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的全过程机械化施工管理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4期   作者:王茗祺
[导读] 摘要:电网建设技术得到了持续创新,然而在输电线路工程建设管理中依旧有低效率、高风险的问题存在。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廊坊供电公司  河北廊坊  065000)
        摘要:电网建设技术得到了持续创新,然而在输电线路工程建设管理中依旧有低效率、高风险的问题存在。全过程机械化施工作为一种全新的施工方式,在输电线路中有效应用这个模式,可以通过新的思维模式和新视角来对施工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使整个机械化施工建设管理途径得以优化。在有效提升施工质量与安全性的同时,最终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目的。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输电线路的全过程机械化施工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输电线路;全过程机械化;施工管理
        引言
        输电线路全过程机械化施工使交通不便的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大有效降低了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的人工成本,降低了施工环境恶劣造成的施工风险,为当前输电线路建设提供了指导,保证了输电线路建设的顺利高效开展。电力企业要重视这一点,对输电线路机械化施工全过程的重要性进行正确认识,有效提升输电线路施工机械化水平,最终为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1、全过程机械化施工的可行性分析
        1.1机械化管理和控制措施
        输电线路建设的全过程机械化是输电线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工程、建设、设计等各方面的组织入手,采用创新工艺和创新设计方法,重点考虑建设工程的可行性,在工程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全面考虑,创造全过程机械化建设的便利条件,全面提高全过程机械化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工程机械装备应用
        在线路建设过程中,利用履带式卡车、挖掘机、反冲钻机、起重机集塔、发电机和焊机、牵引机设备、机械臂等机器进行施工,在各部门工程中应用工程机械设备,提高建设效率,降低建设费用,更好地指导建设管理,缩短建设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人员安全和周边环境。
        1.3实例工程概况和实施条件分析
        黄河以北平原的轨道地基具有实土、砾石、机械成孔条件,地基类型均采用钻孔灌注桩,地形和地形状态主要为平原,通行能力强,建设机构通过建设原始或简单的道路,可以连接到多座塔。调整各工序建设主体的实施条件,合理安排相应的机器和人力,全方位提高施工现场的建设效率和工作安全,进一步适应输电线路电力建设的技术和安全发展趋势。
        2、全过程机械化施工技术与普通技术的比较
        2.1运输环节
        输电线路工程中运输环节在应用一般建设技术和机械化建设技术后,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电子的应用主要是手工完成运输处理,不仅耗费了大量人力和物资,而且对运输路线方面要求高,整体运输效率低,难以达到既定目标。后者在应用前实现了公路建设,不仅使用了机械化设备减少了人员投入量,还有效地发挥了机械化设备的作用,使整个工程过程更加高效规范。
        2.2基础工程施工环节
        输电线路工程的时候,把原材料都带上了,基础工程开始了。一般来说,基础工程耗费人力资源最多,整个工程周期长,难以保证工程质量。混凝土的运输处理过程中出现了耗时少、运输量少的不足。采用机械化建设方式,避免地理位置的影响因素,便于工程操作,确保混凝土的运输量,有效提高注入质量。
        2.3土石方施工环节
        土方开挖处理过程中,受地理条件的影响,工程难度提高。由于巨大的土方挖掘,工程的整体效率会下降,管理风险也会提高。采用全过程机械化施工技术,在保证相应工程条件的同时,采用减少孔深度的处理方法,可以减少土方开挖量。另外,施工公司在进行输电线路工程的同时,往往不能保证相应的工程效率。机械化建设方式不仅形成了自动化的工程管理方式,而且可以简化工程过程。


        3、输电线路全过程机械化施工关键要点
        3.1完善管理制度
        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施工单位要明确规定施工方案实施的具体标准,完善机械设备的管理制度。通过制度方式,明确规定机械设备的管理方式、维修养护方式等。严格落实责任制,落实机械设备管理的每一个施工环节的责任,避免出现相互推诿,或者管理问题却找不到负责人。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管理部门,形成管理机制体系,严格遵循专人担任、统一办理、科学规划的原则。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人员身上,人人有责,安全出产。严格履行三定准则,由专门的人员负责每一台机械设备。贯彻落实定人、定岗、定机,避免由于不了解机械设备,出现操作不妥,或者误操作的问题。
        3.2杆塔组立的管理
        现如今,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为此对输电线塔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输电铁塔的高度与重量,以期可以对人们生产生活活动中的用电需求进行满足,铁塔也从早期的人字扒杆组立铁塔变成了格构式抱杆组立铁塔,再到今天的塔机组塔、直升机塔等。铁塔组立分为整体与分解塔两种。由于今天铁塔的高度高、重量大,因此分解塔是组价的组立方式。
        3.3接地施工的管理
        浅埋放射性接地装置是最常用的基地装置,接地槽深度一般会超出0.8m,单基塔接地槽在几十米到几百之间,无固定长度。曾经接地施工时,采用的是人工开挖接地沟,开挖过程中会遇到石块、树根、杂草等障碍物,这样会延长施工时间,影响施工效率,无法保证施工质量。为此,想要将这些问题解决掉,现如今的接地沟开挖工作会应用机械设备来完成,现阶段机械设备涵盖了专用接地挖掘机、水平定向钻、链式开沟机等。
        3.4做好机械设备安全检测和维修
        在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中,一些高科技机械设备价格比较昂贵,与普通维修工具维修和依靠以往的工作经验维护管理不同,需要采用现代化维修技术,进行特殊的修护。高科技设备往往需要计算机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检测和维修,提高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以及抗压能力。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对高科技机械设备的磨损状况、工作环境、性能等进行全面的了解,然后分析故障和受损原因,最后进行故障维修工作。另外,施工单位应该坚持在开展机械设备案件评审活动,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奖励机械维修与管理工作。做好抽样检查工作,定期与全体维修人员交流,了解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尽量降低维修成本,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一些特种设备通常危险性较大,与施工安全、财产安全密切相关。如果使用不当,容易导致损坏,造成人身威胁,需要定期检查特种设备,结合不定期抽查,保证使用者与设备的双重安全。
        3.5远程监控、检测技术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施工单位工程机械的管理普遍运用到了微型计算机,同时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效果。施工单位将智能化技术有效应用到机械设备检测、监控等方面,让其故障检测技术智能化。运用传统的检测技术进行机械设备的故障排查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合理运用智能化技术能避免机械设备检测技术、远程监控等方面人工检测的局限性。利用智能化机械设备检测技术能对设备出现的故障及时做出反应,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由于机械故障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
        结束语
        输电线路的全过程机械化施工管理,应因地制宜实施输电线路机械化施工建设模式,不能“一刀切”,充分考虑现场实际条件,从管理与技术两方面深入、持续推进,继而实现电网建设安全、质量、社会、经济、环保效益等水平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任志刚,郑义斌,于春辉,宋伟杰,白哲.输电线路全过程机械化施工管理与控制[J].山东电力技术,2019,46(11):64-67+72.
        [2]郑卫锋,张强,丁士君,江明.输电线路机械化施工建设管理[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9(12):66-67.
        [3]曹博洋,刘薇,任妍,刘晋,周子毓,赵蕾.输电线路工程机械化施工技术经济性分析[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9(06):58-59.
        [4]杨泰朋.输电线路全过程机械化施工建设管理[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02):258-259.
        [5]马莉,孙利平.输电线路工程机械化施工措施差异化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8(12):40-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