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园林工程树木栽培技术要点林芳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3月第8期   作者:林芳
[导读] 在生态系统当中,树木是一项重要的组成成分
        摘要:在生态系统当中,树木是一项重要的组成成分,我们可以通过对树木栽种的数量和方式进行调整,从而有效的高山林木结构,加大森林的覆盖面积。我国人工造林的力度正在不断的加大,其面积也位于世界首位,这对于我国林业的发展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所以,在林业发展过程当中,相关技术人员应该对树木栽培技术加大研究力度,并采用更为先进、成熟的栽培技术来对林木结构进行优化,弥补我国生态建设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加强对珍惜树种的栽培,促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园林工程;树木;栽培技术
引言
        林业绿化效果与栽植树木的成活率呈正相关。林业工程中树木的栽种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环节,分别是起苗、运输、栽植、栽后管理。这四大环节密切配合,可最大限度地提高苗木的存活率。
一、树木栽培必须考虑的客观因素
        因为树木的生长存活有着客观的自然规律限制,具备一定的地域性条件才能正常发育[1],故而必须在开展移植工作之前做好调查分析,充分了解植物的自然属性和对不同生长环境的适应能力,针对要移植的树木的特性提前布置好栽培环境,进而保证树木的移植成功。例如我国的城市园林建设一般在春天植物发芽适宜栽培时进行,而且应当考虑到植物的生长赖以依存的土壤成分、温度、紫外线光照等关键因素,做好环境调节工作,避免植物枯死,栽培失败。要进行高效率的城市环境建设就必须预先考虑规划栽培树木的最好时机,技术操作人员应当在移植栽培工作开始之前就预估到自然条件的变化,比如天气温度变化、季节气候变化等,对此类变化规律进行细致的分析与全面总结,选择恰当的季节和天气,进行树木移栽,尽量避免恶劣天气与极端的温度环境,保证树木栽培后的健康生长。在树木的移植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外界物理碰撞的作用,在树根的某些根须部分造成持久性损伤,如此经常会导致树木的植物性生长机能受到严重的损害,无法正常生长存活,造成移植栽培工作的失败,故而必须在移植运输过程中确保树根不受到损伤和外部作用影响,避免树根枯萎、皲裂的现象发生,对已遭受损害的树根应当进行植物组织再生手术,树根部分要确保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防止植物因脱水死亡。
二、树木移栽活动要点分析
        移栽树木的存活率决定了园林建设是否能够成功,故而,城市园林项目承建机构非常重视对于树木栽培技术的分析研究,希望可以从中发现提高树木成活率的有效方法策略,本文根据对现实实践研究所得成果,归纳总结出以下几个技术关键点:
        (一)选择并整理栽培地
        在树木移植工作开始之前必须提前选择一块土壤构成成分相对适宜的优质栽培地块,而后把栽培地块上的垃圾和建筑物彻底清理干净,尽量确保环境整洁无杂物堆积[2],之后再依据所植树木的根部长度与土壤蕴含的肥力标准判定栽培的适宜深度,进而挖掘适合植物生长的坑洞与导水渠道以便进行后续的栽培与灌溉,树坑的分布必须呈一定规律整齐排列,不能混杂无序,而且坑周围应当布撒松疏肥沃的土壤,如此有助于树木的生长发育。
        (二)栽培
        园林承建机构必须对树木栽培过程进行整体规划与管理,时刻关注工作人员栽培树木的进度,灵活调节每天的树木栽培量,遭遇突发情况(例如极端天气)时,可对栽培到一半的树木幼苗进行假植保养处理,防止其因长期放置而死亡。在进行栽培之前必须对每个幼苗的根部进行杀菌消毒处理,防止树根腐烂酸化。还可以对树木的枝杈进行修剪,保证栽培树木的整洁美观,但也要注意不能砍断树木的重要分叉。在栽培过程中还要密切关注挖掘的树坑深度和树木幼苗的高度是否吻合,确保灌溉的稳定性,如果不适合就必须及时再挖。填土时应当注意筛掉坚硬的土石,填入松软的泥土,保护植物根茎。


        (三)选苗和育种
