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格化的中压配电网规划探讨 高倩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4期   作者:高倩 王荟敬
[导读] 摘要:中压配电网设备众多,接线复杂,线损所占比例高,建设投资大,如果对配电网进行更加精细化、标准化的规划,定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河北省石家庄供电公司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中压配电网设备众多,接线复杂,线损所占比例高,建设投资大,如果对配电网进行更加精细化、标准化的规划,定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传统的配网规划虽是根据相应技术原则进行,但是仍然存在着管理混乱、与区域规划衔接不足等现象。尤其是随着社会用电量的急剧增长,传统的配电网规划方式已无法使用规模庞大的中压配电网,在这种形势下,必须要加强配电网改革,以实现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网格化;中压;配电网;规划
        1网格化规划基本思路分析
        中压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是将一张完整配电网划分为多个配电分区,将每个配电分区划分为多个用电网格,根据收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对不同用地性质和开发程度的地块,开展空间电力负荷预测,明确各用电网格的空间负荷分布。针对各用电网格的差异性,分别选取与之对应的典型接线模式作为目标网架,以用电网格作为配网项目和用户接入的最小单元,逐年制定过渡方案,使得复杂网络清晰化、简单化,为今后的配网自动化奠定基础。
        2网格化管理特点的分析
        2.1有利于收集完善的基础数据
        在网格化管理的情况下,通过对辖区范围内的人、地、事、物、组织五大要素进行全面的信息采集管理,收集人口信息、党建纪检、民政救济、地理位置、小区楼栋、房屋、单位门店、劳动保障、计划生育、乡镇特色、志愿者服务等信息。
        2.2有助于形成方便的地理信息平台
        网格化管理的情况下,地理信息平台支持在三维地图上进行区、街道、社区、小区、楼栋、房屋等信息的标注,也支持在二维地图和卫星地图上进行区、街道、社区、小区等信息的标注。可以和已统计完毕的基础数据进行直观比较,也能够显示所有楼栋、房屋、和家庭的相关信息。
        2.3具有精细化的管理特点
        通过网格化管理,可真正实现对各类用户资源的全覆盖、全时空、立体化、动态化管理,把基本的网格琢磨透、分析透,运行好,符合电网企业精益化管理的需求。
        3中压配网网格化规划的原则与方法
        3.1供电区域的规划
        在对中压配电网进行网格化规划的过程中,应遵循配电网规划的原则,对规划区域进行层级分明的划分。坚持从市区到县城,从县城到乡镇,再到街道和村庄的顺序,根据每一个区域的实际电网负荷、密度等进行归类和划分。与此同时,在此基础上,结合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用电需求量等,进行科学的网格化配电规划。
        3.2负荷预测
        (1)近期负荷预测。对网格内的历史年配变容量及配变负载率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历史年负荷平均增长率,利用自然增长率法分析预测各用电网格的近期负荷发展情况,其中负荷发展成熟的用电网格采用自然增长法预测,负荷快速发展的用电网格采用大用户报装与自然增长率法相结合进行预测,发展不确定的用电网格采用负荷增长曲线法预测。
        (2)空间负荷预测。针对有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用电网格,根据用电网格内各地块的用地性质、占地面积、容积率及建筑面积等详细参数,设定相应用地的负荷密度进行空间负荷预测,并利用当地相应用地性质饱和负荷地块的负荷密度指标进行校核。针对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用电网格,利用总体规划进行负荷预测,根据网格内各类用地的用地性质和占地面积,结合当地发展的情况设定合理的容积率,设定适应的负荷密度进行负荷预测。
        3.3选择目标网架接线方式和过渡网架设计的规划
        首先根据负荷预测所得出的结论以及网格归属的供电区域,选择不同的网架接线方式。通常,不同的网格受到不同电力用户的需求不同,所选择的网架接线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接线方式,都必须要确保安全供电的标准;其次,在配电网网格化规划过程中,还要积极构建中压配电目标网架,在具体构建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思路:积极构建出基础网架,之后对其规模进行详细的计算,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压配电网的负荷转供方式和能力进行确定。接着依次进行开设备布置、走廊通道设计等,最终完成构建目标的网架。
        3.4供电网格的规划
        根据负荷预测所得结论,来对应选择网架接线方式,其中负荷成熟区与高速发展区,应该根据标准接线供电能力来对应决定目标网格尺寸,接线需控制在3组以内。且网格中的线路必须具备一定的供电能力,切实符合负荷长远发展的需求。对于无法精准预测的负荷网络则可以单独管理,先确定负荷大小,再进行规划。
        3.5通道的科学规划
        网格规划过程中,要根据目标网架、当前电网的具体特点等来科学优选网格中压路径,同时也要对不同等级电压的途径通道做出规划,要加大力度控制后期的反复拆卸、建设等问题,确保通道的规划同一个地域的建设、发展等保持一致。
        3.6项目库的形成
        (1)项目库的初步形成。根据逐年过渡方案制定项目库,每个网格项目进行统一编码,每个网格的项目编码具有唯一性。按“县(区)拼音缩写—分区拼音缩写—网格编号—项目编号—年”进行项目的编码,比如2015年平阳县滨江分区的01号网格01号项目,描述为PY–BJ–01–01–2015
        (2)项目库的滚动。每个网格制定“一图一册”,之后结合每年的网架改造情况,进行项目库的滚动,对于未能如期完成的项目,予以标明,后续年度给予完成,同时将用户的接入列入网格低压项目库,便于管理。
        4中压配电网网格化的规划的实际应用分析
        A市在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用电量的增加,电网规模也逐渐扩大。为了进一步提高配电网的自动化水平,对A市的电网进行了网格化规划。在具体规划的过程中,充分依据电网网格化规划方法,并结合A市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了配电网进行设定。假定A市的电网进行分类,设其为B类供电区,在对配电网进行“网格化”规划,将其分为6个网格。具体如下表所示。
 
        通过对上述对A城市配电网的具体指标,可以看出在A市配电网中的中压线路联络率、供电可靠率、中压线路N1通过率、中压线路绝缘化率等都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接着对配电网进行负荷测试,在具体测试中,应充分利用负荷密度指标法进行测试;之后严格按照目标网架和过渡网架的规划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结合A城市未来的发展需求和规划方向,对配电网“网格化”规划中的目标网架和过渡网架进行积极构建;最后对A城市配电网“网格化”规划的效果进行有效的、科学的评估,看其是否满足了城市的配电要求,以不断提高A城市配电网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5结语
        总之,配网网格化规划是对配网供电进行深入优化管理的过程,网格化规划能够科学调整供电分布,确保电力电能资源被充分、合理利用,提高配网运行水平,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供电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植华,李健,林毓,杨小芳,吴丽红,吴夕发,王树朋.网格化城市配电网目标网架动态构建方法[J].陕西电力,2015.
        [2]李健,马彬,张植华,林毓,杨小芳.基于网格的城市配电网优化规划方法研究[J].南方能源建设,2015.
        [3]苏传坤.配电网网格化优化规划方法研究与应用[D].河南:郑州大学,2018.
        作者介绍:
        高倩(1983.12.19-);女;河北保定;汉;学历;工程师;电力工程师;配电网规划技术;河北省石家庄供电公司。
        王荟敬(1984.04.26-);女;河北石家庄;汉;博士研究生;工程师;电力工程师;配电网规划技术;河北省石家庄供电公司。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