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与设备维护探讨 张文斌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4期   作者:张文斌
[导读]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对变电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传统的变电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求。
        (国网公司长治供电公司变电运维室  山西省长治市  046000)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对变电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传统的变电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求。电力作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源,维护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在电力系统实际输送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的变电水平进行有效地运维管理,并结合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标准,认真分析电力系统的供电情况,及时发现电力系统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管控手段,确保电力系统变电运维的安全稳定。
        关键词: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设备维护
        1变电运行中常见的事故及事故原因
        1.1设备故障
        这一类故障在变电运行中是十分常见的,由于设备使用过程中自身损耗以及运行环境中有害物质的侵蚀,再加上人为的操作失误,都有可能导致设备出现故障。这一故障在生产的每一阶段都有可能发生,且一旦发生,严重者会引发整个供电系统的瘫痪,如果未能及时发现,这种危害还会顺着工作的进行而进一步扩散,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由于变电运行中所用设备较为精细,所以,任何一个零部件的故障都会导致设备的整体故障,而外部环境因素以及设备使用损耗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应当避免出现人为操作失误的现象,同时,要做好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工作。
        1.2人为操作事故
        现阶段人为操作事故的发生率并不是很高,但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故发生因素。在变电运行过程中,有着许多人为操作的步骤,这些步骤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练度要求较高。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过关,或是一时的疏忽而导致操作失误。人为操作的失误往往无法在设备运行过程中进行修正,所以,一旦发生人为操作的事物,就会严重阻碍工程的进行,严重时会导致安全事故。
        1.3管理方面的失误
        一般情况下,变电运行相关专业管理部门事先制定有详尽的管理措施,包含对不熟练的员工采取“老带新”的模式,典型工作票、典型操作票以及设备运维巡视标准作业卡等措施,并掌握有相关设备运行状况以及人员的技能状况等信息,根据信息进行合理调配。倘若管理者没有严格落实各项措施,出现管理松懈的情况,那么事故发生的概率将会大大增加。这种从宏观上的失误往往会导致更大的危害。
        2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措施
        2.1完善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制度
        在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中,电力企业需要建立变电安全零故障零事故目标,要达成此目标,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使其为安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都要以该制度作为行为准则,积极寻找变电运行操作中的危险点,及时控制这些危险点,重视其管理工作,减少其爆发为安全事故的机会。制度还会对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行为形成约束作用,使其重视安全管理。在制度制定之初,电力企业要组织所有人员,学习制度内容,了解制度规定要求,并在企业内部塑造安全管理氛围,深化全员的安全意识,使其能对安全管理保持积极态度。安全管理制度需要与责任制度结合起来,使每个岗位上的人员知晓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并在实际安全管理中执行管理任务,保证变电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制度还要对安全操作的程序和要求进行规定,使安全管理成为变电运行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制度执行中,全员还要相互监督,监督彼此的操作行为是否符合安全管理要求。
        2.2提高变电运行工作人员的素质
        安全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都要得到提升,变电运行中的人为隐患才能受控,多种安全管理措施才能真正落实到位。在此方面,电力企业需要定期考核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并检查工作人员的业务开展情况,如检查管理人员的安全计划执行情况,检查操作人员的操作规范性,还要将检查结果与工作人员的绩效结合起来,以此来警醒工作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另外还要提供培训机会,使管理人员掌握更多的安全管理知识和方法,使操作人员掌握更多的操作技巧,工作人员规范化、专业化程度越高,其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优势就越强。

这些工作人员在掌握安全理论同时,还要将其与实际生产操作结合起来,使变电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2.3减少停电次数,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
        在此方面,电力企业需要及时更新变电运行设备或线路,使先进的设施设备应用在电力系统中,在代替落后、容易老化或故障的设施设备后,变电运行过程也会更加安全。在变电系统建设中,电力企业还要选择高质量产品,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使这些产品在应用中不会出现停电问题。当停电次数减少后,变电运行可靠性会提升。另外电力企业还要提高设备的健康水平,做好维护工作,使设备寿命得到保证。
        2.4做好定期检查工作
        在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中,电力企业还要制定检修计划,使变电运行设备得到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及日常巡查,多频率检查,可以发现设备隐患或设备故障预兆,可以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在此方面,电力企业可以借助相关的信息设备和传感设备,对变电设备进行监控检测,在实时了解变电运行情况同时,捕捉故障信息。
        2.5在日常巡检中做好设备缺陷管理工作
        在变电运行中,有些设备可能存在缺陷,管理人员还要做好缺陷管理工作,使其不会酿造成安全事故。管理人员要将这些设备的健康作为重点检查内容,在日常巡查中,需要做好运行点检、维护点检和专职点检工作。
        3电力系统中电力设备的维护措施
        3.1做好设备缺陷记录,提升设备维修技能
        在设备维修过程中,设备维修人员对于设备中存在的潜在问题,需要做好相应的记录,并且将问题汇报给上级领导,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处理,保证电力设备性能。如果发现设备中存在缺陷,需要详细记录设备缺陷的类型,并结合具体的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及时处理,在短时间内需要解决设备中出现的缺陷。同时,维修人员需要详细记录产生缺陷的现象,并认真分析发生缺陷的原因,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做好预防工作,避免后期发生同样的问题。
        3.2提高设备维修人员技术水平
        由于电力系统中新设备的增多,传统的设备维修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新设备的维修,这就迫切需要提升设备维修的水平。因此,电力企业要提高设备维修技术人员的水平,定期开展设备维修技术培训,让设备维修人员能够充分了解新设备的构造和运行机理,掌握最先进的设备维修技术,确保能够在第一时间对出现问题的设备进行维修。另外,要提高设备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使设备维修人员不仅要能够维修常规的电力设备,对于一些特殊的专业设备也要能够及时维修。提升了设备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才能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3.3建立完善的设备维修与检测制度
        设备维修缺乏完善的制度不利于维修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设备维修机制,并且按照相关的规定对变电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以此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维修机制的完善还能够使操作人员的行为更加规范化,确保维修工作能够规定正常进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除了要建立维修制度之外,还要完善设备的检测机制,设备各个阶段的运行都需要严格按照检测机制来开展相应的测评,保证设备各个阶段的运行,通过检测发现变电设备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优化工作,提高电力设备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及时消除电力设备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4结语
        变电运行工作关系着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此,必须不断加强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工作,完善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做好变电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对变电运行相关的安全隐患进行排除,尽量避免变电运行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李文英.浅谈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与设备维护[J].低碳世界,2019(12):78-79.
        [2]杨鹏飞,刘圣华,张绍文.浅谈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与设备维护[J].工业,2018(09):00193-001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