        在对树种进行栽培前,首先应该做好相关的选苗和育种,相关技术人员应该对该地区的土壤、气候等条件进行有效的调查,并考虑林区的植被结构和产业模式,从而选出合适的树种,制定出与该林区经济结构和生长环境相适应的育种方案,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为日后的栽培奠定基础。而在具体的栽培过程中,技术人员应该根据林区的实际情况和技术需求进行合理的安排。因为临期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等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种植人员首先要对地形和土质进行有效的考察,从而正确的选择树种。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的对树苗进行选择,从而有效的开展育种工作。将地块选好后,技术人员应该做好抗旱防洪的准备措施,并确保树种的水分充足,将栽培地的杂草、垃圾等物进行及时清理,并施加肥料。此外,技术人员还应确保树龄、高度等指标符合相关要求,根据具体的要求来合理的选择树种。在栽培地种植人员还应修建配水沟,清理垃圾和杂物等。
三、栽培后的管理要点
        (一)树木栽植技术
        在栽植开始前,首先应该在林区挖设相关的沟槽,并确保其深度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可根据选择的树木类型来对沟槽的深度进行合理的确定。在挖坑时,要确保其有适宜的体积,而且还要选择腐熟粪肥,这样可以为树木提供足够的养分,当施肥完成后还应该将深坑及时填平,均匀回土。在进行树木栽培时需要根据树木自身的生长规律和特点适当的剪掉根部和过多的树枝,尤其是病虫根,更要去掉。在修剪过程中,应该将新长出的枝条和叶子剪掉,按照具体的季节要求来浇水。一般我们会选择在春季进行栽种,而且在栽种的过程中要确保坑中有足够的水分,确保树木能够均匀的将水分进行吸收。如果雨水充足的话,则需要将积水排出,防治根部因为长时间在水中浸泡,导致根部腐烂。而且在栽种时需要控制栽种的深度,在掩盖泥土时,应该确保树坑下部有一定的松软土层,而且栽植应该夯实,使泥土和树根能够有效的进行接触,在填土的过程中不断的夯实,提升成活率。
        (二)树木施肥管理。
        管理人员必须在春秋两季为树木施加肥料,确保植物正常生长,施肥工作必须提前预估自然环境的变化,依据植物自身所处的发育阶段,选择适当时机开展,首先要选择好的施肥时间,施肥前挖好肥料沟,在肥料播撒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土壤湿度和粘度的变化,施肥完毕之后,应该对树木周围的地表进行洒水灌溉。对病虫害要采用综合防治模式,采用各类技术措施尽量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必须及时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病虫害防治经验教训,记录总结栽培树木发生过的病虫害现象,并提炼出其中的发生规律,引进先进技术手段和工具,对其进行有力的预防和根治。时刻观察栽培树木的成长状况,对特殊情况必须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应对,定期对树木进行检疫排查,播撒防治病虫害的强力化学药剂,提高防止效果。
结束语
        园林的建造是构建生态环保城市的前提,而对树木的成功栽培种植则是园林建造的重要步骤之一,也是开展园林建设所必须确保的基本前提条件,故而,园林承建机构应当熟练掌握树木栽培技术的关键要点,尽量提高树木栽培的成活率与培育规模,确保园林工程的质量与社会效益,进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结构,确保人民生活健康。
参考文献
[1]王云东.林业树木栽培技术与要点[J].农业与技术,2018,38(20):179.
[2]师雪军.林业树木栽培技术及树种管理研究[J].农家参谋,2018(21):101.
[3]江学财.园林工程施工中的树木栽培技术要点探析[J].绿色科技,2018(19):73-74.
[4]张丽.浅析园林工程树木栽培的技术要点[J].中国果菜,2018,38(07):84-86.
[5]尹艳飞.加强林业树木栽培技术要点分析[J].现代园艺,2018(12):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