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研究 卓拉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4期   作者:卓拉
[导读] 摘要:本文在简要介绍新闻舆论传播与公众舆论传播、新闻传播等传播规律的异同的基础上,从正确处理媒体意见与新闻事实协调关系、新闻舆论与公众舆论互动关系方面,论述了如何正确把握新闻舆论传播规律,旨在更好发挥新闻舆论的正能量导向作用。
        (国网蒙东综合服务公司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摘要:本文在简要介绍新闻舆论传播与公众舆论传播、新闻传播等传播规律的异同的基础上,从正确处理媒体意见与新闻事实协调关系、新闻舆论与公众舆论互动关系方面,论述了如何正确把握新闻舆论传播规律,旨在更好发挥新闻舆论的正能量导向作用。
        关键词:新闻舆论;传播;规律
        新闻舆论通俗点讲就是大家广为人知的媒体舆论。新闻舆论作为当今社会中的主流舆论,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尊重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发挥新闻舆论的导向作用,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让社会多一处正能量。同时,新闻舆论需要时刻注重媒体的联系,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发挥出新闻舆论正向导向作用。如何准确把握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逐渐成为了当前社会建设发展中需要全社会引起重视的重要课题。
        一、比较认识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
        (一)新闻舆论传播规律与一般舆论传播规律比较
        所谓“新闻舆论”,主要是指新闻媒体借助新闻形成的一类舆论,其本质是舆论的传播。但是整个传播过程,无法脱离新闻这一载体。根据相关研究者研究,指出舆论主要涉及三大要素,分别是舆论主体(社会公众)、舆论存在形式(本体)、舆论客体(公共问题)。除了上述三大要素之外,新闻舆论还需要具备相应的传播媒介,即新闻传播媒介。需要强调的是新闻舆论的载体只有单一的一种,并且是固定的一种,一旦脱离了新闻传播媒介,新闻舆论势必不存在。新闻舆论与一般舆论不同,主要原因在于两者之间的构成元素与内涵有差异。首先,主体。新闻舆论的主体主要是公众,然而在仔细甄别的情况下,新闻工作者也是公众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新闻舆论的代言人,如此一来,直接说新闻舆论的主体是公众,就有所牵强,应该这样认为公众是一般舆论的当然主体,是新闻舆论的直接主体。新闻舆论的真正的主体应该是新闻媒体。其次,本体。新闻舆论的本体主要是一致性意见,原因在于新闻播放的作品,全部是在层层筛选之后的舆论。最后,客体。舆论的客体应该是社会中共同的话题,一般由社会中的事实引起的话题。新闻媒体在舆论形成过程中,需要按照新闻的特质生产新闻,主要涉及以下内容:社会中具有议论价值的社会现象、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新闻报道。然而一般舆论,主要是有社会公众发起的一般性舆论,并不需要借助新闻媒体这一介质。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时效性强;真实性难以判断;新闻价值无法成为事实标准。大量非新闻事实也经常会有公众发起舆论,舆论没有任何方式的把握,造成其价值不可靠。
        (二)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与新闻传播规律比较
        一是传播实际侧重有差异。大部分新闻传播侧重信息的传播,然而新闻舆论则比较注重媒体意见的传播。新闻传播逐渐转向新闻舆论传播,在此过程中,需要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发挥出新闻评论的作用,并在新闻事实客观表述的一些内涵意见,通过新闻评论等方式转变为舆论的话题。二是公众的参与度不一样。新闻舆论传播,既是新闻,也是新闻舆论。新闻的主要作用,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因此,新闻的播放,通常是以公众的实际需求,并且这一需求能够代表大众的需求。然而新闻舆论传播就难以满足公众的需求,但是在满足了公众意见发表、获取存在感等方面的需求。新闻传播过程中,社会公众处于一个被动状态,公众自身根本无法知晓会传播什么,不会传播什么,更多的是只能被动接收。即使在自媒体如此发达的时代,社会公众同样缺乏主动权。但是新闻传播中,社会公众自身在选择权与接收權上有着足够的主动权。然而在新闻舆论传播中,社会公众有着较大的主动权,其不仅可以主动回应新闻舆论,也可以选择沉默。需要强调的是在新闻传播与新闻舆论传播绝不可以分离,两者属于同一个过程,只不过在具体的意图与操作方面,有所差异。


        二、新闻舆论传播规律分析
        (一)媒体意见与新闻事实的协调关系
        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之一,在媒体意见与新闻事实中协调中发传播。具体言之,媒体的产生,主要是以新闻事实报道为基础,在选择合适方式的前提下,表达出与新闻事实相关的意见,由此形成新闻舆论,并引领公众舆论。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需要协调好媒体意见与新闻事实的关系。简单来说,媒体就是通过特殊的方式表达出自身对报道事实的一些意见及看法。事实具有优良品质的情况下,将更有利于形成具有正能量的舆论。如何确定事实具备优良品质,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满足社会公众新闻需求;二是具备认识价值,有利于促进社会公众是非能力的提升;三是社会价值,有利于社会公众凝聚力的提升。这种新闻舆论主要是以正面题材为主,基本不会产生负面效果,这种传播方式,主要与报道者的思维方式等有关,同时也是遵循新闻舆论传播规律的一种具体表现。另外,新闻舆论是否能够引领公众舆论,关键在于新闻报道是否能够激起公众的兴趣,同时需要以报道事实为主,才能真正意义上发挥新闻舆论传播引领作用。总之,媒体意见与新闻事实的协调,就是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满足公众需求,并具有理论含量的事实;二是以公众喜欢的方式揭示新闻事实中的理论;三是客观、科学叙述新闻事实。
        (二)媒体舆论与公众舆论的互动
        新闻舆论传播规律之二,基于媒体舆论与公众舆论的互动,有效传播新闻舆论,并逐渐形成社会公众舆论。新闻舆论虽是媒体舆论,基于这一认识,媒体舆论的主体也就是新闻媒体,那么就产生了一个疑问,媒体记者的意见,是否代表了一个机构的意见,或者说是社会公众的意见。公众舆论相对比而言,显然更容易确定主体,主要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公开意见的汇集。公众舆论与公众共同产生,并由公众共同传播。首先,新闻与新闻舆论有着差异,新闻侧重新闻事实的报道,同时需要基于新闻具有一定的价值,在整个过程中,并不发表任何意见。然而新闻舆论则是基于新闻事实的基础上,直接发表的一种新闻意见。公众舆论的形成,主要基于新闻舆论传播的事实。因此,新闻舆论传播需要对公众舆论中的一些消极或者是负面意见,进行必要的“疏”,才能在传播事实的基础上,引领公众舆论表现出积极的一面,传播出更多的正能量。
        三、结语
        总之,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需要处理好媒体意见与新闻事实的协调关系等三方面的关系,才能真正意义上发挥新闻舆论的正能量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罗鸣.高端策划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恩施日报社重大主题宣传的探索与创新[J].新闻前哨,2019(03):6-7.
        [2]武怡华.媒体议程对大学生思想舆论产生理想化传播效果的研究——评《议程设置的博弈:主流新闻媒体与大学生舆论引导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8(12):121.
        [3]柯泽,李荣,郝丽华.视觉传播视域中的网络舆论研究——视觉传播与网络舆论关系研究的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J].湖北社会科学,2018(09):173-183.
        [4]张凯.让受众“看得到” “愿意看” “看得进”——对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报业,2018(19):38-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