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及绿建在农村民宅的应用与推广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月第9期   作者:于利夫 黄起阳
[导读] 本文阐述了智能化建筑和绿色建筑的相关概念,并结合新农村建设需要,提出了推动新农村智能化建筑和绿色建筑在农村民宅的应用和推广。
        摘要:为了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应以改善居住条件为重点,科学制定农村绿色建筑规划体系,因地制宜地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智能化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发展节能建筑。本文阐述了智能化建筑和绿色建筑的相关概念,并结合新农村建设需要,提出了推动新农村智能化建筑和绿色建筑在农村民宅的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绿色建筑;智能化建筑
        近年来,“保护生态环境,建造绿色家园”的呼声日益高涨,对“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展开。随着我国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他们对自己的居住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为了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应以改善居住条件为重点,因地制宜地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智能化及绿色建筑,发展节能建筑。
一、智能化建筑与绿色建筑概述
        所谓智能化建筑,就是指在进行建筑的建设过程当中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运用到建筑当中,使二者融合为一体,使住户能够享受到智能化的居住体验。这种以建筑物本身为平台,在其中搭建信息服务平台与信息化系统的建筑模式就是智能化建筑。
        所谓绿色建筑,就是指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当中消耗了大量的资源与能源,并且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不仅影响了住户的居住体验,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因此,为了既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又能够实现低消耗、低污染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筑行业不断变革建筑生产模式,开始转向一种集约、环保化的建筑模式,这就是绿色建筑。
二、智能化和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为确保建筑工程的节能化、绿色化,达到人、机、环境的合理化配置,在进行农村智能化和绿色建筑设计时必须满足下列原则:
        1.能耗统筹规划利用原则。建筑物居住使用时损耗的能量占据总能量损耗的80%,建材能耗占15.9%,其余各方面耗能占4.1%。因此由建筑物的使用及原材料两方面加以控制,便能有效的减少建筑物能量的损耗,实现节能的目标。
        2.自然资源合理化配置原则。在建筑物使用过程中为有效保护周边环境,必须要对可再生资源及可重复利用的废料实施合理化配置。
        3.环境负荷最小原则。尽可能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是绿色建筑设计的根本,因此必须要采用适宜的施工方法,降低施工耗能,达到绿色建筑设计的目的。
        4.长效使用原则。采用灵活的设计方法,并非建筑越牢固其使用年限才越久,其使用年限的长短取决于其改造程度,事实上科学合理的维修和维护方可有效提升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
        5.经济适用性原则。经济适用性原则在建筑设计中是很重要的统筹部分,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同样占有十分重要地位。
三、绿色智能化农村民宅的建设研究
        1.绿色建筑农村民宅的建设
        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绿色建筑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绿色民宅的建设除了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外,在设计的时候,要以生态工程设计为基本原则,对民宅内的环境进行合理绿化,保证内部以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不受污染,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总的来说,绿色建筑就是四节一环保,就是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环境保护。
        2.智能化农村民宅的建设
        民宅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利用电气自动化的手段,通过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民宅智能化管理。绿色建筑除了部分建筑节能技术之外,大部分的四节一环保措施都是在收集和循环利用资源的系统中实现。随着住宅智能化水平的提高,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投入,如果全靠人工管理是不可能实现或者需要投入相当大的人力物力才可实现,因此通过全网络覆盖的智能化管理是对住宅各个电气系统实现智能化控制,保证绿色建筑的节能环保措施得以在民宅建成后的运行管理中实现的重要措施。


四、农村民宅中绿色建筑技术的要点与智能化技术的实际应用
        1.设计规划的技术要点
        对于室外环境的绿化,智能灌溉系统可实时检测土壤的驶入,并按照监测得到的结果进行灌溉,同时满足绿化和节约水资源的要求。
        在能源利用与节能中,采用的节能措施主要是利用遮阳、智能空调与计量系统。
        电动百叶窗和智能遮阳板,可满足室内采光,同时可防止太阳光的直接照射,增加室内空调的负荷,从而实现节能。能耗的计量与监测是智能化建筑节能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节能的有效手段之一。利用能耗分项计量,可了解建筑物各种负荷的能耗情况,从而提高目标量化管理的针对性,改变当前不合理的能耗现状,从而可对建筑物实施科学的能耗管理,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在能源利用率方面,通过设备监控系统,对空调、给排水设备和照明等,使这些设备的工作状态达到最佳,根据其负荷的变化情况实现温度、流量和照度的自动调节,从而提高能源利用率。在绿色建筑中,应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能源,通过智能化监测技术,有效利用和管理地热能、太阳能等各种新能源利用系统,通过优化系统运行,更好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建筑的能耗。
        而对于水资源利用与节水,其一个重要的内容便是雨污水的综合利用。利用中水回用监控系统,实现对各种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从而可自动检测、显示设备的运行参数,通过有效的调节,使设备的运行状态始终最佳,从而节约能源。
        2.运营管理的技术要点
        运营管理包括网络、资源、能耗、垃圾与绿化管理等。智能化技术在运营管理上的应用明显,一是在信息设施系统中的应用,通过布线,为运营管理提供网络平台,可监测个环境的数据,如果发现异常则报警,二是可监控设备的运行情况,记录设备运行的回检,按照数据来制定维护与保养计划等。
五、智能化及绿色建筑在农村民宅中的推广对策
        1.提高公众认识。要想提高公众的认识,必然要加大对智能化及绿色建筑的宣传及提高绿色建筑在消费市场的地位。政府在投资项目中大力推行绿色建筑的同时,还需多多通过网站、报纸、宣讲会、专题讲座、公益广告等方式开展多元化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和企业的绿色环保意识,消除对绿色建筑在认识方面存在的一些误区。通过对绿色建筑独特优势的深刻认识和感受,带动公众与企业参与到绿色建筑规模化推广中,提升绿色建筑在消费市场的地位和需求。
        2.增加对智能化及绿色建筑方面人才、技术、建材及设备等的关注与投入
        (1)加强绿色建筑方面人才的培养及储备。高校可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提升学生对绿色建筑的认识与学习,为该领域培育未来人;在企业中,可以通过考试、专项技术培训、讲座、研讨会等方式,提高设计、施工、监理等相关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与管理能力。
        (2)推动绿色建筑方面技术上的突破与创新。激励、表彰进行技术研发的企业及个人,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贴;加强与高校的研究合作,设立绿色建筑科技重点项目。
        (3)完善绿色建筑方面建材产业,促进其设备、物业及相关配套产业繁荣,为形成绿色建筑产业链打下基础。
六、结束语:
        新农村实施绿色节能建筑,是进一步落实“节能、环保、可持续”的发展战略,为农民建设更为健康,适宜,高效的生存空间,实现人与生态环境的共同进步。采用新型建筑材料,新技术及新型建筑结构,以期能优化建筑节能薄弱部位,实现其全面节能的目标,此外,希望可以更加有效地宣扬绿色节能理念,实现智能化及绿色建筑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胥世伟.浅谈我国新农村绿色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J].建材与装饰,2019,(27)
[2]吕小勇.严寒地区农村绿色建筑室内热湿环境指标研究[J].建筑科学,2018,34(8)
[3]邹苒.绿色建筑规模化推广困境的经济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