原料选购期间加大对材料检查的力度,混凝土配制涉及的粗细骨料、水泥成分等都要按照工程建筑实际要求进行严格的对比检测。且为保证监测结果更具参考性和科学性,建筑施工单位将材料送至专业的实验室进行化验,再根据检测结果制定符合土木工程要求的混凝土配置比例。此外,混凝土配制中,需在材料选择和比例控制方面加以注意,各种材料的投放顺序和搅拌时间也应按照相应标准进行,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2.2模板技术要点
由于混凝土在完全凝结前具有流动性,因此在混凝土施工环节需要使用模板,土木工程单位可以按照实际的工程需求对模板施工体系进行科学严谨的设计,减少模板的拼缝,即将混凝土浇筑要求与工程设计图结合起来为模板施工体系设计提供参考。在设计期间,除了要考虑模板搭建的合理性外,还应保障模板的后续拆除便捷性,避免在后续拆除工作中由于操作失误造成混凝土结构的损伤和裂缝。另外,为保障模板安装时,模板连接处没有过大的缝隙,也可以使用有效手段防护,避免在等待混凝土凝固的过程中产生漏浆的情况。
总之,混凝土搭建需要严格按照土木工程设计图进行,若在混凝土结构搭建过程中产生失误最终会对土木工程整体造成较为严重的损伤和威胁,工程单位也要注意监督工人在施工时要严格按照标准技术进行作业,杜绝随意应付,落实“三检”制。
2.3浇筑技术要点
混凝土的浇筑是整个工程建筑混凝土施工环节中最关键的技术,该环节的技术性较强,施工时应派遣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引领,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严格要求混凝土倾倒高度和角度,且浆液倒入要保持匀速,避免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结构内部混入空气,在混凝土凝固后的结构内形成空洞,影响土木工程质量。在混凝土倾倒时高度过高容易导致混凝土离析,而浇筑高度过低则会影响混凝土浇筑的均匀程度。同时,混凝土浇筑施工也需要控制作业时间,浇筑时间不宜过长,施工单位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混凝土浇筑作业。此外,土木工程中的特殊结构如梁、板、柱等浇筑时,施工单位更应提高注意,严格要求浇筑工作按照建筑施工设计参数进行,且为保证浇筑时长在可接受范围内,如果是超长、超大混凝土施工,必须提前确定好施工方案明确施工缝位置,浇筑顺序等,确保工程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及国家规范规定。
2.4混凝土养护技术
一般而言,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养护的时间要在二十八天以上,要做到持续养护,中间不能间断,才能保证混凝土最终的稳固。同时,养护人员要注重混凝土的喷雾环节,在混凝土施工完成的十二个小时内,应进行必要的洒水操作,但也要合理安排洒水量以及洒水频率,能够保证混凝土的表面足够湿润即可,避免过量的水,破环混凝土的结构。只有不断对混凝土进行保养、维护,才能确保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质量。
3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管理
3.1 混凝土的材料选择
混凝土施工质量受原材料的影响很大。如果混凝土材料的质量不达标,混凝土结构在搅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气泡,逐渐降低工程结构的施工强度,影响土木工程的施工效果和质量。此外,当混凝土材料中有害物质过多时,施工强度会降低。由于有害物质与混凝土之间的物理和化学反应,混凝土结构的变形将影响整个土木工程结构的可靠性。
3.2做好质量管理
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能有效确保施工行为的规范化和施工质量。通过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还能把施工质量的责任制度落实到个人身上,促使施工人员能够积极参与到施工中。同时,还可以把施工人员的工作绩效和施工质量管理有效结合,以此来提高施工人员自身的施工质量管理意识。除此之外,还需要针对施工现场加大管理力度,通过创设专门质量检测小组的形式,对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质量的问题进行管理,确保下一道工序能够顺利开展。
3.3做好配比管理
为保证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应当对混凝土混合料的比例配比加大重视,需要把混凝土混合料的比例参数标注在搅拌现场,并且还要对混合水泥的水量进行掌握,从而确保施工工序符合建筑规范规定。若是水与水泥的混合比超过用水量的1/4,那么就会促使混合物出现泄漏现象,同时,若是严重的话还会对混凝土结构,以及混凝土的耐用性造成影响。因此,需要施工人员合理把握用水量,并保证混凝土配合比的水灰,也在可控范围内,进而满足施工要求。
结束语
基于现代化发展背景下,人们针对土木工程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而建筑行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对混凝土加大重视。混凝土作为土木工程中应用频率较高的材料,会直接关系到土木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水平,所以,针对混凝土施工技术加大重视,能在一定层次上提高建筑行业的施工能力,进而推动建筑企业实现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武永.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居舍,2018(34):81.
[2]周莉.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34):32-33.
[3]王忠志.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45):17-18.
[4]李进功.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3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