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结合武宣县城东工业园区大道工程项目,介绍了供水工程改造的必要性,结合施工现场调查结果,展开可行性论证。同时,分析了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供水管安装改进措施,旨在为业内人士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供水管;安装成型;改进措施
水资源作为不可或缺的物质资源保障,供水需求不断扩张。与此同时,对供水工程的施工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供水管道安装是供水工程施工的重点环节,只有高度落实施工质量控制工作,才能保证供水管安装质量,促进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转,满足生产生活需求。
1 工程概况
武宣县城东工业园区大道工程位于武宣县境内。路线东起武宣农场二队,与柳州至武宣高速公路武宣东互通台村出口引道相交叉,西至武宣农场职工医院。该工程为武宣县县域内交通主干道,总长度达到2834.985米,最快车速60公里/小时。
2 供水工程改造的必要性
武宣县工业园区大道工程项目投资金额达9亿元。由于该工程施工规模大、投资成本高,不仅受到公司的高度重视,也成为社会群众关注的焦点。如果公司能够在规定期限内交付高质量的工程,必定会获取丰厚的经济效益,且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
供水工程是市政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公共建筑用水和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存在紧密联系。为此,市政工程项目承建单位要提升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水平,保障供水工程施工质量,一方面,满足城市内部空间的供水需求,另一方面,维系区域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提高供水管道安装质量,这能够降低发生返工的概率,节约管材成本、人力资源成本与机械设备成本,扩展承建单位的经济效益增长空间。
3 深入施工现场进行调查
为全面了解供水工程施工现场概况,质量控制小组深入实地进开展调查。根据对已完成的供水工程进行现场检查可知,共计400个检查点中,有46个点位的施工质量不达标,总合格率为88.5%。
4 供水工程可行性论证
4.1 活动目标
施工企业需有效解决因“管件敷设基础不平整”和“管道连接部位未焊透”两个关键要素引发的供水管道安装质量问题。理想状态下,供水管道安装质量问题解决处理效率达80%以上,供水管道安装成型合格率可提升至94%以上,具体验算数据如下:
88.5%+(1-88.5%)×67.39%×80%=94.7%>94%
4.2 目标论证
由于该工程项目是公司成立以来承接的规模最大的市政工程项目,为此,对质量控制小组的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为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且项目经理亲自参与质量控制小组活动,旨在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确保小组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设定目标。质量控制小组认为工程项目部工作作风严谨,具备开拓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较强,且参与质量控制活动的经验丰富,有能力完成设定目标。
5 供水管道安装质量影响因素
质量控制小组召开专题会议,针对供水管道安装环节遇到的“管件敷设基础不平整”和“管件连接部位未焊透”问题展开分析,分析结果为:①技术交底流于形式,施工人员技能培训不到位,施工工艺操作不当;②未实施作业面平整与夯实加固处理,地基基础发生不规则沉降;③测量控制不到位,轴线与平整度偏差过大;④未对管道连接部位进行充分打磨,焊接部位残留大量污染物;⑤施工机械设备组合形式不合理,机械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且未能严格遵照标准规范实施焊接操作;⑥管材运输与储存管理不到位,管材接口出现锈蚀。
6 供水管道安装改进措施
实施一:作业面平整处理与夯实加固处理。
措施一:参照设计图纸,确定开挖管沟基础标高,拉好标高控制线,之后回填管沟。按照标高控制线,对回填作业面予以平整处理。
措施二:回填作业面平整处理完毕后,使用蛙式打夯机开展夯实加固处理。
实施二:高度落实技术交底工作。
措施一:由项目部编制完整的施工人员培训方案,由技术人员实行技术交底与示范操作,确保施工人员在最短时间内掌控技术要领,明确技术规范。
措施二:培训结束后,对参培人员实行集中性的技能考核。
措施三:保留培训影像资料。
实施三:对供水管道连接部位予以充分打磨。
措施一:选用满足施工要求的供水管,做好供水管防护工作,注重供水管完整性。
措施二:焊接前,使用手砂轮对接口实施打磨处理,去除接口残留的污垢。
实施四:落实施工质量控制工作。
措施一:筛选管材,检查管材质量。通常来说,管材与零配件由预先选定的供应商集中供货。管材进场后,施工方要严格检查管材质量,杜绝质量不达标管材流入施工现场。
措施二:严格控制管道位置偏移,及时排除积水。正式施工前,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进行交接桩复测与保护;结合施工场区地质结构条件与地下水文环境条件完成施工放样;待复测检验结果符合标准要求后,交付施工。
7 供水管道安装质量控制措施
在管道安装前,预先计算管道敷设长度。之后参照设计图纸,确定各检查井之间的管道敷设长度。在安装过程中,严格控制管道深入检查井的长度。在管座浇筑前,采用同等型号混凝土对管道两侧与平基连接三角区实行填筑。在抹带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水泥砂浆配制比例,增强水泥砂浆搅拌均匀性。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在抹带施工前,预先凿除管道外壁的毛刺,均匀涂抹一层水泥浆。
8 检查井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开挖沟槽时,根据井基尺寸,确定中心桩位置,待中心桩高程无误后,与条基协同浇筑。对浇筑成型的结构实行维护保养,待砼体结构强度达到标准要求后,下置管道,并预留井筒位置。井筒砌筑完毕后,立即埋入经预先处理的弯管接头,以便开展闭水实验。
闭水试验质量控制措施。①从下游缓慢灌水。在试验管段的上游管顶与凸起位置增设排气阀,充分排除管道内气体。②若采用弹簧压力计,其精度不得低于1.5级,在使用前,对弹簧压力计予以校正。③试验管段灌满水后,在低于工作压力的条件下实行浸泡试压。根据管道材质,调整浸泡时间。
9 质量控制活动落实结果
9.1 现状调查
质量控制小组通过对施工现场标段K0+400到K0+800处安装的供水管展开检查可知,共计200个检查点,其中,11个点位不合格。由此可知,供水管道安装成型合格率由前期的88.5%提升至94.5%。
9.2 社会效益
借助质量控制活动,可以有针对性的改进施工技术方案,提升供水管道安装成型合格率,并加快施工进度,让工程项目在规定期限内高质量竣工。这对于扩展承建单位的竞争优势,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具有实际意义。
9.3 经济效益
(1)借助本次质量控制活动,优化改进施工技术,解决因供水管道质量问题引发的工序滞后与返工问题,共缩短工期15天。
(2)节约管材成本、人力资源成本与设备租赁成本,共节约资金6.7万元。
9.4 经验总结
通过开展质量控制活动,提高了供水管道施工质量,超前完成设定质量目标,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质量控制小组的协调组织能力,为后续同类型活动积累实践经验。
10 结束语
结合上文论述可知,供水工程是市政工程的重要组成内容,同时,供水管道安装是供水工程施工的关键环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过度落实施工质量控制工作,注重工程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以此增大供水管道安装成型成功率,加快现代化城市进程的推进。
参考文献:
[1]申力.论市政供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问题[J].建材与装饰,2018(6).
[2]朱超.对建筑给排水管道安装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研究[J].幸福生活指南,2018(17):0236-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