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钢(集团)公司白云鄂博铁矿 内蒙古包头 014080)
摘要:GE788BI轮马达是由美国GE公司生产,价值达700万元以上,其零部件精密度高,结构复杂。由于缺乏相关检修技术资料,检修技术成为难题。检修及技术人员,结合108吨轮马达的检修经验,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改进大修中存在的问题,经过近几年测量、总结,不断完善GE788BI轮马达的检修工艺,总结出科学的检修工艺方法。
关键词:轮马达;磨损;改进
GE788BI轮马达构造分三个部分:(1)、强制通风的直流电机:电机工作时带动机械减速机构,驱动轮胎旋转,使车辆运行。(2)、轮边减速机构:是太阳轮带动三个行星轮的二级齿轮传动减速装置,其总传动比为26.825:1,减速机构传送到轮毂上。(3)、车辆的液压制动部分。
当前轮马达厂家建议20000小时检修,基本运行3-4年时间,无论负载情况、维修质量和环境状况都影响着轮马达的运行寿命,影响着大修周期的长短。
一、大修周期的分析检测
(1)油样的趋势分析
轮马达定期保养时要对油脂进行检测,保养级别分别是1500小时、3000小时及5000小时进行,根据轮马达的实际运行时间判定,如油样分析中铁、铬、硅的含量较高,出现危险信号,这时要进行行星轮侧隙、端隙检查。
(2)行星轮侧隙、端隙的检查
检查侧隙:检查三个行星轮径向弧度间隙,如果任意两个行星轮的读数差为2.54mm或大于此数,或任何一个行星轮的读数是小于0.127mm,那么该轮就应分解检修。
检查端隙:检查三个行星轮轴向间隙,如果千分表读数大于1.016mm,说明行星轮严重磨损,轮马达应及时下车进行维修。
(3)轮马达齿轮箱中磁堵的检查
磁堵上有大量金属粉末时,说明齿轮机械部分磨损严重,需检修。
二、轮马达轮毂原检修工艺的拆解流程
(1)松开所有轮毂螺栓,留下6条螺栓,其余全部拆下,把轮毂与扭力管连接在一起。
(2)将3个托架作用在法兰座上,托架顶部装3个液压泵(200吨级),再将液压泵顶部放置一根圆钢,强行顶出轮毂、轴承部件。
(3)用起吊装置将轮毂和扭力管拆下。
三、轮毂和扭力管难以拆装的主要原因分析
(1)四个压机受力不均匀时,容易造成轮毂轴承与轴承座卡滞。
(2)轮马达运行时间5-10年,轮毂轴承与轴承座配合尺寸严重锈蚀。
四、轮马达轮毂检修工艺流程的改进
(1)轮毂上轴承与轴承座是过度配合,无润滑,锈蚀非常严重,拆卸轮毂很困难,方法不科学,容易损坏轴承与轴承座配合精度尺寸。锈蚀部位解决方案:在机架轴面上加工1个润滑孔,直径约为6.3mm,侧面也钻直径约为6.3mm的孔,两者成90度角,在加工一个深为0.762mm的环形润滑油槽。这样有助于润滑油的添加,便于轮毂轴承的拆卸。为了避免轮毂轴承拆卸时损伤轴承与轴承座配合尺寸,要用手动液压泵注入润滑油进入机架上的轮毂轴承槽中,达到充分润滑轮毂轴承与轴承座结合面的润滑。
(2)前期准备工作:首先制作3台“液压泵双支撑腿托架”,上面盖板斜度为30度角,保证液压泵与轮毂支撑平行垂直180度角,保证四面顶部呈现于一个水平面,使用时受力均匀,安全高效,保证平稳。利用3个压机成三角形,液压泵可顺利顶出轮毂,采用此工艺拆卸轮毂时,由于是垂直均匀用力,形成180度,所以安全性大大提高,防止液压泵位移。
(3)认真检查液压泵起升是否正常,频率是否一致,补充液压油到正常。
(4)液压泵顶部连接长约600mm,直径约100mm的圆钢,尺寸必须统一。
(5)利用液压泵及自制的专用工具,将润滑油注入机架上轮毂轴承润滑槽中,使轮毂轴承与机架轴承座受到充分润滑作用,液压泵均匀用力,特别容易将轮毂从机体上顶出。使用科学润滑方式,杜绝轮毂轴承座结合面锈蚀,使用较小的顶力,能够1次性进行拆卸,不损坏轴承与轴承座精度配合尺寸的相关部件。
结束语
对GE788BI轮马达大修工艺的改进,不仅缩短了GE788BI轮马达大修工期,提高了工作效率,最终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而且同样可以应用于其他车型的轮马达检修,如:NTE260、MT4400等,产生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今后的大修过程中,还将不断地对GE788BI轮马达大修工艺流程进行改进,争取满足更多车型轮马达大修的需要,同时向其他矿山推广此应用。
参考文献:
[1]庞贤师,汽车轮毂加工工艺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4,33(17):43-44.
[2]王国权、张红松、张良城,重型载货汽车转向前轮轮毂轴承疲劳寿命的研究[J].汽车工程,2012,34(8):733-738.