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的探索和实践 曹卓婧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4期   作者:曹卓婧
[导读] 摘要:目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导致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制约了人力资源管理效用的发挥。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长子县供电公司  山西省长治市  046600)
        摘要:目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导致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制约了人力资源管理效用的发挥。本文对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如何实现对其的精细化管理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
        一、供电企业人力资源问题
        (一)管理模式落后缺乏竞争力
        供电企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企业,在管理模式上采用传统国有企业的管理方式。传统国有企业薪酬待遇缺乏行之有效的奖励和惩罚机制,导致内部人员工作缺乏积极性和推动力。考核淘汰管理制度满足不了企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出现形式化的情况。考核淘汰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不能有效执行将会导致内部人员缺少危机意识,工作出现惰性现象。繁琐的管理流程,导致信息传达和政策审批需要跨部门,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沟通成本。
        (二)人力资源开发不充分,造成人才和资源浪费
        供电企业缺乏对内部人力资源进行再开发,内部人员缺乏再学习的意识和机会,知识层面相对固定,对新技术和新观念缺乏认知。供电企业为了弥补知识技术落后的缺憾,通过采购社会资源来解决,但依然对内部人才缺乏再提升的管理。长久以来造成内部人才资源利用不足,各类人才缺乏积极进取、不断提升自己的活力和氛围。
        (三)人力资源改革理念缺失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供电企业需要对供电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提升供电质量,并且投入大量的成本和精力进行设备更新。供电企业过度重视科技的发展,导致缺少对内部人力资源问题的关注。上层缺乏人才管理提升意识,必然导致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落后。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建立良好的人才管理机制,才能够为供电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一)制度化管理,提升内部活力
        对供电企业人力资源进行精细化管理,需要引入市场的竞争机制。通过竞争,能够调动人员工作的积极性。精细化管理的开展,需要精简冗员,裁员的危机意识能够刺激员工提高工作效率,不断进行再学习来保持、提高个人竞争力。精细化管理开展要求要有具体可执行的规章制度,制度化的管理能够落实监督责任,明确每个部门,每个员工的工作范围,防止出现工作重叠和推卸责任的情况。
        (二)减少人力资源浪费,节约经营成本
        在对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对思想素质和技能水平不能适合供电企业新时代发展的员工,需要进行内部调整或清除。部分事业单位,内部员工的薪金福利负担压力大,通过建立员工退出机制,逐步清理绩效低下人员,能够有效缓解供电企业的运营压力,节省开支,留置更多的资源投放入人才的招聘和员工激励,能够保证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员工工作保持活力。
        (三)提升供电企业运营效率,增强群众信任度
        通过对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优化政策和意见传递的流程,能够让供电企业上层领导更加贴近群众,可以及时了解到群众迫切的需要,根据群众的建议调整供电政策。精简化的运营模式,及时对供电设备进行定期维护,高效解决客户的用电问题,提升市民对供电企业的信任程度。市民对供电企业工作的信任和理解,有利于供电企业在开展大型供电项目时,降低项目推行的阻力。
        三、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对策探究
        (一)人力资源结构优化
        专业技术人员往往都是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核心所在,与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联。供电企业应大力开展培训活动,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培训帮助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提高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技能操作水平。

另外,供电企业还应改变传统思想观念,做到与时俱进,重视人才引进,扩宽人才引进渠道,除了吸纳专业技术人才、专业管理人才外,还应招聘复合型人才、高新技术人才,以此实现对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完善激励机制
        第一,供电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薪酬制度,将供电企业员工的工作能力、效率、态度与工资水平挂钩,只要干得多、干得好工资就要高,实行多劳多得的薪酬激励。与此同时,还能根据供电企业条件采取福利激励措施,当员工绩效考核符合一定要求后,就能享受到福利待遇,例如让员工享受到带薪放假的福利待遇。
        第二,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实行竞争上岗制度,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增强员工岗位危机意识,为工作表现出色的员工提供进修机会,甚至直接晋升。
        第三,将供电企业的发展前途与员工个人前途有机融合,将供电企业的发展目标作为员工的奋斗目标,从而达到供电企业与员工双赢的目的。
        (三)加强创新意识培养
        加强供电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培养。供电企业领导人员在重视供电企业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创新意识,应该充分认识到创新对于供电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创新意识培养,从而为供电企业下层员工的创新意识培养提供积极带头作用以及良好的环境。供电企业管理人员应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理念与经验,以此强化自身创新意识。
        (四)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供电企业必须完善绩效考核体系,这样才能给及时、公正地反映出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切实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找出问题原因,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问题,同时对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从而为供电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要完善绩效考核就应选择科学的考核指标,并将考核指标细化、量化,以此保证考核工作的有效性。
        (五)借助大数据开展人力资源规划
        在供电企业改革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力资源规划工作以供电企业发展的角度进行各领域以及各专业人员的需求预测,给国有供电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给予可持续人力资源保障。
        通过供电企业的新技术及设备投入工作,电网架构的优化调整,以及生产与营销业务的创新运用,结合统计特征分析法与回归分析法,以及数据挖掘技术等,针对供电企业人才的现状展开统计,获取到相对而言较为客观且精准的人才需求规划。结合供电企业发展规划以及人力资源目标需要,并且依据现下的人力资源数目与质量,以及其架构变动,对各空缺岗位的人才需要进行预测。例如,有哪类的岗位能借助供电企业的内部培训来实施优化,哪类的岗位则需要借助招聘或者是内部调剂来补充空缺。借助对人力有关数据的搜集以及分析,以尊重历史及考查现有状况的层面出发进行综合性的解析,构成客观的人力资源需求表,从而给今后的人才招募工作以及人力资源配备工作提供足够的参考数据。
        (七)借助大数据优化组织结构与用工管理
        借助大数据的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能减少供电企业各个层级之间的距离感,实现更多的信息交互,从而打破原有的组织形式,进而优化组织结构,做到对人员的扁平化管理,同时给服务员工创设更多有利的基础保障。在供电企业的用工管理当中,供电企业职工和供电企业之间应针对工作责任及义务做出明确的划分,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借助信息手段,建立更具有人性化的劳务关系,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态度,以及价值观上形成共识,做到职工的自我管理,对供电企业职工提高关注度,使供电企业职工感受到强烈的归属感。
        结束语:
        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是供电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经过国内外众多企业的不断实践,可以看出其对内部企业管理的优势,有必要引入供电企业,与供电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断优化完善,促进供电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伟.浅析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的探索和实践[J].人力资源,2019(14).
        [2]宋华鹏.精细化管理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探索[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