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城市化建设已经进入高速发展和扩张的阶段,市政公用工程作为城市化建设的基础和根本,其建设施工的安全与质量是保证城市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当前如何遏制市政建设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和薄弱环节,从根本上扭转安全生产的严峻局面,对当前的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1前言
市政工程属于国家的基础设施,是国家、城市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国家政府为了人民的公共利益而建设的无偿性建设工程。随着城市不断的发展,市政工程建设项目不断的增多,使得公用工程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现场施工管理方法已经不能够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暴露出了较多的弊端,进行工程施工管理是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市政工程在施工过程的管理不到位,导致安全伤害事故不断发生,令人担忧,安全生产面临着空前严峻的挑战,安全管理亟需加强。
市政工程的安全生产与否,关系着国家、人民的财产,更涉及到职工的职业健康安全,是决定施工企业成败的重要一步,是国家建设中重要的一步,影响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影响市政工程可持续发展。企业的信誉、百姓千万家的幸福、政府的民心形象和社会的和谐与之息息相关。
2市政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市政工程施工队伍水平不高
在市政施工单位中由于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在施工过程中难以建立统一的市政施工标准,甚至还有些企业没有相应的施工资质。从事施工劳务的人员一般都是农民工,没有受过严格的技术培训及安全教育,其素质相对比较低。对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存在弱意识的自我防护能力,以及粗糙的安全意识观,总觉的安全无所谓。弱势群体受公司关注度低,相应的安全教育资金能省则省,安全防护措施从简。安全教育为了走形式,应付检查,往往不正规。走过场的教育,没有科学的内容、法律法规、企业的安全制度,项目的专业安全问题从简,形式僵硬、单调,使得安全教育的效果成为一纸空谈。
2.2安全管理不规范
规范的安全管理标准需要在市政建设必须要按照相关的准则和标准来执行,并参照施工场地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施工,但当前我国市政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施工管理不规范,市政施工企业的安全责任制中人员的责任、权利不明晰,上到企业的法人、中到项目经理、下到安全员,不同层次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管理随意性,存在“不会发生事故”的侥幸心理,在安全各项安全管理的工作,也是应付了事。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法给企业的工作人员制定合理可行的执行标准,所以在处理问题时往往都是带有主观性,不能带来正效果。所谓的制度很大条,很模糊,没有针对性,不合理。未能使领导做好引导工作,也无法使员工做到真正的规范。
2.3施工方案执行力度不大
市政工程涉及的方法技术很多。每个项目所在的地理位置、周围的环境和自身的要求都会使施工方案不一样,针对性要求强,但现实中施工方案中没有与本项目特点相对的合理指导,对于特殊的施工作业,也懒于制定专项方案。有时施工企业为了应付检查,施工方案的制定很好,但是因为时间和经济因素,实施起来又是按另一套方案,计划和方案的作用失效,贯彻执行力差。
3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为了确保施工安全,需要依据市政工程的作业环境、作业方法、作业人员等生产特点建立严格而有效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来避免或减少一般安全意外事故和轻伤事故,最大限度地确保施工中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3.1思想保证
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处理好安全与思想的关系。常言道:思想是人体的灵魂,思想决定行为。人们做事,也总是离不开思想的指导。
我国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安全生产的总指导方针,也正是要求我们从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采取各种可能的措施,将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或安全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以最大可能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
要通过经常性的安全教育,从思想源头上提高职工安全作业意识,提高职工安全技术水平和知识。安全教育首先要提高职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意义的认识,以增强关心人、保护人的责任感;其次职工必须熟悉施工工艺、方法,施工生产危险区域及其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再次就是结合自身工种特点,加强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技术知识包括特殊作业安全防护的培训教育。
3.2技术保证
市政工程的特点决定了施工生产中的安全技术涉及面广泛,需要解决的问题多样。技术保证就是要在对施工要求与安排、施工环境、技术设计、监控管理的要求以及相关事故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可能存在的事故要素(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起因物、致害物和伤害方式等),通过整理、分析、评价,建立起适应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科学的技术保证措施,以控制或消除施工生产过程中的意外情况发生,杜绝重大安全意外事故和伤亡事故,避免或减少一般安全意外事故和轻伤事故,最大限度地确保建筑施工中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在贯彻实施安全技术措施时,要认真进行安全技术措施的交底;安全设施、防护装置实施应列入施工任务单,责任落实到班组个人,并实行验收制度;加强对安全技术措施实施情况的检查,并建立与之匹配的奖惩制度。对于大型体或大面积、结构复杂的重点工程,除在施工组织总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总体措施外,还应编制单位工程或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措施,详细制定有关安全方面的防护要求。
3.3组织保证
企业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工作全面负责。企业负责人应在企业内部设置安全组织机构,机构的设置要体现高效精干,有较强的责任心,有丰富的现场实际经验,便于统一指挥、步调一致。机构负责监督、检查、指导企业的安全生产执行情况,确保安全指令的顺利下达,安全措施落实以及安全防护设施的到位。同时负责查处企业安全生产中违章、违规行为,负责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及相应处理。
4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措施
4.1切实落实好安全责任制
项目部针对类似工程的经验教训,在开工之前建立健全了安全管理体系,明确了工程参建各方安全生产的职责,提高了各方对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视程度。成立了项目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建立了安全管理领导机构,明确划分了项目部各部门的安全职责,并要求按各自的安全职责履行安全职责与义务。对于参建的各类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才能上岗。所有新员工或从事新的工作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即公司、项目部、班组的安全教育。对新工艺、新技术进行事前培训,强化安全风险意识和具体作业安全要求。
4.2树立“安全为本”的安全生产观念
项目部的安全工作贯穿于项目施工的始末,贯穿于工期、质量和技术的任一要素之中。在任何一项要素的组织过程中,若忽视了安全,将极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使经济上受损,严重者将可能影响企业的形象。因此,统一思想,确立施工安全无小事的观念,将安全生产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来对待,将安全生产作为工程施工最重要的工作来抓,长抓不懈。
结语
总之,在实际工程中,工程管理人员要抱着维护企业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国家和集体财产以及职工生命安全的态度,科学管理,规范施工,统筹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质量、安全与速度、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在“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环境下,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持之以恒地开展安全教育和不断提高安全操作技能,扎扎实实地做好安全预防工作,认认真真地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立足于施工企业安全自控,落实施工现场安全监控,只有这样,在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才能有效减少和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雷、王晓光.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22).
[2]叶善图.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探讨[J].内江科技,2010,(08).
[3]王伟.关于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