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堂支架现浇箱梁施工技术在市政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3月第8期   作者:肖志莉
[导读] 指出满堂支架施工是现浇箱梁施工的关键环节,结合工程概况,对某跨线桥的满堂支架施工中的施工方法、
        摘要:指出满堂支架施工是现浇箱梁施工的关键环节,结合工程概况,对某跨线桥的满堂支架施工中的施工方法、施工控制、施工工艺流程等控制环节进行了分析,以达到指导实践的目的。
        关键词:满堂支架;现浇梁;施工技术
        引言
        连续箱梁采用满堂支架现浇的方法施工。总体上按照二次浇筑法组织施工,第一次浇筑到顶板下翼缘处,第二次浇筑箱梁顶板部分。基底处理采用原地面碾压后分两层填筑70cm的砾石填料,碾压成型后测定地基承载力,确保地基承载力满足施工需要,其上再浇筑一层10cm厚度素混凝土封层,共同构成满堂支架的基础。满堂支架采用WDJ碗扣型多功能脚手架支设,人工安装就位。依据基底标高和连续箱梁的底面标高确定支架的搭设高度和分段长度:依据连续箱梁的自重和施工荷载确定支架立杆和横杆的步距。支架搭设完毕后铺设底模,进行等载预压,测定单性变形和消除非弹形变性,为设置施工预拱度提供科学依据。钢筋在现场集中人工配合加工,分类堆放,吊车垂直提升至工作面,人工绑在成型。第一次绑扎底板和腹板钢筋,在第一次混凝土浇筑和箱梁内模安装完成后,绑扎顶板钢筋。连续箱梁模板采用定型钢制模板,选择具有一定资质的模板生产厂家加工制作,人工配合吊车安装就位并加固定位。混凝土在拌合站集中拌制,混凝土运输车运输,泵车泵送入模,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撒水养生。
        1工程概况
        本跨线桥位于某高速公路范围内,上部结构:(18+30+18)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以中单孔跨越高速公路。下部结构为柱式桥墩,肋式桥台,人工挖孔桩基础。
        2施工方法简介
        本桥下为高速公路主线,陆地施工条件相对较好。施工时,先将桥位地基处理后,采用扣件式满堂脚手架现浇施工工艺进行施工,施工时,底模采用大块钢模,外模和内模采用竹胶板,总体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3施工工艺流程
        3.1地基处理
        先用推土机将表层推平并压实;承台基坑清淤后采用分层回填粉煤灰及亚黏土并整平压实。原有地基整平压实后,再在其上填筑80cm的10%灰土,并选择最佳含水量时用振动压路机进行辗压,辗压次数不少于3遍,如果发现弹簧土须及时清除,并回填合格的砂类土或石料进行整平压实,然后在处理好的灰土层,上铺设15cm厚C15混凝土垫层,在混凝土垫层上按照安装扣件式满堂支架立杆所对应的位置设置底托;为尽量减少地基变形的影响,在承台基坑回填好的地基上铺设大型废钢模板(此处不铺设枕木),废钢模板铺设时,面板朝下。压实的灰土层及混凝土垫层的宽度大为避免处理好的地基受水浸泡,在两侧开挖40cmX30cm的排水沟,排水沟分段开挖形成坡度,流人边沟。
        3.2支架安装
        本支架采用扣件式满堂脚手架,其结构形式如下:竖向立杆间距为90cm,横向立杆间距按90cm左右布置,在高度方向每间隔1.2m设置一排纵、横向连接脚手钢管,使所有立杆连成整体,为确保支架的整体稳定性,在每三排纵向立杆和每三排横向立杆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在地基处理好后,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放线,便可进行支架搭设。支架搭设好后,测量放出几个高程控制点,然后带线,调顶托调整支架高度,本支架使用的可调顶托可调范围为20cm左右。

为严格控制现浇箱梁施工支架的基础沉降量和支架变形,正确设置支架预提高度,在正式浇筑混凝土之前,用袋装砂和土对箱梁支架进行预压以消除非弹性变形,并观测其弹性变形值S。根据弹性变形值S,正确设置箱梁施工标高,设置方法如下: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挠度以及对连续梁进行分层浇筑(上层为顶板、翼缘板;下层为底板、腹板)的具体施工过程,将连续梁施工标高在设计标高的基础上,每个墩顶位置箱梁的预提高度为弹性变形值S,每跨中预提高度为弹性变形值S,+10mm;其余位置的预提高度均以每跨墩顶预提高度为最小值,跨中预提高度为最大值按直线比例分配。脚手管安装好后,在可调顶托上纵向铺设15cmX10cm木枋,箱梁底板下方的木枋横向布置,长6m,间距为0.9m;设好后,进行钢模的铺装。钢模布置好后可进行支架预压。
        3.3支架预压
        预压荷载为箱梁单位面积最大重量的1.2倍。本方案采用袋装砂和土预压法进行预压;采用20t吊车吊装土,桥面宽10.5m,高度:1.2m,周围用砂袋堵上。
        3.4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定点准确,点的位置和密度应该能够准确反映整个支架的位移和变形情况。一般来说观测断面布置在每跨的L/2,L/4处及墩部处,每个断面至少分左、中、右三个观测点。如果跨径大,断面寬,可以以每跨的L/2处为中心线两边对称加密布置,以满足精度要求。每个观测面布置模板底部和支架基底两层观测点。模板底部的观测点可以用铁钉钉人模板底部的方木加以定位,采用水准仪进行沉降观测,因为观测点在上部,所以需要倒尺观测。支架基底的观测点可以定位于支架底的垫板上,采用水准仪进行观测。在加载之前要测量各观测点的标高,加载之后要每间隔一定的时间进行一次标高观测,并认真记录观测结果。连续两次观测的时间间隔不宜过长,一般为2h-4h。对于分级加载的方案,每一级荷载加载后,要等到经观测沉降已稳定后,再进行下一级加载。加载到总荷载的100%后,持荷时间不得少于24h。持荷24h后,如果每2h间隔测得的各点平均沉降小于0.1mm,表明地基及支架沉降已基本稳定,可以卸载,否则还须持荷进行预压,直到地基及支架沉降到位方可卸载。卸载后再测量一次各观测点的标高沉降观测完毕后,对观测结果进行分析整理,根据各个观测断面每个观测点的沉降量平均值及与其对应的荷载和时间,绘制沉降荷载关系图,沉降一时间关系图。压载时主要的观测数据有:支架底座沉降地基沉降、顶板沉降一支架沉降、卸载后顶板和地基的可恢复量以及支架的侧位移量和垂直度,根据这些观测数据可以得到地基和支架的总沉降量、弹性变形数量和非弹性变形数量。
        3.5压载试验注意事项
        压载试验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检验支撑体系在施工中的安全性,在压载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支架和地基的变形情况,如果发现地基出现明显下沉或产生裂缝,钢管发生严重位移、变形,方木发生裂缝或脆断等情况,要立即停止预压并进行卸载,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后再施工。加载预压时支架下严禁站人。试验完成后,要根据变形情况及地基沉降程度,采取必要的措施对薄弱环节予以加强,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试验支架的搭设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压载前一定要仔细检查支架各节点是否连接牢固可靠,试验时试验支架与相邻支架间的联结扣件松开,使其独立受力,以确保试验的安全性和结果的真实性。
        4结束语
        本工程的满堂支架地基处理与高速公路其他标段满堂支架地基处理相比,工序上更为简单,造价上更为经济,实践表明结构上也能很好的满足施工及规范要求。
        参考文献
        [1]王云江.桥梁施工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向中富.桥梁施工控制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