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林场林业生态建设规划研究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月第9期   作者:王琦
[导读] 本文阐述了国有林场的主要类型,对国有林场林业生态建设规划的重要意义及其发挥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
        摘要:国有林场林业生态建设是集林业建设、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一项巨大工程,并且林业生态建设在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中起到积极意义,其也能够有效促进林业资源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国有林场的主要类型,对国有林场林业生态建设规划的重要意义及其发挥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国有林场;类型;林业生态建设规划;意义;发展策略
        林业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保证林业生态建设质量有利于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及防治污染。但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一些企业与个人对森林资源进行大肆采伐,致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因此为了保证林业生态建设的有效性,以下就国有林场林业生态建设规划进行了探讨分析
一、国有林场的主要类型
        国有林场按照不同标准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按照林场的经营目的可以将其分成有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和特种用途林等;按照林场的经营面积可以分成大中小林场;按照管理体制可以分成省、市、县级的林场;按照林场所处地理位置可以分成丘陵、风沙、湖区、平原等林场;按照劳动手段有手工、半机械、机械化林场等。现阶段国家针对国有林场运营管理发展一直遵循着“绿色发展,高效利用,全面建设,政策支持”的战略,以便在社会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能够为经济贡献更多优质农林产品,全面的发挥森林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
二、国有林场林业生态建设规划的重要意义
        1、防风固沙。在我国国土面积中,30.6%为沙漠,并且随着环境的恶化,沙漠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沙漠面积不断扩大。而在森林内,所生长的树木都具备较强的生命力,根系普遍较为发达,能深入到地下深层,致使所生长地区的土壤得以固定。并且,森林内存在大面积的树木植被,能有效抵挡风沙的侵入,通过改变风向、降低风速,阻挡沙丘向周边地区移动。因此,森林具有较强的防风固沙功效,能有效缓解土地沙漠化趋势。
        2、调节气候。森林温度要比周边地区低一些,因为森林内的树木需要吸收较大热量,才能完成蒸腾作用与光合作用,所以其所处地区温度会有所下降,进而起到温度调节功效。同时,由于树叶的蒸腾作用较强,因蒸腾形成的水气较多,能增加空气的湿度,同时水气积聚升空遇冷后,会形成小水滴,等汇聚到一定程度后,便会形成降雨,因而森林地区降水量往往高于周边地区,有利于改善所在地区生态环境,为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3、防止水土流失。森林具备水土保持与涵养水源两大主要功能。由于森林植被的覆盖,阻挡了雨水,避免形成对地面的直接冲刷,而起到水土保护的作用。另外,森林在很大程度上能减少地表水的蒸发,利于植被及农作物生长。在一些森林覆盖面较少的地区,因缺乏天然屏障,每年都会有大量水土流失。
        4、防治污染。林业生态建设还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森林被称作“大自然的吸尘器”。因此森林被人们称作氧气制造厂。同时树木在进行呼吸作用的过程中,通过气体交换而发挥出对有毒气体的过滤功效。如吸附有害气体二氧化硫。另外,森林还有起到绿化环境、杀死病菌、降低噪音的功效。
三、国有林场林业生态建设规划的发展策略
        1、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林业生态建设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普及环保常识,加强对相关林业企业的监管,规范企业对林业资源的开采与利用行为。同时相关从业应不断提升自身环保意识,加强对企业的管理,积极转变生产方式,研发环保型产品。

而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个体,社会公民应该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从小事做起,积极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2、加强森林资源培育保护。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认真落实森林资源保护发展责任制,在建设森林生态家园、发展森林生态产业、推进森林生态文化、保护森林生态资源、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方面下大力气、花大功夫。以生态林、防护林、阔叶林、城镇林、村庄林、通道林等为重点,立体构架,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森林生态系统,构建绿色生态家园。以大径材、珍贵用材、竹林、木本粮油、特色花木、工业原料林和森林生态休闲等产业为重点,多点布局,大力发展林业精深加工业,积极推进产业化、合作化、标准化经营。广泛开展“关注森林”活动、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促进生态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宣传教育和知识的普及,促进企业、个人积极参与以积累碳汇为目的的造林和森林经营活动。按照“严管林”的要求,依法管好森林资源,巩固和保护林业发展成果。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山林经营权有序流转,推进林业金融体制创新,扩大政策性林业保险范围,激发生态林业生态建设活力,真正达到“林农得实惠,生态受保护”的目标。
        3、注重林业生态效益。林业发展能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但人们通常以经济效益为林业发展的重心,而忽视了其生态效益,然而在林业发展中,最具有价值的便是其生态效益。现阶段,由于林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紧密联系,人们对林业生态工程的生态效益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特别是在经济发展的后期,受生态环境的影响更为明显,由经济发展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为社会发展带来了难以估测的经济损失。因此,在林业发展中,必须认识到生态效益的重要作用,积极维护生态环境,处理好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实现林业发展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最大化,以此来保障林业生态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4、发展现代化高科技林业。为了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针对当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利用现代科技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其中,首先任务是转变传统粗放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发展,将科技应用于林业发展中去,最大程度降低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以此来实现林业生态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5、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为推动林业生态工程的快速发展,应进行林业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结合市场需求,重点推进原料林的发展。相关企业需积极研发新产品,实现对低层次原材料的深加工,尽可能提升原材料的利用率。同时,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森林旅游业的支持力度,制定有效的优惠政策,促进森林旅游业的发展。通过优化林业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环保型新兴产业,来有效推动林业生态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在林业发展上,还可进行林业内产品结构的调整,通过研发优势产品、增加产品功效、完善产业结构链,来推动林业生态工程的发展。各林业发展企业应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结合当前林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积极探讨相关解决方法,并合理调整企业布局,通过优势互补,提高林业产品的档次,进而形成整体竞争力,扩大林业产品的市场份额。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其中林业生态建设规划不仅影响到森林生态系统的建设,还关系着荒漠生态系统及湿地建设。因而只有在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对国有林场林业生态建设规划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甘益凤.浅谈国有林场林业生态建设规划[J].财讯,2016(23)
[2]袁桂芬.生态林业建设推动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11)
[3]王霞.浅谈国有林场林业生态建设规划[J].中国林业产业,2017(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