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长治供电公司变电运维室 山西长治 046000)
摘要:供电系统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工作效率和质量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但由于电力系统中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安全管理以及设备维护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电力企业针对问题进行重点的改进,从而提升电力系统变电运行的效率和质量,促进我国电力能源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变电运维模式;优化方案
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对电力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促进了电网建设规模的扩大。面对日益复杂的电网以及人们对供电稳定性与安全性要求提高,电力企业需要考虑促进电力生产直到输送中各个环节的安全与质量的具体方式。尤其是变电环节,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变电站运行模式向着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但变电设备进步与技术水平发展使变电站的日常维护变得更加复杂,为了避免变电环节出现问题,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甚至威胁工作人员生命安全,需要电力企业加强管理,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操作,提高变电的标准化作业水平,保障变电站运行稳定,从而促进供电稳定。
1运维一体化工作的实施措施
1.1方案制定
按国网公司“大检修”体系建设方案,制定运维一体化工作总体方案,编制和修订相关制度,制定岗位调整和人员培训方案。
1.2人员培训
由运检部对新增的维护类检修作业项目进行细分,根据运维人员实际,制定维护类检修作业开展计划并纳入运维一体化工作实施细则。人资部对运维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并考试合格后,由运检管理部及安监保卫部共同审查确定阶段性实施的维护类检修作业项目。通过分阶段培训逐步扩大维护类检修作业项目范围,最终达到由运维人员承担全部运行及维护类检修工作。
1.3机构调整
按运维一体化工作总体方案制定实施细则,进行机构调整,将运行及维护类检修业务统一纳入变电运维站,从事现场操作、设备巡视、运行类维护及维护类检修业务。
1.4循环推进
第一阶段为初步实施阶段,涉及业务基本为不需专业培训即可开展的业务。第二阶段为循环推进阶段,涉及业务的专业性较强,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将对相关运维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纳入运维人员实施范围。同时,制定下一步维护类检修作业开展计划并进行培训,考试合格后继续扩大维护类检修作业项目范围。第三阶段为运维一体化最终目标实现阶段,随着“调控一体化”“集约化检修”等五大体系改革的实施,运维人员业务管理职责逐渐的发生变化,通过系列的培训,逐步胜任承担C、D类检修工作的职责,实现运维一体化的最终目标。
2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与维护中存在的问题
2.1原值班方式无法满足运维一体化模式
在实施运维一体化模式前,运维站值班模式通常为“三班”轮换制,值班人员负责所辖变电站倒闸操作、设备巡视、工作票许可及安全措施、缺陷管理等工作。实施运维一体化模式后,成立了专门的运维班组,维护组人员主要由4个检修人员和1个运维人员组成,主要进行单纯的维护类检修工作,并由运维站站长直接安排工作。2个月后,维护班逐渐独立且工作量不饱满,与运维一体化的思路背道而行,并未真正盘活人力资源。
2.2运维人员技能水平制约设备安全运行
变电站运维人员普遍存在人员年龄结构老化现象,受文化水平限制,专项培训效果提升缓慢。同时,部分D类检修项目的全面扩展有一定难度,如“不合格的接地引下线处理”,此类项目需要具备特殊工种工作资格证,如焊工证;“隔离开关操作回路、电气闭锁回路、遥信回路一般缺陷消缺”。此类项目的培训周期较长,对人员技术要求相对较高。以上因素在运维一体化项目在逐步推进阶段会导致设备维护质量下降,增大电网安全运行风险。
2.3相应规章制度未跟进,导致运维安全管理漏洞。
原运维类维护和维护类检修项目由专业检修班组实施,在开工前需办理工作票。
此项目移交变电运维人员后,由维护班人员担任工作负责人,运行班人员担任许可人,其效率低。
3电力系统变电运维一体化推进中的改进举措
3.1变革值班方式,提供组织保障
根据变电运维业务特点,对变电运维站班组值班方式进行调整,将原“3”个运行组和抽调的检修班组人员,通过优化配置变成“3+1”(3个运行组+1个维护组)运转模式,其中运行组主要负责倒闸操作,兼顾设备巡检,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维护组主要负责维护类检修工作和设备巡检工作,实行长白班制度,维护组上班期间接受当值正班的工作安排,当面临大量操作等运行工作时,补充至运行组从事运行工作。
3.2制定制度,规范行为
根据实际,编制运维一体化实施方案,界定专业化检修班组与变电运维站的分工界面,编制运维一体化管理制度和变电运维站管理制度,建立运维一体化管理体系,确保运维一体化工作切实可行和运维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新立运维一体化工作管理制度1个、工作标准1个,维护类检修工作、验收标准化作业卡3个。同时公司评估了每项维护类工作的风险,按照电力安全管理规定明确了需办理工作票的维护类作业项目,纳入工作票管理。
3.3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由安监部、运检部、变电工区按照“由简到繁、由安到险、先辅后主”的工作思路,结合人员技能水平、分析设备缺陷处理情况,对总体维护性检修工作目标进行分解,分解为若干阶段性实施方案和培训方案,确保运维一体化工作的安全稳妥地推进。
3.4交叉培训,提升技能
变电工区积极编制和实施与阶段性维护项目密切对应的专项培训计划,采取运、检轮岗培训、交叉培训等方式,对运维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提升运维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开展阶段性维护项目提供有效的技能支撑,切实提高阶段性维护工作质量和安全性。让运维人员既熟悉运行业务,又能掌握某方面的C、D类检修技能。
4现代一体化变电标准运维模式的主要特点
4.1科学指导原则
变电运维是一项危险性极高的工作,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在前期的建模过程中全面掌握工程的信息,仔细分析工作环境和状况,找出其中的潜在风险,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运维方案,从而减少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这还要求工作人员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出标准化的制度去指导员工工作,梳理出现实的操作与标准化制度之间的差异性,科学地展开有关的评估工作,让员工们都明确自己的职责与任务。
4.2方便易行原则
标准化运维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同时现在的运维操作难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日益增加,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难免会对这项技术产生畏难情绪。所以为了增强他们对于这项工作的理解能力,提升他们的操作水平,可以尝试让技术人员从最简单的基础部分做起,在日后的工作中一点点地增加难度,使得他们的接受能力逐渐提升。这样做的另一个优点在于,技术人员从最初的基础工作做到最后的复杂部分,他们对所有的流程与环节都有全面的把握,从而也就方便了标准化工作的落实。该项原则在整个变电站的运维工作中不仅使得整个运维过程更加容易被接受,同时对于一些细节的标注也使得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大大减少。
4.3实用有效原则
任何新技术的应用都应该以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为前提。所以该标准化运维模式要根据实际的工作环境来制定。同时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年代的机器要采取不同的标准化运维流程要求,确保制定出来的模式能够如实地执行,并且在日常的生产实践中取得一定的效果。
5结语
电力系统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中的安全管理与设备维护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电力企业需要针对自身变电工作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优化和改进工作,才能提升变电系统运行的工作效率,保障变电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参考文献:
[1]吉雅嘎,孙肖祥.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与设备维护[J].科技风,2019(3):174.
[2]李小平.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与设备维护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44):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