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水利工程投入建设、使用,对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不乏有许多水利工程对当地水土资源造成破坏的情况发生,所以如何增强水利工程的生态性,以此进一步对河道的治理事业发挥积极的作用,成为众多业内人士关注的对象。本文首先强调了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其次从原则上对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做法进行了阐述,最后从具体实践角度,就如何利用生态水利提升河道治理的水平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关键词: 生态水利; 河道治理; 应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事业被纳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总体布局中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向全社会发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精辟论断,生态性成为众多生产建设项目的重要考量标准,我国环境质量也由此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在河道治理方面,由于我国发展的经济因素和人口因素等客观原因,水土流失、河道环境恶劣等问题一直长期存在,为河道治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现今河道治理的实际过程中,在不断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加强工程建设对于河道附近的环境质量的改善,注重河道的生态系统修复保护工作,成为当前生态水利建设在河道治理中的重要方向,并以此取得了十分积极的建设成果。
一、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重要性
现代生态水利工程的应用过程相较于传统方式在科学性性上有了诸多方面的提升,其针对于传统方式对于环境损害较大的弊端,综合生态环境科学、生物自然科学以及水利工程科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对改善河道治理的“顽疾”发挥出了积极明显的效用。
(1)考虑完整生态系统
生态水利工程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过程是建立在河道周围整体生态系统的考量基础之上进行的,其对于河道周围的动植物生存生长环境具有科学而全面的认识,是对各自然要素组合而成的完整生态系统的一次保护和改良的过程通过生态工程的建设,可以为周边植物动物以及河道中生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生长环境,同时保持河道环境的长期良好局面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实现生态环境的净化
由于环境污染的原因,当前许多河流的自净能力十分脆弱,通过生态工程的建设,可以为河流的自净能力进行助力,提升河流以及周边区域的抗污能力。
(3)良性循环作用
通过合理的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在水质得到改善的同时,由于河道以及周围的植被增多,众多生物生存还可以增强土壤的蓄水调节水平,以此可以产生一个可以自我调控水量的水循环系统。
二、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原则
生态水利的在河道治理中的参与过程是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的过程,包括经济发展与环境生态等,所以要切实遵照一定的原则进行。
(1)提高河道形态的空间异质性
传统的水利工程因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方面考量不足,使得众多河道及其周边环境的生态多样性减弱,自然河道受到过多的人工更改,相对单一的生态环境样貌使其生态环境质量变得非常脆弱,而增强河道形态的空间异质性建设,可以有效增强河道及其周边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提高河道治理的科学性,所以生态水利的建设过程要把生物多样性放在建设的重要位置,在空间上和形态上都是如此,即在注重环境保护的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空间异质性建设。
(2)景观尺度与整体性
良好的生态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在综合考虑工程目标、可持续性以及景观建设尺度的基础上进行,其设计理念和具体规划措施要充分照顾到最终治理的科学性体现,根据以往的经验表明,相对较大尺度的景观对于河道治理的效用更为明显。同时,生态水利的治理过程要具备全局意识,要在详尽考察了解河道生态系统的构成元素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改进。
(3)服务社会
生态水利工程也同样带有水利工程的基本属性,即通过对水资源的调节更好地为人们生产生活而服务,例如农业灌溉及防洪抗旱等方面,这同样也是生态水利建设的基本要求,因此生态水利工程在河道治理过程中要首先满足其建设的基本要求。
三、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生态水利工程对于河道治理的过程具有十分明显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理念体现,其对于河道的治理过程是包含水、土壤、微生生物以及动植物的综合治理,其治理理念建立在河道环境以及与周边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会对河道的水环境产生间接或直接的深远影响的基础之上,所以河道治理过程要把环境保护和治理过程统一进行。
(1)修复河道的生态环境状态
生态水利对于河道的治理过程是一种在满足水利工程基本的保护调节功能要求之上的再升级,为了使河道及其周边生物的生存空间以及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进一步提高,其在河道状态上更显自然,例如在河道的形状上呈现出不规则的外形,并有众多滩涂、冲刷侵蚀以及岩石草丛等;另外生态治理对于河道的治理是把河道置于其所处的整体环境之中,因此对于河道周围大面积的环境进行整治,增强植被覆盖面积的同时保护并促进河道内部及其周边生物的食物链完整性;最后,如有需要对河道周围进行景观设计的项目,也应该尽量遵循环保原则,在利用基本当地原料的基础上进行自然淳朴的改造,这也符合当今群众的审美理念。
(2)恢复河堤的生态形状
具有生态形状的河堤对于河道水体的更新调控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要进行生态河堤的建设,首先要在河道位置进行选择,要把河道尽量设置在其浅水区域,这样的设置不仅可以增强河道的不规则性,更可以把河道和周围环境天然的融为一体,有利于不同自然景观例如湿地、河湾等的形成;其次在河堤保护和治理的选材上,要避免使用与当地环境差异加大的材料投入,要尽量使用当地石材木材进行建设,其整体效果要保持与整体环境的和谐性;最后在护岸方面,要在既保证护岸坚实性的基础上进行多样化处理,例如当前常见的混凝土材料,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有侧重点的护岸建设,在其他非关键位置要尽量选择人工自然型的护岸建设,增强护岸的多样性。
(3)恢复河道的退化河岸带
在河道治理中,河岸带的作用不容小视,它不但是众多生物进行繁衍生息的绝佳场所,更是含有丰沛的地下水资源,对于河道水体的自净能力和水质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河岸带的保护与恢复是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方面,首先要对河岸带中含有的多种动植物群落进行保护恢复,在动植物的类别数目以及分布质量等方面下功夫,以此促进小生态系统的平衡;另外,生态水利工程对于河道的治理是一个长期可持续的过程,对于许多河流出现冲刷带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要对冲刷带位置进行草木植被的种植绿化建设,改善土壤,以此增强冲刷带的涵水能力,改善河道水体以及附近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
结论:新形势下,传统的相对偏向于水资源利用率的河道治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在注重水利工程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对河道进行自然环境保护和恢复,增强河道的整体生态性,是当前河道治理工作中生态水利工程应用的重要体现,这也符合当前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生存生活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对于我国整体环境的改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于坤烁,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对策探析[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6(06).
[2]赵垠,凌河自然生态保护区河道治理分析[J].水利技术督,2014(05).
[3]王兆,浅析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问题与治理措施[J].江西建材,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